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琉球的陷落:钓鱼岛是怎样失去的?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8 天
连续签到:1 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金满楼
5 q- c' T6 {3 J/ R* V* u% N6 v% Z1 V, Q- W7 x
1879年10月,3名衣衫褴褛的海外客匍匐在总理衙门的门口痛哭不已,引起了众多过路人的围观。他们是谁呢?原来是做了“亡国奴”的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3人,他们在国王尚泰被日本人掳走后,历经千辛万苦前来母邦求援,以“尽逐日兵出境”,但在他们的痛苦哀号声中,他们的母邦无能为力,事后只能发给他们300两银子作为川资,让他们设法自行回去。在求助无望的情况下,琉球国使者林世功在悲愤中自戕,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母国的关注。8 }+ u0 r1 Q+ O9 O+ }0 W; `- R" S
9 d4 ^7 V3 |, t0 n. u3 B
林世功曾留下一份“以死乞师”的请愿书,情极可怜:“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谨禀,为一死泣请天恩,迅赐救亡存国,以全臣节事。窃功因主辱国亡,已于客岁九月,随同前往进贡正使耳目官毛精长等,改装入都,叠次匍叩宪辕,号乞赐救各在案,惟是作何办法,尚未蒙谕示。昕夕焦灼,寝馈俱废,泣念奉王命抵闽告急,已历三年,敝国惨遭日人益肆鸱张,一则宗社成墟,二则国王世子见执东行,继则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请救所致,已属死有余罪,然国主未返,世子拘留,犹期雪耻以图存,未敢捐躯以塞责,今晋京守侯,又逾一载,仍复未克济事,何以为臣?计惟有以死泣请王爷,暨大人俯准,据情具题,传召驻京倭使,谕之以大义,威之以声灵,妥为筹办,还我君王,复我国都,以全臣机节。则功虽死无憾矣,谨禀。”' h, N) G5 y- n' _5 F

  ~6 v6 @: M$ H& Y% |林世功自戕后尚有后话。十余年后,江西名士文廷式在笔记《闻尘偶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甲午之役,有奏请缉奸细者,言其人住南城外羊肉胡同,谢姓。廷寄命给事中唐椿森缉拿之。唐至,令军役勿遽,先捡其来往书札,则琉球遣臣来救于中朝者,流寓京师十二年矣。每岁皆有表文,而总督不为达,其旅费则琉球遗民倾助,流离琐尾,备极可怜。”由此看来,这位谢姓人士并非“奸细”而是琉球使臣求助团的成员,没想到流落京城街头巷尾十余载,实在可悲可叹。
8 J& K3 R& I. ~+ Q1 {4 z! x+ ~
# I# @; b! G: V4 h从地图上看,琉球群岛像弯曲的胡子一样散布于东海,距中国浙江、福建约千余里。《隋书.流求传》中将之称为“流虬”,其中就颇为形象地描绘了它的地理形状。中国古代出海打渔的渔民,对这个海外大岛多有提及,其名字也因各朝而变化,或作流求,或作琉球,《元史》中也称之为“瑠求”。
) ^1 d! J; E) q- @9 {/ `+ _: B  S  n4 i, c9 x
元朝末年,因地理形势的缘故,琉球形成北山、中山和南山3个独立王国。洪武五年时,明太祖派杨戴出使琉球,分别册封了这三国国王,琉球也由此成为明朝的藩国。数年后,中山国统一南北两岛,中山王也就被明朝正式册封为琉球王,这种藩属关系一直保持到清朝。: @4 d! R3 q% e# d1 m1 r9 u6 \& P

2 w0 r% B( O; `% j7 t, B不过,琉球与明清的藩属关系,其间也出现过一定的波折,那就是日本的介入。明朝中后期,日本丰臣秀吉北侵朝鲜时,曾派诸侯岛津氏派兵三千征伐琉球,在俘虏了国王尚宁后,又令其向日本萨摩藩输送钱财粮食,以供军饷之需。直到50多年后,琉球王才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随后又主动遣使到中国,请求大清皇帝册封。当时的顺治皇帝应允其要求,将琉球王册封为尚质王,规定两年进贡一次(古代藩属关系下的“进贡”,一则是表示臣服,二则是换货贸易,进贡国的所得往往比贡物丰厚得多)。 . {4 V3 X4 j% h* k7 }. k

