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心态崩溃的总是中国队?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137 天
连续签到:1 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3:16 手机发帖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所有中国球迷对失利早有预期,毕竟对手是亚洲排名第一的伊朗队。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输球的过程会如此窝心——三名中后卫依次低级失误送礼。没有期盼中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幻想过的向死而生,中国队输得如此“一地鸡毛”。


笔者有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足球媒体朋友感叹,“为什么这么容易分心,为什么这么容易心态崩溃?他们是一群职业球员啊。”这话有些许调侃,但绝无恶意,透出的更多是一种无奈和唏嘘。

的确,为何心态崩溃的总是中国队?

心态是实力的一部分,心态易崩只因实力不够

足球世界中再强大的队伍,也难免会心态崩盘,比如2014年世界杯上输给德国的巴西,还有2018世界杯上输给韩国的德国。然而,如果经常性的心态崩盘,那么就绝不只是不擅长心态调整这么单纯的问题了,背后折射出的是多层次的实力不济。


其实心态是实力的一部分,不是只有全场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才是实力不足,惯性的心态崩盘,同样是实力不足的一个侧面体现。只有实力不足的球队才会经常性心态崩溃。

现实却如此残酷,历代中国男足一直都是习惯性心态崩溃的毛病。1985年世预赛不敌中国香港,酿成5.19事件;1989年世预赛,对阵阿联酋和卡塔尔连续遭遇黑色三分钟;1997年十强赛,主场两球领先伊朗,最终被对手四球逆转;同样是1997年十强赛,对阵卡塔尔的生死战2比3惨遭逆转兵败金州,著名网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由此诞生;进入21世纪后,中国队在正式比赛中崩盘的次数似乎少了些,那是因为我们打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最后阶段赛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曾在热身赛中因为心态大败给过泰国。(输给泰国不完全算意外,但热身赛大比分输给非全主力的泰国,心态占了很大因素)


朋友圈中也有人感慨,“如此输球让人心有不甘,如果没有这些失误……”。国足主帅里皮也很不满意中国队出局的方式,“可以输球,但不应该如此输球。”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里皮如此说。说白了,里皮当然知道中国队实力远逊于伊朗,但没想到过程如此不堪和窝心。他的球员们在一场对手实力远胜于自己,本不该有压力的比赛中,却完全没能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也许里皮并不了解中国男足曾经的崩盘历史,因此以为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的、偶发的心态失衡所造成的。然而中国球迷、中国足球人不应该忘记我们自己的习惯性崩盘历史,我们不应该再将类似的被逆转、大崩盘、没有展现出真实实力、连续莫名失误简单冠以“心态失衡”、“个人失误”、“压力太大放不开”,而应该去寻找和反思中国足球惯性心态崩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心态崩盘的表象——状态不稳、判断失常

中国男足惯性心态崩盘的两个主要表象:第一,在于面对高强度比赛时经常个人层面技术性判断失常,导致所谓的放不开、低级失误、发挥不出真实实力;第二,在于无法在系列赛、一整场比赛中保持状态的稳定性。


以今晨对阵伊朗队的比赛为例,三个丢球源自于三名中后卫相似的低级失误,他们都在关键时刻的技术处理上出现了失误,这样的失误出现在职业球员身上并不多见,一场比赛内连续出现在同一支球队三名不同后卫身上更是罕见,何况这三人中冯潇霆已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却同样犯了低级错误。因此有人会责怪这三名球员心态失常,因为个人低级失误让国足输得如此窝火。

其实这种高压下的“心态失衡”,本质上仍是硬实力不足。正因为实力不足,才会出现判断失误。用解说员徐阳的话说,中国球员缺少在强对抗下施展技术的能力。可在身体对抗日益激烈的现代足球中,缺少在身体对抗下施展技术的能力,就等同于根本没技术。徐阳只不过是换个说法,没有说穿罢了。


冯潇霆、石柯、刘奕鸣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就如同丢掉街亭的马谡一般,他们都犯了低级的判断失误。马谡没有才能么?其实马谡很有才能。大多数人只知道马谡失街亭,却不知道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也正是源自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之计。可马谡的才能是作为参军出谋划策的才能,却缺少在真刀真枪的压力下指挥作战的才能。冯潇霆们也是如此,他们具备在低压力、低对抗下的优秀防守能力,但根本不具备高对抗下的防守才能,因此看似是心态不稳导致的低级个人失误,实质上是能力的缺失和实力的不足。“纸上谈兵”和“上阵杀敌”,毕竟只是看起来相似,然则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此外,本届亚洲杯上中国队整体也一直状态不稳,同一场比赛中经常上下半场判若两队、不落后不会踢球。对阵伊朗队的比赛同样如此,虽然下半场比赛依然较为被动,但表现却比上半场好得多。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对阵吉尔吉斯斯坦和泰国的比赛中。

