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h+ X9 o3 B& T" P3 c
1 ~' |$ \5 j* z8 F! S6 }6 S5 @" g% K# Q( k) V5 Y
金庸笔下,“独孤求败”从未露面,只是个口口相传的绝顶高手,而现在,中国乒乓球正在将“独孤求败”演绎到化境——近五届奥运会4次包揽,仅丢1金,连续两届没有队员空手而归。
& J/ e" I1 {$ Y4 B n, I4 L
" M' X( L+ f4 ]) K1 Y9 b: t 从北京到伦敦,国球充分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利益最大化——能升三面国旗时,绝不会出现两面;能升两面国旗时,绝对只会留下铜牌的位置给对手去拼争。至于那“该死”的团体赛,那只是沙拉拉为了不让中国双打垄断金银牌的无奈之举,他的初衷只是让更多的参赛代表团可以在奥运会上得到奖牌的感召——是的,仅此而已。
2 x' k( Y: J& l. O- ]! D
& t% J4 s. g6 k: o3 l 很多博彩公司甚至未给他们夺金开出盘口,这可是被誉为梦之队的美国男女篮所未曾享受的待遇,韩国的女子射箭也未能强大至此,博尔特?那就更不可能了。
3 b; {! M6 A( {* M# ^! B0 r) J9 n5 Y+ w- r0 s+ f# ^
中国团体优势有多大?德国的波尔在半决赛中因为战胜了新科大满贯张继科而喜笑颜开,因为在他看来,德国队能够从中国人身上拿下1分,已经完成了任务。而在中国队一边,就因为丢掉了这1分,刘国梁就有些不满了,在伦敦,中国男团丢了2分,而这已经成为最大的新闻,毕竟在四年前的北京,中国队从头到尾一路横扫。2 U) `8 l# u1 {
, P( V% J1 i* }
近年来,我们已经记不得世乒赛的各单项决赛中还有国外球员的身影,世乒赛的竞争性远不如全运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式,即便是女队在国际赛赛场上遭遇的对手也只能看作是曾经的队内训练赛——而交流出去的球员当年在国内也只是陪练角色,很难达到顶级赛事的出场机会。6 |8 B: b7 m( d$ T# U2 R
8 H( B; Y2 q2 O 的确,我们是在两年前的莫斯科看到了女乒姑娘们恸哭的场面,但那只是急于让年轻人上位的一时糊涂,当姑娘们擦干眼泪,痛定思痛,她们发现曾经给她们心灵留下创伤的新加坡女队,充其量也就国内一支中上水准的省市队——更不提北京和山东这样国手辈出的球队。
! P7 }3 [. ^' y/ G" a- M& ^1 D& t7 C, X& M7 j* N+ s7 J1 U
依稀记得08年在北京,柳承敏就曾感慨他和王皓之间的差距:“过去的四年,王皓已经变得更加全面,而我并没有实质上的提高。”柳承敏的感慨实际上可以代表国际乒坛所有人的意见,要知道在北京,最终在夹缝中占得四强一席的竟然是佩尔森,这可是和蔡振华交过手的爷爷辈球员!而到了伦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佩尔森和普里莫拉茨的坚持,看到塞弗、施拉格、陈卫星的腿脚愈发沉重,看到波尔的有心无力——放眼世界,竟然只有奥恰洛夫这个生于1988年的小将能带来一丝冲击。男团的决赛对手竟然还是柳承敏、朱世赫和吴尚垠这毫无新意的韩国三老,横扫自是情理之中。, c/ k6 |6 [6 }8 O, P ^8 R4 T. |
0 a, e p: C- k
世界曾希望波尔打破中国的垄断,可至今为止,31岁的他还是只是个纸面上的高手,24岁的奥恰洛夫也是独臂难支,日本还曾经希望水谷隼、岸川圣也以及松平健太这些后生撑起一片天,但这一次在伦敦,他们甚至没能越过有中国二队之称的中国香港队。
. ~8 @/ D9 ?/ `! a/ _( U
3 P* X2 I& y! {( u( I 很多人都在怀念上世纪90年代群雄并起的年代,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的老辣、塞弗和盖亭的凶狠、萨姆索洛夫的优雅、金泽洙的顽强,还有普里莫拉茨和罗斯科普夫……他们中的无论哪一个站出来,都会给国乒带来极大的挑战,可现在,我们在每一场决赛中,都只能在看台上才能看到中国教练的身影。
v1 R4 n! G9 e7 a1 W% _! q" z: f6 u6 Y3 o* v* g5 @
如此这般的垄断危机早已给乒乓球这项运动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新陈代谢如此旺盛,而世界乒乓球早已丧失了造血功能,“养狼”计划虽在江苏南通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可至今为止,没有一头“狼崽”在国际赛场上抛头露面,他们在想着如何将佩尔森、施拉格、普里莫拉茨、塞弗这些老爷爷挤下去的时候,中国的“狼崽”们却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挤掉王皓这样的老将上位……+ v; z: z( L0 q, t# i7 R5 \
; _- d0 _1 \3 S
该贴已经同步到 百度联盟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