/ p/ v; O% P1 Y/ [( M+ J% _在地理位置上,琉球与日本也颇有关系,除了明末萨摩藩曾攻伐过琉球一段时间外,后来的日本也常假借琉球与中国交通。明清时期,琉球也与日本发展贸易,萨摩藩一度将之视为属下,由于古代航运条件的限制,清廷也未予过问,而日本也未做进一步要求。因此,这种“两属关系”,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5 B& F9 \6 d) J' v% _$ L' C% }
) S" _/ `; g* m中日因为琉球问题发生冲突,是近代以后的事。1873年,琉球所属的宫古岛、八重山岛渔民因风暴而漂流至台湾南部,后有54人被生番(即台湾原住民)所杀,剩下的12人死里逃生,回到琉球。事后,日本向清廷提出抗议,称琉球属民被台湾人所害,而总理衙门却以“台湾生番之地,置于化外,政教未逮”加以敷衍,日本人由此抓住把柄并在次年出兵征伐台湾。
; x! }+ H: x7 d  x8 z* U' d" e5 G2 u
当时的中国官员缺乏最基本的国际法概念,日本人很好的利用这点。事实上,琉球乃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渔民被台湾原住民所杀,此乃本国内政,日本岂有干涉之理?即便琉球是“两属之国”,日本也无权独霸其管辖权。再者,即使中国官员称琉球渔民被杀系台湾生番,其所谓“化外”,也不过称其未经儒家教化,并非是搁置不理,又岂能成为代琉球出兵的理由?日本之强蛮无理,由此可见一斑。7 b/ Y" d9 C0 j+ x. m7 E

2 ]; f; \# ^: T: ~# O  z4 P有一点必须指明的是,征伐台湾的并非是日本政府,而是违抗政府命令的西乡从道,其行为只能算地方军阀所为。在中方的强大压力下,加上日军在台湾感染时疫,西乡从道不得不自行撤退,征台之举完全失败。! F2 I7 C* E" f7 d8 i9 g6 Z; Q
$ ?/ |* y7 l* _' v1 q
可惜的是,在此事件之后的谈判中,清廷在此犯下重大错误,那就是在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条》(又称《台湾事件专约》)上,写有台湾生番“将日本国属民等妄加杀害”;“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等语,从而造成了一种外交事实,即凸现了琉球与日本的特殊关系、日本有权保护琉球之后果。不仅如此,清廷还为日本此次出兵赔付了白银50万两,作为抚恤银和日军在台湾修路及营房的费用。
- u1 v5 f8 f& p3 W  O8 H& u; I' U5 t: ^% c
清廷在这次事件中的妥协,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缺乏可供出洋作战的战舰,而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之发轫。从那一年开始,李鸿章便开始从英国、德国购买或者建造军舰,以期捍卫辽阔海疆。& ~( z2 D. i8 P% l
# ?7 [. h$ U6 Q! t9 P
打造一支近代海军,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而此时的日本抓住时机,加快了吞并琉球的进程,这就是所谓的“琉球处分”。1875年,日本权臣大久保利通以替琉球讨伐生番的名义,将琉球三司官池城安规等召至东京,要求他们停止向清廷朝贡,不再接受清廷的册封,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今后琉球的外交事务统由日本外务省负责等。琉球三司官以害怕冒犯中国的理由拒绝了大久保利通的提议,要求仍按传统习惯行事。
# O* x* a% j# O3 n, m5 ]+ v: x5 ^& f5 t* M2 O& u
在日本的一再威逼之下,琉球一边遣使说理,一边派人到中国乞援。1877年4月,琉球国王密遣紫巾官向德宏来华陈情,告以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中国之事。经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后,清廷颁下谕旨,称“琉球世守藩服,岁修职贡,日本何以无故梗阻?是否借端生事,抑或另有别情?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传知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等,俟到日本后,相机妥筹办理。”- m7 L: n- Y. h* x" I

