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 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楼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7 V: ?6 {2 l3 I1 n1 E2 s& L
7 \6 Y, F( S" ]: w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是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是我国著名考据派红学大师,古典诗词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有四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 Q& p! v1 A/ K3 B* q
* c# [8 b3 \% D' ^2 {; K) {
  ■最通俗地认识他! I, I: x9 ?  _8 R# C" C) ^; c
& H, a, M) \6 S, t
  他的思想贯穿87版《红楼》& T$ \  [4 q" p% s& w) Y
2 U# k. G' ~9 s1 ^
  “红学”自五四运动后得到大发展,分裂出以周汝昌为代表的“新红学”以及以冯其庸为代表的“当代红学”两派。6 c5 J" h, o) s/ q

, H8 Z6 \9 Z4 l7 E: r- N  如果你不熟悉研究红楼梦的派别,那么你总知道87版和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吧?现在本报就对此做个简单的对比——
# K/ N+ z; v! e1 B* h
3 M3 g0 v/ l. M$ |& U  他走了 刘心武说% ^" B# z( Y* o  S1 X& c  m3 y
0 ^( o! Z6 R" g- j) F/ n
  这是红学研究的一大损失& z# w. J# A# c; x4 d
) J9 i" `7 {0 t% w2 R9 e2 }% k- S
  曾因揭秘、续写《红楼梦》引发学界内外争议的著名作家刘心武,昨晚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电话专访时,回顾了跟周汝昌先生的“君子之交”。在他眼中,周老是一位“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大家、杂家。他还透露,在周老精校本80回《红楼梦》由人民出版社推出之后,温家宝总理亲自致信,肯定了周老的红学研究成果。他表示,计划把与周老的书信往来结集出书。
% G. V" G7 _! e- X
5 @/ w3 D6 U  ^( s  他一直鼓励我这个“草根”
, R2 F( m6 P  n; z9 ^2 F* i$ W& j6 ?5 w0 ~; S# c" r7 }% x
  刘心武说:“周老双目视力逐年下降,当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只有0.01时,他仍旧坚持亲自跟我通信,交流学术观点,鼓励我将自己的研究进行到底。他还给我写了不少诗,《刘心武续红楼梦》出版的时候,他还特意写诗祝贺我。9 p- B. f& t# W4 m" y

# J) i+ z. [% _! ?* ?  他很清贫,也很天真
, Q, l% x( G1 l! m$ w- S/ b
5 `7 r4 ^! s. [' V4 x/ G  在刘心武的眼里,周老首先是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06年我去他家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些旧家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甚至都没有很多藏书,很多东西都储存在他的记忆里。可以说,他的学术环境非常艰难。他不像有的红学家,住着大宅院,他完全没有那些。他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红楼研究中。第二,他是一个很天真的人,不接触社会,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处事就像孩子。
( z, g6 v$ S" W! ]! f/ z6 P8 O+ p8 e3 n7 Z: n5 R
  他太了不起了( w5 |: A) o% v3 \; @

7 J) i( B% e+ _! W( m2 _8 }5 _  记者问到:您如何看待周汝昌的学术成就?
: o3 n! c; @7 J8 L, L% z
! ^: N* E. ?8 n+ \* y* m4 M3 p  刘心武赞叹说:太了不起了。他不仅仅是红学家,他还是中华文化的研究家、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唐诗宋词的研究者,还擅写散文随笔,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是书法理论家。
7 j5 A+ T& p$ T6 Z2 s
& Z; }: [4 q1 A4 Q# G. k! r. C, s  周汝昌先生的去世对红学界损失非常大,他是近代红学的开拓者,在向读者推广红楼梦方面成绩斐然。
7 d) W" O0 h$ G+ i$ Z
0 ]3 `" W& d2 n3 P' L  他走了 儿子说; P' u+ Z8 a- ~
9 ?8 x: R/ t8 S* B
  父亲这个“大家”其实很穷
/ p5 W" t& S' q" S: r* B* k& }  r) h# n# x
  过去近30年中,周汝昌双目失明,双耳几近失聪,加上行动不便,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北京城东的一方斗室内。五个子女都有分担查找资料、整理书稿的工作。昨日,扬子晚报记者拨通了其子周建临的电话。周汝昌最新一本著作《红楼新境》,三年间的口述成果,就是由其子周建临整理成书。! h' Z  M7 a" B# m# o4 K

: V8 f7 {* y" V  大概在10天前,周汝昌已经感到身体不适。“而就在5月23日,他还跟我们说要写一本关于红楼的书,列了12条题目。”周建临告诉记者,子女们一直陪在他的身旁,帮他按摩,最后他走得很安详。
: k0 ~( t& G% s0 U, K3 K# w% d' E+ a/ Y+ c9 A: O) [" \- H7 u
  当记者问及周老留下的遗产,“他哪有什么遗产!他住得很简陋,说是红学大家,完全是一个穷人。” 对于周先生的身后事,他告诉记者,遵照父亲的遗愿,他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 Q+ O! j1 y  e  J- \) D  W0 H- n3 x, _, M+ G# ]
  周老考证:红楼中的“南京”) x# @1 b- i: W

7 I  e& O' T- }  周汝昌是当代最为系统、清晰地勾勒出红楼梦与江苏、尤其是南京的关系的红学大家。其主要考证有:曹家在江苏生活六十年;江宁织造署、苏州织造署不但担当了清宫高级衣料的置办,同时还成为皇帝在江南的耳目;康熙六下江南,独曹家接驾了四次;红楼梦中的风俗人情包括方言与南京、苏州、扬州关联颇多。 
8 Q# \1 M, W3 D/ Y1 W% _% o* _- V* p: z' }" f$ B
该贴已经同步到 高帅富的微博
累计签到:11 天
连续签到:1 天
沙发
发表于 2012-6-1 20:33 | 只看该作者
致敬 缅怀

尚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6-1 21:53 | 只看该作者
默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5-2-2 13:04 , Processed in 0.04691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