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的痛苦 互访的迷途
3 P4 m+ W5 _- o/ |7 i6 {. S3 K2 ^, m: s, f T/ ?0 W
你有什么想不开的?博主的死法有很多,比如被人骗友链气死,被百度K站郁闷死,博客没人气着急死,空间商大姨妈上火死。但这种种的死法,都不像互访那样折磨博主们的肉体、摧残博主们的心灵。到底,互访的价值是什么,诉求是什么。对此,我有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
, D/ _. f ], C; H+ ?一、不要高估互访的价值, ^1 T% ^* b- [% G; p9 Y) ^ M
博客是需要分享和交流的。如果只是闭门造车,那么更合适的地方大概是我的文档。但互访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回访。纠结于互访的博主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不去别人的博客,就没人来我博客;我不去他博客留言,他就不来我博客留言——那我还写个毛线啊!这就是目的的不纯洁导致心态的不正确。其实互访的最功利化的目的也只是截止于让别人了解有一个博客叫《张无计的个人博客》,有一个博主叫张无计。互访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就好比雇几个工人给自己的小卖店发传单一样。顾客来了,发现这个小卖店只卖兰州烧饼,还都是仿制隔壁王二麻子家的,那他只会留下一句“呵呵,不错哟”。如果你想留住这位顾客,靠的绝不是传单,而是把烧饼做成煎饼、甚至是馅饼。推广的基础是内容,如果没有内容还在不遗余力的做推广,那推广的只是模板。 ~+ X' ^* C3 h) {: z4 L( x+ |0 g
二、互访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R/ a7 @: V- s( i/ e X
我也互访。我追求有乐趣、有效率的互访。这样既可以促进交流,又可以节约时间。有人说:“讲究效率很简单,CTRL+V”。我不赞成那样。我的方法是订阅。! B% w/ K$ E8 ?# }5 R5 \# t3 d
订阅博客有两个好处:1、有的放矢,对方更新了才去;2、可以批量预览,进而只访问自己感兴趣的日志。同时,我将订阅的博客依据关系亲疏程度、内容精彩程度、博主活跃程度、更新频繁程度和原创比例等因素分为S级、A级、B级直至G级。时间少我就只阅读级别高的,时间多我就再看看级别低的。' ]/ p+ Z, O! t7 ^, B7 @
三、不要勉强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博客不是生活的全部
; X- I: W6 {5 J! Y* @有一万个博主曾经说过,要断绝互访、要不在乎IP和PR、要抒发自己,最后做到的是0个。这种超然的心态就像爱情,大家都相信有,但是很少有人做到过。其实,执着的追求不互访,和执着的追求互访都是偏执的。1 u* k& M+ K% c/ @* y. ~' N4 {: }
写博客是为了抒发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如果失去了这份愉悦,那么放弃博客也未尝不可。不写博客又不会死,相反,我感觉有些博主再这样被折磨下去可能会早逝。只不过,当你决定放弃博客之前再想一想:如果你连博客都能放弃了,为什么还放不下互访呢?1 h7 z S$ y3 \- h; `0 e! Q
四、独立博客在交流上存在先天不足
2 n8 y3 ~; }% T; LBSP博客有自己的交流平台,有各种各样的博客圈,有形形色色的博主、林林种种的话题,有自己的论坛,有官方组织的活动。而独立博客不具备这样完善的交流平台。
2 h$ b4 }/ i* G7 p- E张无计曾经寻觅过独立博客的聚合平台。但大部分只是一些半死不活的博客导航和惨淡经营的博客论坛。最可惜的是中国博客联盟,已经完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很多博友建议卢松松利用其影响力将他的留言板改造为论坛,但被松松以精力有限为由婉拒了。无觅网或许可以以无觅插件为基础构建博客的聚合平台,但目前看来他们没有这个意向。A5和站长站等门户面向的是站长而非博主。WP中文论坛仅仅面向WP博客。我也和拿福能沟通过,建议他们做类似的博主社区。拿福能表示或许会在下次改版中进行体现。很多博友用QQ群的方式建立联系,也有人提议用微博圈子,莫衷一是。, X) ]2 q; |6 P7 ^
偌大的中国,竟然没有一个独立博客的专业聚合平台,真是难以置信。可见独立博客的博主们踏上互访这条不归之路多少有些迫于无奈。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没有腿,只能用手走路,你还嘲笑他不讲卫生,这不是不近人情吗?
