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读半训北理工拼争五赛季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年前,我们曾对刚刚晋级中甲联赛的北理工足球队展开深入调查,让读者第一时间全方位了解这支惊艳闯入公众视野的足坛学生军;5年之后,我们再次走近这支依然活跃在中甲联赛的足坛学生军。

  作为一所老牌工科院校,北京理工 大学为何执著支撑一支足球队?那是一支什么样的学生军?他们该不该打职业联赛?对中国的教育和体育能起什么作用?

  有人认为中国足球水平长期落后,是球员文化素质太低所致,而北理工模式开创了从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球员的方式,这才是足球翻身的正路。大学是否应当成为职业球员的摇篮?足球发达国家和迅速崛起国家是否因为从大学生中选拔球员才得以称雄足坛?

  一连串的问题,理不清的争论。我们再次深入北理工校园,希望从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住宿空间局促 伙食标准一般

  与职业队相比,球队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体育精神

  2011年年底,隆冬的北京理工大学,一派临近期末的紧张气氛。校园中,看不出杨阳 、卢斌、张淼、刘猛这几名学生有什么特别,尽管他们不久前刚刚经历了2011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保级大战。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是职业联赛中唯一的学生军,连续5年征战中甲。“比赛的压力已经习惯了,和我们复习迎考没什么不同”,已是博士生的杨阳正在忙着写论文,从他的话语中,完全感受不到球场上拼争的味道。

  年年保级,今又保级,北理工队成了保级专业户。分管球队的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说:“我的体会,球队保级就是靠一口气,无论主客场,都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的精神。”

  在北理工队踢球,确实需要点儿精神。

  走进球员宿舍,3人一屋,空间局促。几个大小伙子在屋里一站,一时竟没了下脚的地方。老队员卢斌说:“这样的条件已经算是好的了,本科生都是4人一屋,比我们还挤。”为了便于管理,队员集中住在一个楼层,与普通学生宿舍的唯一不同是多了一部空调。卢斌宿舍的斜对面就是公共浴室,8个喷头,勉强够用,两台电热水器还是球队冲上中甲时购买的。隔壁摆着3台普通洗衣机,训练比赛后,就来这里自己洗球衣。这样的条件已经让大家感觉很幸福了。

  学校餐厅的一角,专门开辟出足球队自助餐区,每人每天50元的伙食标准。队员们的饭菜很简单:土豆牛肉、炖鸡块、醋熘白菜、鸡蛋木耳和麻婆豆腐,外加一个西红柿汤。

  与职业球员相比,学生球员一个月只有两三百元的补助。李和章说:“如果踢得好,学校会给一点奖励,期末发一点奖学金。某些专业队伍缺少一种体育精神,而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体育精神。”

  球队管理严格 校园文化熏陶

  踢好球先要学做人,教练从没发愁过队员的就业

  球队宿舍的墙上贴着队规,公布已经将近两年,内容极为详细,对晨读、归队、熄灯睡觉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

  队规不是做做样子,今年就有4名年轻队员因为晚归违反了队规,被勒令搬到普通学生宿舍住宿。李和章说:“球队内部的管理很严。前年球队里两个学生打架,双双出队,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这是纪律上的要求,不能含糊。”

  球员日常管理由队委会负责,核心成员是几位老队员。卢斌说:“大学生应当有更好的自律能力,我们实行互相监督的制度,老队员从没有晚归的现象,没有教练或老师查房,都是靠自觉。”

  球队总教练金志扬始终强调踢好球先要学做人,即使比赛输了,也要展示大学生的风貌和品质。征战中甲联赛5年,北理工足球队没有收到过足协的任何罚单。

  置身于学习气氛浓郁的大学校园中,球员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球员刘猛介绍说,37名球员中,有16人在攻读或已经获得双学位。正在读研的卢斌说:“从职业运动员到大学生,是一次深刻的转变。踢球作为我的特长,有助于将来的职业选择。”

  副校长杨宾说:“在我们学校,本科生学4年,足球特长本科生学5年,数学、英语和中文是第一年的重点。从这几年的效果看,育人的目的达到了,这也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学生军的努力带动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杨宾介绍说:“学校业余足球联赛搞得很好,不少教职工甚至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都加入到踢球的队伍,大家以足球队为骄傲。”

  李和章说:“很多学生关心球队,拉拉队都是自愿的,主场气氛很热烈。”在球队经费最困难的时候,饮水都成了问题。一位退休教师来到训练场,悄悄交给教练100元钱,说:“给孩子们买点儿水喝,算是尽一点儿力吧。”张淼回忆起此事,感动不已。

  北理工足球队已经有十几名学生毕业走上社会,顺利找到工作。杨宾说:“他们接受过竞争教育、团队教育、挫折教育。用人单位反馈说,这群孩子的吃苦精神、综合素质比普通大学生要好,企事业单位都愿意要,我从没发愁过他们的就业。”

  学习占第一位 训练很受影响

  队员不可能速成为高水平职业球员,只能最大限度挖掘潜力

  队长卢斌,来自天津泰达 足球俱乐部梯队,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后,萌生了离开职业队梯队去大学念书的想法,正逢北理工队冲甲,他就来到了北理工,边读书边踢球。

  在卢斌看来,在北理工队踢球是幸运的,“能延续我的足球生涯”。卢斌回忆,当时他有两个队友也被北理工队总教练金志扬看中,他们那时拿着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觉得应该趁年轻多挣点儿钱,就没有来,现在这两个人已经彻底告别足球。