+ I  X+ w9 w9 x6 ~! U( P1877年底,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随即就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之事展开了交涉。而琉球官吏也分别拜会了驻东京的英、美、荷兰等国公使,以争取这些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日本政府得知此事后,随即对琉球藩吏下驱逐令,禁止他们继续在东京停留。受此侮辱,琉球官吏“全都面露愤然之色”,并赴日本官员私邸发泄他们的不满。' Z: v9 a, c5 i+ Z9 L1 H
6 `( D; d  }8 @  v
对于中方的抗议,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却借口何如璋的照会“言辞激烈”而屡屡纠缠不休,不予正面回复。究竟何如璋在照会中是如何强硬的呢?在现在看来,不过是一说理帖子。试节录如下:“查琉球国为中国洋面一小岛,地势狭小,物产浇薄,贪之无可贪,并之无可并。孤悬海中,从古至今,自成一国。自明朝洪武五年,臣服中国,封王进贡,列为藩属;惟国中政令许其自治,至今不改。我大清怜其弱小,优待有加;琉球事我,尤为恭顺。定例二年一贡,从无间断。所有一切典礼,载在《大清会典》、《礼部则例》及历届册封琉球使所著《中山传信录》等书,即球人所作《中山史略》、《球阳志》,并贵国人近刻《琉球志》,皆明载之。又琉球国于我咸丰年间,曾与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荷兰国立约,约中皆用我年号历朔文字,是琉球为服属我朝之国,欧美各国无不知之。”这段是梳理琉球的历史。) D; L" h  K6 U0 P
1 S! P! p% g8 P$ G2 u- Y
接着,何如璋又称:“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本大臣驻此数月,查问情事,窃念我两国自立《修好条规》以来,倍敦和谊,条规中第一条即言‘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互有侵越’,自应遵守不渝,此贵国之所知也。今若欺陵琉球,擅改旧章,将何以对我国?且何以对与琉球有约之国?琉球虽小,其服事我朝之心,上下如一,亦断断难以屈从。方今宇内交通,礼为先务,无端而废弃条约,压制小邦,则揆之情事,稽之公法,恐万国闻之,亦不愿贵国有此举动。本大臣奉使贵邦,意在修好。前两次晤谈此事,谆谆相告,深虑言语不通,未达鄙怀,故特据实照会,务望贵国待琉球以礼,俾琉球国体政体一切率循旧章,并不准阻我贡事,庶足以全友谊,固邻交,不致贻笑于万国。”
, v. t) Q) e& U4 j, y% f2 @/ R: T1 Z) {3 Y% w# e
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抓住“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数句斥责之语大做文章,非要何如璋做出解释,实则是在回避“琉球归属”的真问题。
$ E* U6 {! k! z" j
0 o, u- O% D0 J" g  |3 t. x! [$ B李鸿章对于何如璋的强硬颇有点不以为然。之前,何如璋曾给李寄过一函,其中称:“如璋熟知中国此时决非用兵之时,即虑日人,亦我天恩宽大,必不因弹丸之地,张挞伐之威。口舌相从,恐无了局。然无论作何结局,较之今日之隐忍不言,犹为彼善于此。即终无了期,而日人有所顾忌,球人借以苟延,所获亦多。失此不言,日人既灭琉球,练之为兵,驱之为寇,转恐边患无已时,斯又度时审势,反复踌躇,而以为不得不言者也。”% w; g; a: i* L$ W; g! D

" I6 ^# M- m3 U/ V" E0 D李鸿章接信后,尽管其在复函中也痛斥日本“阻贡不已,旋改年号;改年不已,复欲锁港。无理已极!”但他又认为,“琉球以黑子弹丸之地,孤悬海外,远于中国,而迩于日本”;“琉球朝贡,本无大利,若受其贡而不能保其国,固为诸国所轻;若专恃笔舌,与之理论,而近今日本举动,诚如来书所谓无赖之横 ,瘛狗之狂,恐未必就我范围。若以威力相角,争小国区区之贡,务虚名而勤远略,非惟不暇,亦且无谓”。' I3 M2 j5 a; _) r/ x