& A: ?6 Q: W* a3 H$ E
9 }4 V2 y% f0 @短命的博客 30 十
. I& C+ Q9 q# T B" Z# L1 H6 }# Q5 X9 M3 i
![]() 博友,为什么走的那么急? % R- G5 Y3 n' V4 d. e& \
在我的友链博客中,品哥博客已经发出声明,宣布停止更新了。再往前数,小糊涂也宣布了放弃博客,并把域名空间一并卖掉了。品哥博客和小糊涂博客都是建设的很不错的。比如说小糊涂,很多人可能会有印象,这厮以零蛋的PR,宣称友链非PR3以上不做,然后还有包括我在内的大把人屁颠屁颠的跟他链……结果竟然是戛然而止,令人扼腕。 从我9月初更换空间到10月初,短短的一个月,已经因为对方停止更新、甚至空间都打不开,而撤掉了4条友链。还有的友链虽然已经停止更新很久了,但仍然挂着。如果把范围从友链扩大到所有博友,那几乎一两周都就看到一篇停止更新的声明。当然更多的是没有告别的离去。现在看来,独立博客不但是小众的,而且是短命的。
4 c* c- y5 g6 Z4 E之前张无计估计过,独立博客的平均寿命大概6个月。如果有人跟我说,写博客能坚持一年的比例大于10%,我绝对不信。为什么有的博主不想继续写了?因为感到写博客成为了一种负担。既然是负担当初为什么又要建立博客?因为当初并不觉得是负担。从充满热情到变成一种负担、一项任务,这种心态的变化普遍存在于博主之间。 很多博友在留言中表达过要把博客永远写下去的愿望。我建议不要轻易的做出永远的承诺。把每一篇都当做最后一篇,或许对自己、对博客都是更负责的态度。 正如我在《博主的痛苦,互访的迷途》中说道的,如果连博客都肯放弃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b/ Y$ u+ `1 l% i
写无可写是对博主是一种尴尬。可是我在很多博客上看到的最真挚的文章就是那种写无可写后的心态流露。那种撕掉正夸夸其谈的面具,撇开正襟危坐的架势,无视优化收录的任务的赤裸裸的原始状态,反而能让读者驻足流连。这是很奇妙的事情。当你感觉你失去了一切的时候,你才真正的获得了你想要的。
. s" t6 O% G) X8 l! |我曾公开表示独立博客已经进入衰退期,三年内将基本灭亡。支持我的人很多,大概占到了0.1%,T_T……博客群体的衰退和博客个体的消逝是有所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个话题。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对此进行更加细致的阐述。在此改编歌词一篇,送给那些已经离开的博友,也送给自己。
, C, C8 e/ V2 `6 s% l T t- z' G [& X7 ]为什么说独立博客行将就木7 p! _+ E/ l# ]; x
离放手还有多远?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蓄谋已久了,前些天写的《短命的博客》只能算作一个铺垫吧。博友们对此文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当然大部分是反对的。设计这样有争议的命题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只是表达我内心真切的想法和忧虑。所以这次就一次性把观点说个干净。
1 ?: n+ L* f" {, ?0 A+ P) i一、一切在历史中产生的,必将在历史中消亡6 m2 S0 g! q# i. ?5 M
事物的兴起、成熟与消亡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客观过程。博客逐渐被微博客、轻博客所替代是有目共睹的。就像收音机被电视机取代、BP机被手机取代一样,是不可逆的潮流。博客、微博客、轻博客都是博主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速,多数人无暇写出精心雕琢的文章,微博趁机登堂入室,占据主位。只需要一个问题就可以非常好的理解这种变化:现在究竟是写信的人多,还是写短信的人多?博客的消亡最后将被证明是一种进步,而非退步。( `( @) v3 d. o
二、博客精英化进一步缩小受众
# Y" c3 j9 }2 t现在这个时代,博主不因博客而闻名,相反,博客却因博主而闻名,比如徐静蕾。如果徐静蕾写一篇文章,就一句:我一口吃了两个包子,差点没噎死。那肯定有上万人跟着说,要小心啊,吃东西不要急。如果张无计这样写,最多有几十人说,怎么没噎死你。! l6 I# a6 A& i! i
博客正逐步脱离草根,成为名人们的传声筒和老百姓的窥私孔。最终只是无根浮萍、天空之城。可是精英化往往是消逝的前兆。比如京剧的前身—–徽剧,不可谓不高雅,也不可谓不艰涩。现在表演徽剧、研究徽剧、欣赏徽剧的都是知识精英,但他们又能折腾多久呢?0 w; p+ g8 ]+ T* L4 |8 V' L4 n
三、独立博客是杯具中的杯具
$ W+ G9 t0 e5 Z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独立博客也不例外。不幸的是独立博客完美的继承并发扬了博客的缺点,却没有体现出多少自身的优势。
8 V6 I7 z! [' F. G6 N3 E在我看来,独立博客最大的优势可以用两句话概括:1、有利于收录;2、方便挂广告。第一点可能还有些争议,第二点估计就无可辩驳了。对于挂广告的问题,我在很多场合公开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与其利用博客赚钱,不如去街边捡空饮料瓶卖。后者绝对来钱快的多的多。8 g6 _1 ?, W+ }$ Y4 m: y2 _, X* h) s
独立博客的劣势却非常明显:# W6 _( W! A9 x3 f; c
1、门槛高,群众基础进一步降低