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就如同马拉松,如果每一场马拉松都只在冲刺阶段才能调整好状态,那并不只是因为心态不好、没放开,而是说明还是欠缺跑完一场马拉松、连续参加马拉松的能力。


实际上,在2018世界杯亚洲区40强赛、12强赛中,中国队的状态也是起起伏伏。尽管这种状态的起伏,与两次换帅有关,但根本还是球员缺少保持状态连续性的能力。这种能力欠缺的背后,则是身体素质训练、注意力训练、临场调节多方面的欠缺,而不仅仅是心态没有调整好。

各类量化球员能力的足球游戏中,有会有一项关于状态平稳性的数据指标,这项指标既是球员实力的一部分,同样是玩家选择球员的重要依据。因为即使某位球员各项能力都十分出色,但经常性状态低迷,对于玩家来说也绝不是一个靠谱的选择。何况,中国球员其他能力也并没有十分突出,再缺少了保持状态平稳性的能力,踢起比赛来磕磕绊绊就实属正常了。

被称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在2016里约奥运会之前,数度在大赛中痛失男子十米跳台金牌,多名该项目中国选手多次在比赛中最后一跳离奇失误。也总有人将这归结为心态不好,但其实跟中国男足一样,只是实力不足罢了,最起码是不具备绝对的冠军实力。不然怎么解释,中国跳水队那么多项目都可以连续拿冠军,只有男子十米跳台项目连续多届大赛掉链子?


中国人太喜欢用“心态”二字粉饰太平,这是一种掩耳盗铃似的自欺欺人。

心态崩盘的本质——缺乏热爱、职业化缺位

不管是高压之下出现技术性判断错误,还是无法保持连续平稳的状态,都只是心态惯性崩盘的表现。历届中国男足习惯性崩盘的本质,还是缺乏对足球的足够热爱以及职业化的缺位。

经常有不太看足球的人,喜欢调侃中国男足拿高薪却不爱国。然而,最起码出征本届亚洲杯的国家队成员们,其拳拳爱国之心远胜于某些键盘侠。老队长郑智泪洒赛场、武磊和冯潇霆带伤出战,前锋肖智甚至说出:“在国家队消极,那是要刨祖坟了。”不管是他们的表态,还是他们在赛场上的实际行动,都已经证明了他们足够爱国、足够珍惜为国效力的这份荣誉。


然而,代表国家出战的沉重使命,对于其他一些国家的球员来说是动力,到了国足球员身上,十四亿人的期盼却往往成了束缚他们的镣铐,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这绝不是因为中国球员没有其他国家的球员更热爱祖国,而是因为中国球员没有其他国家的球员那样发自内心的热爱足球。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缺少对于项目最本身的热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之中,满脑子想的都是十四亿人民的期盼、不能让我的祖国丢脸,又怎么可能踢好球呢?意大利国家队每每赛前唱响《马梅利之歌》时,所有球员都慷慨激昂。然而当比赛哨音响起时,球员们能够迅速投入到比赛之中,能够充分享受比赛。


缺少对于足球最本质的热爱,并不只是中国国家队成员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中国足球人都存在的问题。

缺少对足球的热爱,足球将变成单纯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又怎么可能将其做到极致?

我们只知道亚洲天王孙兴慜天赋异禀,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除了足球再无其他爱好?当孙兴慜4岁时,他父亲问他是否要选择踢球这条道路,孙兴慜回答得异常坚定,由此开始接受每天6小时的训练。日后让孙兴慜父亲最自豪的,不是自己的儿子成为亚洲天王,而是当儿子功成名就后接受采访时依然坚定地说:“除了足球我没有太多爱好,我的爱好就是足球,没了足球我没法活。”


我们只知道C罗是如今足坛绝代双骄之一,却不知道是他对足球的热爱,支撑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上学时的C罗经常会趁老师不注意从后门溜出去踢球,买不起足球就用踢石子、踢瓶盖的方式练习。

前鲁能足校总教练保罗-加诺曾说,“中国孩子喜欢踢球,但不是热爱足球。在葡萄牙足球是一种信仰和传统,人们发自内心热爱足球,孩子们睡觉都要搂着足球。”


带着对足球运动发自肺腑的热爱,那么爱国之心就能成为激励你的兴奋剂;缺少对于足球最本质的热爱,那么爱国之心就变成了你的枷锁。

缺少热爱,让中国男足放不开手脚。那么职业化的缺位,则让中国国脚们失去了提升和锻炼的机会。

如果中超的对抗强度和比赛节奏如欧洲主流联赛一般,一个赛季踢30场中超的国脚们,面对伊朗人的高强度对抗,还会心态崩了么?还会低级失误么?

