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初六 7 a/ _( g5 C* w4 O
就我国民俗来说,农历六月六日有些习俗是传之已久的,这在名谚中也有反映。
Q3 h- x) K" x7 H7 L8 h. _ K6 Q9 L4 \
一说是:“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此时已届仲夏,骄阳高照,为了防止家畜生虮虱人们在此日为猫、狗洗浴,农家则把猫、狗驱往河中洗澡。猫、狗在这一天嬉水,与小儿同乐,因此民间也称此人为猫、狗的生日。
a; V! l/ Y; s. D# a9 F" Y% B5 k) g4 m: x# t# b
另一习俗是晒衣服。传说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书书不蠹。此俗见于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著的《野获编》,文云:“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晟曝列圣实录及御制文集,为每年故事。”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于此日晒裘衣杂物,以防虫蛀。 0 p8 t6 J" ^% @6 K
& Y, h) r' e& s8 W) D3 z8 a上海的民谚却夸张而有趣:“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把骄阳下的酷热说得很形象化。早年人们常在这一天晒伏酱、付瓜,为了防潮防腐,人们常于这一天用桐油涂饰门窗和梁柱。 2 X E( Q! v" n, H4 q2 k6 O
5 y: H+ C! P: f0 U
北方人的谚语则是:“六月六,看谷秀。”一般说,庄稼长得好不好,秋收时丰歉如何,这时候已大致可以测定了。
* Z& } n5 x4 q2 E* u3 V# B- x, M& T* i8 M: A9 L& q* W
至于伏夏糕点,近人周简段先生提及江苏东台民谚:“六月六,吃了糕屑养了肉。”认为吃了用麦粉和糖油做的面食,对增强体质有益。有诗云:“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这类糕点为人喜欢,其原因是它松软、清口、甜淡适宜,而又价廉洁。不过如今的糕点市场已经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寻觅卖茯苓蛋糕的店摊已经很难寻见了。
/ n1 s8 W" u/ ^9 ~' A" a0 ^8 h$ _* n% @/ }
关于“六月六”还有很多的传说,“六月六,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兴起的。 4 B$ S1 x5 X) y7 r
% Q+ j! w, h7 J; j1 m, n6 D. K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不听,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 V; l- K: P& z6 s5 J0 P0 p* W+ ]- f% A6 g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抱父仇。 % d9 C# x& H$ y
7 p/ s$ z) i7 N5 v# B) u1 l' D J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4 f% {% j/ `! H* f, {/ N0 ]6 v; O/ p7 t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请女婿。到相府后,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希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谢罪,前仇尽释。
u/ F0 @+ n( ?6 \: t3 a7 N! h, F2 y& l5 \& U) u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 g% d0 s' n; r9 U& K) W6 V" Z3 {" v2 T
该贴已经同步到 高帅富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