: z9 e9 }7 a8 i/ J! q4 ^$ x2 z在交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何如璋致函总理衙门,提出“上中下”三策:一是遣兵船责问琉球,征其入贡,示日本以必争;二是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三是外交辩论,或援万国公法以相纠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总理衙门在征求李鸿章意见时,李鸿章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暂时可用第三策应付。
9 U0 L4 ~8 ~6 f3 N2 `2 ]0 ?' v) o
清廷的妥协主要还是因为海军刚刚起步,外购军舰尚在询价当中,无力承担起对琉球的保护责任,对于日本的举动,当时能采取的方法也只能是外交羁绊。事实上,日本在1877年至1878年的国内政局也极为混乱,先是西乡隆盛在萨摩藩发起叛乱(史称“西南战争”)最终失败战死。次年,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被人暗杀。可惜的是,清廷当时连一艘巡洋舰都没有,因而也就未能抓住这短暂的机遇。
0 i# Q9 F" V- v- A* d" }, M! {+ f" e# z9 y
1879年3月,日本政府对琉球下达“废藩置县”令,曰:“琉球藩旧服王化,实赖复育之德;今乃恃恩挟嫌,不恭使命,是盖舟程远隔,见闻有限所致。朕一视同仁,不深谴既往之罪。兹废该藩,移置尚泰东京府下,赐以第宅。且以尚健、尚弼置于华族之列,俱置籍东京府,着所司奉行。”由此,日本将琉球王尚泰抓到东京软禁,琉球群岛也被日本鹿儿岛县与新设置的冲绳县一分为二:北部数岛并入鹿儿岛县,余下诸岛则成立新的冲绳县。对于清政府的强烈抗议,日本充耳不闻。
+ ?, g6 c" ]; ~; s5 I
2 t  g8 |2 n+ q( y4 I2 A受辱之下,北洋海军的建设也大大提速。1879年11月,“镇北”等四艘炮舰抵达天津大沽口;1880年12月,签订第一艘铁甲舰“定远”号的建造合同;1881年11月,巡洋舰“超勇”、“扬威”号由中国官兵驾驶回到中国;1882年11月,第二艘铁甲舰“镇远”号下水;1883年12月,穹甲巡洋舰“济远”号下水;1885年11月,“定远”、“镇远”、“济远”三舰抵达天津,同一年,北洋舰队又分别向英德两国分别订造两艘巡洋舰,即“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四舰;1887年,四舰回到中国,北洋舰队基本成军,一度排名世界海军前八。' L5 E8 X6 t- p! W
& m, e2 z5 m$ f9 Z5 T0 i; G/ F" f, X6 {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朝鲜等问题上一再被挫败,和北洋舰队的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琉球的宗主国,清廷始终不承认日本吞并琉球的事实,并向日本进行了多次交涉和抗议。由于琉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后来李鸿章邀请来华旅行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设法调解。在压力之下,日方提出将琉球群岛三分,北部归属日本,南部即宫古、石桓、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当时已为日本控制)归中国,中间的琉球主岛仍划为日本之冲绳。更为居心叵测的是,日本在这份《拟稿》中加上了一个附加条件,即日本也要像英美等国一样,取得“最惠国待遇”。5 M+ u: m5 X) x% t