  和卢斌一起从小踢球的伙伴、队友,能在职业队继续踢球的不过两三个人,“关键是球员被职业队淘汰之后,往往什么都干不了”。

  北理工队的球员大都来自职业俱乐部梯队和传统项目学校,来自北京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的刘猛说:“在北理工继续踢球,圆了我的足球梦。现在我们可以踢全国联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还能为国争光,以前的队友都特别羡慕我们。”

  学校要求足球队队员的第一身份仍是学生,每天上完课才能训练。在校园中延续自己的足球梦想,球员们肯定要付出更多。金志扬说:“训练与学习冲突很大,周一、周二课程很紧,很多学生下午4点才下课,我们3点的训练就很受影响。从训练学角度而言,这种节奏很难保证训练的科学性。我们不能让这些大学生‘速成’为高水平职业球员,只能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保持和延长运动青春。”

  资质存在硬伤 经费仍是难题

  球队随时可能出局,但学校坚持搞足球的思路不会变

  中国足协为了扶持学生军,每年中乙联赛决赛给大学生球队预留两个名额,但因高校球队实力不足,连年战绩不佳,足协已经取消了这个规定。

  比球队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高校球队资质和学生球员身份。2011年12月14日,中国足协在香河基地向中超 、中甲所有俱乐部宣讲全新的《中国足协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条件和审查办法》,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又碰到了一道“坎”。足球圈中,对学生军出战职业联赛意见不一。李和章说:“一些中超俱乐部的老总提出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不能离开中甲,代表了一个‘方面军’,可能是以后中国足球的一个方向。其实,北理工队确实不符合职业联赛的准入标准,是中国足协开了绿灯。我们这个俱乐部有名无实。按照俱乐部准入制度,注册资金要1500万元,我们拿不出来。”

  年年都在为保级而战,资质上又存在“硬伤”,北理工队随时面临出局。对此,李和章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说:“即使降级,队伍也不会散。即使离开中甲,学校坚持搞足球的想法不变,学校对足球的支持不减。”

  其实,关于职业联赛准入条件的问题,已经酝酿多时。金志扬说:“只要还允许我们打中甲,就一定要努力保住这个位置,让大家看到现在的大学生队是可以跟中甲球队比试的,这是用行动说服社会和家长的话语权。”

  在杨宾看来,球队的经费仍是难题:“社会上看重球队成绩,赞助商也一样,但是北理工队能提供的商业回报不对等,寻求赞助基本都是靠人脉关系。投入上不去,要取得好成绩或者冲超,根本不可能。”杨宾认为,如果球队投入增加一倍,请几个好外援,应该可以打到中甲中游水平。

  2011赛季,北理工队引入了4名外援,一共花了120万元,这笔钱几乎占去了球队一年经费的1/5。杨宾掰着手指头算:“球队全年的投入大概在600万元左右。差旅费占去很大一块,为保证孩子们的学习,客场比赛一定坐飞机。外援全是愿意来中国读书的留学生,他们如果在学校里学汉语,我们会给优惠。职业联赛靠钱来刺激这一套,在北理工根本就不可能有。”

  不容否认,各级各类足球联赛存在不同程度的乱象,中甲联赛有俱乐部半路退出,高校联赛有冒牌大学生,对职业足球和校园足球都造成了伤害。北理工也看到了连年成功保级中的复杂因素。学生军踢球不为挣钱,不像职业足球那样必须用踢球养活自己。

  对于球队的将来,杨宾感到十分纠结,“如果注册俱乐部或者把球队卖了,实现彻底的职业化,球队可以更好地往前走。但是,这么做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球队和学校远了,老师和同学们可能也接受不了”。李和章肯定地表示:“我们不是职业俱乐部,不会变卖球队,更不会改变球员的学生身份。”

  联赛不受重视 球员作假严重

  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的赛事,但大学赛事缺少响亮品牌

  从体教结合到体育回归教育,北京理工大学通过足球队的实践,对于大学体育的理解也在不断升华。

  李和章认为:“体育一定要回归教育,教育系统应该担起更大的责任。不能从小就搞专业体育、专业体校,这样的职业俱乐部没有文化,这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是一条科学发展的路。现在职业俱乐部的三线队员打不上比赛的话,没有文化,什么也干不了,等于失业。”

  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的学生赛事。目前高校足球联赛从上到下都不够重视,去年总决赛时间一直拖到了夏天,以致参加深圳世界大运会的集训时间仅剩一个月,运动员作假现象也较为严重。李和章认为:“北理工队更应该在大学生的体育赛事中唱主角,而不是仅仅借中甲的赛事来展示自己。”

  杨宾的看法是“从小学到大学,让孩子们一直有球踢,对中国足球绝对是有利的。高校联赛一年只需要六七百万元,却很难拉到赞助。中国足球用那么多钱聘请外教,够搞多少比赛啊?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从基础培养,足球也是这样,要一步一步走”。

  如今,北理工队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新队员的基础素质不如前几年,从职业俱乐部梯队中招生的做法能不能持久,也是个问题。“我们有切身感受,中小学足球水平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踢球的孩子少了”,李和章的话语里透出几分无奈。他坚持认为,北理工不光要走出工程师,学生也应当具备在社会更为广阔领域施展才华的基础。

  大学要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并非开展职业足球和培养优秀球员之地。半读半训的大学球队能跟中甲球队相争,这是中国足球的悲哀,还是中国教育的亮点,抑或两者兼具?从长远发展看,结束这种现象是早晚的事,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职业球队足球水平明显占优,学生军回归校园,高校足球活动活跃,水平普遍提升,这才是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的双赢。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足球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为之努力,北理工在坚持着。

  春节前,中国足协特别批准北理工足球队继续参加2012年中甲联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5-1-10 11:37 , Processed in 0.04497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