如果中超联赛的比赛密度如欧洲主流联赛一般,球员一年要踢50场比赛,国脚们调整状态、保持状态的能力还会如此之差么?从英超赛场飞赴阿联酋勤王的孙兴慜,能骄傲地说出:“调整状态只需3天,因为在热刺就是如此。”我们的国脚则需要漫长的状态调整期。


(马宁实际上是国内少有的高水平裁判)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缺位,对中国足球水平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我们的球员水平不高,裁判员的水平同样很低。这样的联赛环境反馈到国家队比赛中,直接显现出国足极为不适应洲际比赛中裁判的判罚尺度。以本届亚洲杯为例,大多数裁判都追求比赛的流畅性、鼓励身体对抗,对于一些疑似犯规的身体接触和小动作根本不会判罚。这让在中超联赛中习惯于一接触就倒地、倒地就向裁判投诉的国脚们极为不适应。

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大胆谏言,中国足球不妨尝试回归专业体制,毕竟专业体制培养出了他这样的奥运冠军。但问题是,陈一冰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体操青黄不接的现状么?陈一冰能解释,美国体操队为何能凭借一群大学生而崛起么?



有人质疑,职业化并没能提升中国足球,反而让中国足球水平止步不前。这一论断的假设前提就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足球从未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而是一直在职业化和行政化之间首鼠两端、徘徊不定。不是职业化没能拯救中国足球,是掺杂着行政化的伪职业化没能拯救中国足球。

还有人喜欢提朝鲜于2010年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例子,但却不知当年那支朝鲜能够打入决赛圈,是因为全队超长期磨合,更因为球队归化了两名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朝鲜侨民——安英学和郑大世,没有这两人的加盟,朝鲜是绝不可能打入2010南非世界杯的,而这两人却是亚洲足球职业化典范日本所培养出来的。


并且朝鲜模式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多年来通过各种国际赛事锻炼这一支队伍,导致后备人才极度匮乏。当这批球员老去后,朝鲜足球开始了“报复性”滑坡。

陈一冰口中的中国奥运会冠军项目,以及那支朝鲜队,就是中国足球专业体制下的缩影——集中力量办大事,虽然可以阶段性提升国家队成绩,但既无法彻底提升本国该项运动的水平,也根本无法长期维持住国家队成绩。不惜用一切资源训练几十人,与依靠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同时锻炼几百名本国球员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与朝鲜对比最强烈的是韩国,两国同根同源,分裂不过数十年。而在这数十年间,朝鲜足球只打入过两次世界杯决赛圈,韩国足球的稳定进步则有目共睹。与中国实行同样体育体制的朝鲜,也有类似陈一冰这样的“冠军”,朝鲜人在举重项目上十分厉害。2018年亚运会,朝鲜拿下了8枚举重金牌(中国队被禁赛),韩国则颗粒无收。是因为朝鲜人比韩国人身体素质更好么?还是因为他们的专业体制更先进呢?朝韩两国在举重和足球上的对比,足以说明问题,韩国人不稀罕跟你玩举重这种苦哈哈的项目罢了。

结语

这篇专栏说到底,无非是想让中国球迷别再为类似的场景扼腕、遗憾,因为这种归结为心态、个人失误的扼腕,是一剂自欺欺人的安慰剂。只有中国球迷、中国足球人,敢于揭穿这层皇帝新衣,正视所有的偶然、意外、心理因素,都是实力差距不同维度的表现,而这种实力不足又是因为缺少热爱和职业化的缺位,那么中国足球才可能会在今后真正的进步。

我有个朋友在法国开超市,2018世界杯期间,碰到一位相熟的韩国客人。两人闲聊了几句世界杯。

“韩国队可以啊,最后一场赢了德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4-11-10 23:01 , Processed in 0.0507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