+ B: k! C3 K0 i3 b$ Y当时中俄因为伊犁问题也在展开谈判,其间也是危机四伏。由于担心日本与俄国勾结起来,李鸿章主张对日本的《拟稿》采取拖延战术,等待中俄谈判结果的明朗化。日方急于骗取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多次催问签约事宜,但最终因为中俄在伊犁问题上达成妥协,总理衙门拒绝在日方拟就的《拟稿》上签字,日本公使宍户玑最后只好悻悻离京而去,以示决裂。琉球群岛主权归属一案也就此搁置,最终未能了结。& x! x6 O$ |$ @2 e3 ]. C% C. T
$ n( R) }$ F" }
直到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里割占中国台湾及彭湖列岛,“琉球问题”也就不再是主要问题。1901年,琉球最后一位国王尚泰在日本死亡,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琉球国也就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琉球的复国运动也日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0 S! F$ y) x, \. Y& W1 L5 o
3 i8 L. u  u9 T5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只能保有其本土四岛及其他由盟军确认的小岛,其他武力吞并的领土必须放弃。由此,台澎归还中国,朝鲜获得解放,但琉球的地位却未能得到明确的处置。二战后,琉球和钓鱼岛均被美国所占领。1947年4月,根据联合国《关于前日本委托统治岛屿的协定》,这两处地方交由美国“托管”。8 {. B7 f4 _3 L) c# Q1 f2 _7 Z8 ?
* x  }1 T( U, T, k* u) T
1972年,美国与日本私下达成《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的“施政权”交还给日本,而与琉球同时被交的,还有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这显然是极其荒谬的。按《波茨坦公告》及联合国委托管辖原则,美国无权擅自处置琉球的主权归属,而日本从美国手中接收琉球群岛,也是缺乏国际法理依据。美日两国间这种形同“私相授受”的做法,既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难以得到二战期间同盟国家的共同认可的。对此,中国大陆不予承认,台湾当局也从没有承认过日本对琉球和钓鱼岛的拥有权。
8 H" _. I, S4 z3 @7 n5 L$ P( e3 R% K; I: O( ^- I

7 z: t& C# w1 j  A" U; _# t. p' J- d' p- x
/ E8 P8 H+ o; m0 c7 `( k
4 r8 M0 M- p0 n+ `7 W
附:关于钓鱼岛
3 O: C1 q8 m+ U+ T
( b, _0 }; e( s) I4 ^2 L- w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列屿,其由五个无人小岛与三个岩礁组成,总面积六点五平方公里,最大岛称钓鱼台,面积四点五平方公里,散布在北纬二十五度四十分到二十六度及东经一百二十三度到一百二十四度三十四分之间。列屿位于台湾东北方的东海中,南距基隆一百零二海里,北距冲绳首府那霸为二百三十海里,距最近的中、日领土(含无人岛)则各为九十海里。该列屿位于黑潮流经之处,并与台湾属同一季风走廊,来往台湾甚为方便,去往琉球甚为不便。明清两朝赴琉球之册封使,钓鱼岛为必经之航线。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礁层边缘,为台湾北部大屯山、观音山脉延伸入海底之凸出部分,往东与冲绳海槽(历史上所称的“黑水沟”)相隔。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次提到钓鱼岛为中国所有,如最早的《顺风相送》(1403年)、陈侃《使琉球录》(1534年)、郑舜功《日本一鉴》(1556年)等、郑若曾《万里海防图》(1561年)、胡宗宪《筹海图编、沿海山沙图》(1562年)、黄淑璥《台湾使槎录》(1722) 、乾隆年《台湾府志》、蔡铎《中山世语》、蒋友仁《坤舆全图》(1767年)、官修之《皇朝中外一统舆图》(1863年)等。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从舟山群岛(大陈岛)撤退时,也曾一度驻扎钓鱼台。数百年来,台湾渔民一向在钓鱼台水域捕鱼或避风,这不是日本所能抵赖的。 5 ~" o/ }' ?$ ]8 `* C
. e: C, r2 U! Q* G4 J( w4 L
该贴已经同步到 科夫维奇斯基的微博
累计签到:8 天
连续签到:1 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43 | 只看该作者
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X6 w# l/ n7 M" f* B& Q6 n
. J; K# O* \  s% G9 c5 K) J

6 k0 v/ i! {/ f  T( }' A- A3 K: f  _
导读: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9月11日上午11时许,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了岛屿的“买卖合同”,购买金额为20.5亿日元。11日的人民日报第三版用大半版的篇幅刊登“国纪平”文章,在强烈抗议同时,把中日之间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除了。
+ B4 x9 u: V% v. q6 `) h, ]4 ]% z/ a; G9 K; M+ _
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图)! q2 x$ ]. F# _, b, a0 X- V
; {2 Z- `9 J( Q
中国钓鱼岛岂容他人肆意“买卖”) t! V  k8 k1 ?. w. D/ o" C( w0 V
国纪平0 Z5 ~" E) D0 a, k
《 人民日报 》( 2012年09月11日   03 版)
& j" Q/ [% W+ c. P3 `  今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l6 U' B: {6 R- f