( I* ]. _- w" O* l* M+ ~" ~很多博主可能都乐了,独立博客有什么门槛,最多一个域名和空间的成本。备案也不是必须的,可以流亡海外嘛。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大部分独立博客的博主都是IT、计算机应用专业或行业的,或者是这方面的爱好者。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独立博客都是多多少少和互联网技术带点关系的原因。: s' s1 m3 |/ a. S9 a; V
以张无计为例。我从建立博客至今,每次涉及到写文章之外的问题全部是有朋友或者客服搞定。到现在我也不会域名解析,也不懂@记录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还是打算建立博客后才知道原来域名和空间是两回事。我之所以如此执着的选择独立博客,仅仅是因为讨厌BSP的文章审查制度。- e; J9 B# L: A7 h: k3 d
隔行如隔山,如果一位医生和你探讨比目鱼肌挫伤的康复办法或者一位律师与你研究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荷兰结婚后又打算在意大利离婚该适用哪国法律,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一头雾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 o$ s: A# U3 F3 K& p4 w$ e2、独立博客更让人费心 x/ d& C5 j0 n; Y7 H. [' Y0 R2 P
很多人担心甚至遇到过空间商跑路、域名被墙的情况,但暂时还没有人遇到过新浪、网易跑路的情况。如果说BSP博客是盆栽的话,独立博客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热带鱼。
0 L& y0 K, N$ e+ W, m3 O3、缺少交流平台,各自为战% I5 w% i) G' p
我在《博主的痛苦,互访的迷途》中提到过这个问题。独立博客缺少聚合平台,导致一个尴尬的后果就是:博客写出来的东西只有博主们互相欣赏。我仔细的想过,独立博客需要的聚合平台应该是一个简单的门户。门户展示的内容不是博客,而是博文,是包涵各种思想、技术、资讯的综合性平台。但事实上,不要说这也的门户,连一个成熟的论坛都没有(希望独立博客联盟论坛有好的发展)。为什么?因为独立博客太少了,独立博主太少了。中国有十三亿人,但具有积极参与精神的独立博主用一个QQ超级群绝对装得下。试想,如果独立博客的博主有QQ用户那么多,还轮得到我在这儿惋惜吗?6 R( u: V$ T' z* y' C6 Q
4、独立博客目的性强,种类单一、内容单调
/ j; I: h# ^. d* ], |. F/ L9 Z6 Y, X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几乎是繁荣鼎盛的代名词。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但现在90%的独立博客基本可以归为五类:SEO类、IT资讯类、网赚类、计算机技术类、前四种杂交类。我觉得这可以理解,因为没这点底子的人往往连独立博客怎么搭建都搞不清楚。但这样下去负面影响的很大的:2 X1 b1 F# b" T9 {
①真正的聚合平台无从谈起:聚合来聚合去,也只是一个IT或者推广门户罢了。这些东西大部分人根本不敢兴趣。+ n4 V+ x" z& |) N$ T
②目的性强。要么是为了营销自己多接单,要么是披着博客的皮在做站,要么只是站群中的一个环节。
& I4 ^3 W9 @" F$ X2 @2 s9 f: g5 T2 K/ @/ z③内容重复程度令人发指。一根甘蔗已经被成百上千的人嚼成渣了,还有人排着队去嚼。你就算把甘蔗从渣嚼成糊,也不会尝到任何甜头的。一个国家只有男人,那肯定离灭族不远了;一个饭店只卖巴豆,那肯定离倒闭不远了;一个司机只会左转,那肯定无论如何都走不远了。! Y$ n4 w( g' s6 v( B
四、独立博客的消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0 {7 u0 \) ^) m) G我在《短命的博客》中写道,独立博客将在三年内基本消亡。是否准确,只能留给时间检验。当然前提条件是,那些做采集的、做站群的、两三个月就无人打理的僵尸型博客不算在内。类似于QQ聊天室那种苟延残喘的存在等于不存在。
5 r: s- v9 Q5 `( S5 C) e* ]博友三宝对我进行严厉反击,并列出了若干高质量的独立博客。示意我不要总把眼光局限在IT和SEO圈子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依次打开了他给我的五个博客,一个冷清的历史采集站(站长我认识),一个生活思辨的,三个IT技术的。我一看到linux什么的立刻就关了,因为我连半句话也看不懂。看来哪怕刻意去找,也很难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5 g9 q5 K: m* [( W% H
事实上,高质量的非IT博客是存在的,耐读的博文是不计其数的。比如韩寒博客,他一篇文章的评论高达五位数,恐怕要比全中国的独立博客的平均每篇评论数加起来还要多。再比如我比较欣赏的李承鹏的博客,也是大体如此。还有很多学者、教授、企业名家、行业带头人等等。但是他们不需要独立博客,他们只需要新浪博客或者网易博客。对于他们而言,博客只是施展个人才华或者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工具而已。你让徐静蕾建一个独立博客,那只会发生两件事:1、不会建;2、好不容易建好了,被空间商三天两头的大姨妈逼疯。8 W( n( |% [! ]; y& G
结语:博客将继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并在互联网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博客入土之前,行将就木的一定是独立博客。/ S+ R2 X- _7 b8 A& J0 R%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