$ v9 U$ F5 g4 _3 L7 ^) y/ s: A  一、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 [( z2 y0 x3 z( n; @; h7 h# a( C; S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 ?" |# p% |5 M# l' M  ~* x! G$ x

$ p6 A0 `2 r7 K  ]1 x* {/ y" x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早在1403年(明永乐元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就明确记载了“福建往琉球”航路上中国的岛屿“钓鱼屿”和“赤坎屿”,即今天的钓鱼岛、赤尾屿。9 \$ _# U: h7 e

, Y2 E: y' y( O9 J  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大量《使琉球录》,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地形地貌,并界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意即琉球人乘船过了赤屿(即今赤尾屿),看到古米山(即今久米岛)后便认为到达琉球。这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琉球国土。
+ y/ l' D+ U; H7 D( p. Z
2 @1 t2 h' @7 o3 c: q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清朝册封副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明确记载:八重山是“琉球极西南属界”。从福建到琉球,“经花瓶屿、彭家山、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马齿岛,入琉球那霸港。”这里所谓“界上镇山”,即琉球西南海上边界的主岛。当时琉球的权威学者程顺则在《指南广义》中对此也有相同论述,时间上还早于《中山传信录》。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和琉球对两国海上疆界和相关岛屿归属的认识十分清楚,且完全一致。  I& T1 J! a- s( a

$ X* E2 e* Q% H4 e  (二)中国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 [3 A- m  ]8 ~  L8 e

: R4 Q: e2 L" o" r# q' B  早在14世纪即明朝初年,中国海防将领张赫、吴祯便先后率兵在东南沿海巡海,驱赶倭寇,一直追击到“琉球大洋”,即琉球海沟。此时,钓鱼岛已成为中国抵御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纳入中国的海防范围之内。
) @4 C1 x9 ]$ F
, [! o+ P0 j+ }4 m. q; x3 A+ C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徐必达等人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及1621年(明天启元年)茅元仪绘制的中国海防图《武备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图》,也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中国海疆之内。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
$ ?( h. c1 J/ }. c
( x" C5 G1 e4 a# s& D  X- S6 f! U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郑舜功受明朝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撰写了《日本一鉴》。书中绘制的“沧海津镜”图中有钓鱼屿,并写道“钓鱼屿小东小屿也。”所谓“小东”,即当时台湾别称,说明当时中国已从地理角度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清代《台海使槎录》、《台湾府志》等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1871年编写的《重纂福建通志》进而确定钓鱼岛隶属于台湾噶玛兰厅(即今宜兰县)。3 p* t: C& z: g

, i- ?$ i# }# G( l$ s' L  (三)中外地图证明钓鱼岛历史上属于中国
: b, Z6 ]# E6 w) Q( d
% I6 Z. p8 |8 A8 a  1579年(明万历七年)中国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863年(清同治二年)的“大清壹统舆图”等,都明确载有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
$ t, M% d. U9 f: x2 K$ ?
, C1 t! }& _5 h4 Z+ {! {% s- O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当属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于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图中标绘了钓鱼岛等岛屿,并将其与中国大陆绘成一色,意指钓鱼岛为中国一部分。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不含钓鱼岛。* O: l# L& j  ?' f- K
( E7 u5 A. l! f( x+ g! u6 \
  1744年来华的法国人、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 Benoît)受清政府委托,于1767年绘制出《坤舆全图》。该图在中国沿海部分,用闽南话发音注明了钓鱼岛。1811年英国出版的《最新中国地图》明确钓鱼岛为中国领土。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将钓鱼岛看作台湾的附属岛屿,与日本西南诸岛截然区分开。该图在其后的国际交往中被广泛应用。& f9 L. O) v7 h8 U
3 l' n, I; `& e. y6 Q; R
  由此可见,中国至迟在十五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将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对这一事实是承认的。这说明钓鱼岛绝非“无主地”,日方所谓依据“先占”原则取得钓鱼岛“主权”的说辞纯属欲盖弥彰的历史谎言,不值一驳。# ?9 }) C  [; ~, b7 i$ V. m
; h! R7 G9 y: w6 @
  二、日本窃取中国钓鱼岛非法无效
& _/ I5 X5 n8 x7 {5 x
; f$ p0 Z2 W, \4 S. V5 `/ c$ ?  (一)日本染指钓鱼岛始于十九世纪末
# t; B# ?- b" a7 K& I. u( H8 g" b' E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立即把扩张的触角伸向中国的钓鱼岛。1884年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声称首次登上钓鱼岛,发现该岛为“无人岛”。1885年9月至11月,日本政府曾三次派人秘密上岛调查,认为这些“无人岛”与《中山传信录》记载的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应属同一岛屿,已为清国册封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称,作为琉球航海之目标。
3 }1 i) u" O* C* A- E0 v3 T- ^5 T" D1 u- |
  1885年至1893年,冲绳县当局先后三次上书日本政府,申请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划归冲绳县管辖并建立国家标桩。当时中国国内对日本的上述举动作出了反应。1885年9月6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申报》指出:“台湾东北边之海岛,近有日本人悬日旗于其上,大有占据之势”。日本政府对此不得不有所顾忌。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在致内务大臣山县有朋的信函中认为,“此刻若有公然建立国标等举措,必遭清国疑忌,故当前宜仅限于实地调查及详细报告其港湾形状、有无可待日后开发之土地物产等,而建国标及着手开发等,可待他日见机而作。”因此日本政府当时未批准冲绳县当局上述申请。这些事实在《日本外交文书》中均有明确记载。这说明,当时日本政府虽然开始觊觎钓鱼岛,但完全清楚这些岛屿属于中国,因顾忌中国的反应,不敢轻举妄动。# a! \; n, L1 x5 D

; \6 {6 r0 [- u! l0 q4 u1 M- b  (二)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钓鱼岛# W! n0 m$ E8 j6 \) r
/ k$ O5 E2 m' r# H7 U
  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同年11月底,日本军队占领中国旅顺口,清政府败局已定。在此背景下,同年12月27日日本内务大臣野村靖致函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称:关于“久场岛(即黄尾屿)、鱼钓岛(即钓鱼岛)建立所辖标桩事宜”,“今昔形势已殊,有望提交内阁会议重议此事如附件,特先与您商议”。1895年1月11日,陆奥宗光回函表示支持。1月14日,日本内阁秘密通过决议,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归冲绳县所辖。实际上,当时日本政府既未在钓鱼岛等岛屿上建立任何国家标桩,也未在日本天皇关于冲绳地理范围的敕令中载明钓鱼岛等岛屿。同年4月17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包括钓鱼岛。日本从此时起至1945年战败投降,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实行了50年殖民统治。- v0 ], {0 ?$ ]+ U' k9 @

) j$ G6 M/ O1 x- j# }/ D* p1 N* U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钓鱼岛回归中国
# o( W9 _1 E6 e
0 B/ v2 Y8 `/ L7 O+ m  V& b1 o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布《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年7月,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苏联加入),其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第一条及第六条中均宣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据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8 C% G; n  J" j( }7 e0 c
$ h* q. s- n* t. g% h! T
  (四)美国与日本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法理不容3 i1 g/ R0 m0 h% \

( |- l0 s' C. F; r# e: X  1951年9月8日,美国及一些国家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与日本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规定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等交由联合国托管,而以美国作为唯一的施政当局。同年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而且,该和约所确定的交由美国托管的西南诸岛并不包括钓鱼岛。1953年12月25日,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发布《琉球列岛的地理界限》(第27号布告),擅自扩大美国的托管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裹挟其中。美国的这一做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 d5 |) `, r

: N& n# A! t# c$ q/ p  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又称“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了强烈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1 q9 s0 I' d: Z6 F5 E) L9 @: c+ ^  i' Y- p
  对此,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澄清,公开表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施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施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对此等岛屿的任何争议的要求均为当事者所应彼此解决的事项。”同年美国参议院批准“归还冲绳协定”时,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尽管美国将该群岛的施政权交还日本,在中日双方对群岛对抗性的领土主张中,美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偏向于争端中的任何一方。直到近年,美国国务院仍一再重申:“美国的政策是长期的,从未改变。美国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立场。我们期待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n8 M4 L, G/ m/ W+ N- T6 f/ d" f# d7 V* a& |' e8 p  {5 l$ p9 j
  事实说明,无论是19世纪末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还是20世纪70年代美日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5 Z. {% \( y6 \

' Z  m) x' j! z$ j/ f3 Z  三、中国为维护钓鱼岛主权对日本开展了坚决斗争
0 u/ N* r# L- a% s7 |
/ M1 v& r, t1 D) u  D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了重要谅解和共识。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日本政府一再违反共识,多次纵容日本右翼分子登岛、修建“灯塔”。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的侵权行动日益凸显官方色彩,政府先后从“民间所有者”手中“租用”钓鱼岛及南小岛、北小岛,将右翼分子修建的“灯塔”收归“国有”,把国民户籍“登记”在钓鱼岛,并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标有钓鱼岛“领海”的海图。! H8 [% O, R8 }% ~6 M

/ V3 b- \5 h8 K' A  针对日方侵权行径,中方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外交上,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并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日本政府被迫明确表态“不支持、不鼓励、不承认”右翼分子在钓鱼岛的行为,承诺对其进行管束,禁止其登岛。法律上,中方采取一系列措施,重申对钓鱼岛的主权。1992年2月,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以立法形式重申钓鱼岛为中国领土。2008年5月15日,中国政府针对日方向联合国交存包含钓鱼岛“领海”的海图,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反对照会。2012年3月3日,中国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同时,中国渔政船只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中国海监船只也在该海域开展维权巡航,行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管辖。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打击了日本侵占钓鱼岛的图谋。" c2 t' B( R" r3 }$ v/ n9 w% Z" H

  j, X+ b! E) L1 ~$ ~/ u  四、日本觊觎钓鱼岛的任何图谋终将失败3 W7 [9 C& h) j" B
# p! L. D3 m( k* Q  Z
  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继今年初对钓鱼岛的几个附属岛屿搞“命名”闹剧之后,又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风波,并最终跳到前台,直接出面“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对之实行所谓“国有化”。
2 F; L8 L3 @* y- C; v3 |/ t* {
: n* O5 o7 n0 V  日本政府此举目的在于通过所谓“国有化”,强化其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管辖”,以最终实现对钓鱼岛的侵占。无论日本政府如何辩解和粉饰,都掩盖不了这一行径的实质是在拿别人的东西进行“买卖”。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行为是荒唐的,也是非法的,并且注定是不可能得逞的。% z# _, i" T  V; Z8 i; L
  Q& q) e: \/ \1 Q! v/ z: @+ A3 f7 c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径,根子在于日本一些势力对军国主义侵略罪责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实质是对《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所确定的战后对日安排和亚太地区秩序的蔑视和翻案,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和挑战。从日本处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丝毫看不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有真诚的悔意,反而暴露其想通过制造与邻国的摩擦,找回因侵略战争的失败而蒙受的“损失”和颜面的用心。
" ~2 c- m$ ^8 ~7 g/ ?9 U
7 L( D" c# |3 L2 w4 L# f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当年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发挥政治智慧,克服重重困难恢复两国邦交,使中日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而今一些日本政客却逆时代潮流,做着破坏中日关系根基的事,着实令人愤慨。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不仅对中国十分重要,对日本也至关重要。我们奉劝日本政府认清形势,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在钓鱼岛的一切侵权行动。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日本在钓鱼岛的任何图谋终将失败。
累计签到:2242 天
连续签到:12 天
板凳
发表于 2012-9-12 05:44 | 只看该作者
天天就是会声明,抗议,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5-2-7 12:43 , Processed in 0.04120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