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平局后的思考
. c3 {# u6 G) I$ S 虽然没有最终完成超级大逆转,但在斯坦福桥,曼联能在三球落后的情况下,顽强的扳平比分,这个结果,足以让人心满意足,而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更是让人欢欣鼓舞。$ u% t) J7 m' k( \4 p4 q! ^
) {2 S. q u; x x+ @* t' }
: M- i4 |' x* \" J
* b E6 |$ b* T' i ~ 相似的时间,相同的场地,几乎一样的结果,一年前,我们在欧冠的赛场上曾经在这里笑傲,那时,我们收获了球队走向辉煌的经验:卡里克+吉格斯+鲁尼回撤。一年后,同样的对手,不同的赛事,在这里,我们却没有遇见特里-兰帕德-德罗巴的切尔西招牌中轴线。同样,在这里,我们收获了自信,也更加认清了自己,走向下一个辉煌,我们需要做出更多更大胆的改变。
+ c2 Q+ k4 a G$ F, r' j: }( e+ C% [* i" p$ f
顽强的在客场扳平劲敌,按理说这已足够让人激动和满足,但对比于现实境况,重新处于积分劣势的我们,其实没有太多可以自足的理由。不要忘记,去年的今天我们正走在多线出击齐头并进的大道上,而一年后的今天,除了联赛冠军的追求,我们已经“一无所有”(不是看不起欧联,而是根本眼里没有欧联,是的,作为红魔球迷,我真心有些不拿“豆包当干粮”,尤其是在当下)。从上一次客战的控场+灵动到这一次的艰难逼平+互有上风,或许,吉格斯与斯科尔斯在同一地点不同时空的高亮,正是现如今这淘汰支球队与亚军球队的区别于问题的症结所在。+ @6 ^' X9 a+ s5 X0 ^3 k W
# C. C& i9 L: A: i1 w. o s
- \! p$ l2 B+ o" Z
. T8 j3 G/ t) w; g! _' t8 t& F
曼联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答案显而易见,伤病!伤病重灾区在哪?依然显而易见,后防。是的,自赛季初“好搭档”费迪南+维迪奇相继受伤到现在正队长赛季报销,曼联本赛季诸赛不顺的最大原因便是由于后防线上的极不稳定。数据?没错,上赛季的38轮37球和现如今24轮24球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再往前看,10赛季的38轮28球和09赛季的38轮24球,差距已然明显——上赛季客战之水与本赛季客战之好,天差地别,而多场比赛各种低级失误、摔倒、漏人,曾经引以为豪的磐石,至少从感官上已经退变成了沙漏。一球定胜负?没错,不过原来是“进一球”,而现在,得要“多进一球”。! z/ Y2 t: q% h$ J }
. I; _, M8 t8 e9 X( J 犹记得上赛季轻松淘汰沙尔克后,在贴吧里看到对手对于曼联防守稳固的羡慕,而现如今,谁又会对曼联防守体系赞叹不已呢?没错,我们失去了宝贝级别的老门将,我们失去了世界级别的队长,我们失去了经验丰富的老将,但,这只是弱者对于现状的牢骚,而绝不是强者自怨自艾的借口。力压同城死敌夺冠,显然,我们的目标注定我们不能在当下,就去匆忙寻找借口——战斗还在继续,敌人不会“脚”软。
4 |. g, J" e7 v2 d
1 s5 {# I# N; P7 R
* j) e. b l/ S2 g" u5 H9 n8 \2 j3 y) A- x1 l" M+ e
言归正传,我们的防守,究竟弱在哪里呢?德赫亚的身高、埃文斯的能力、埃弗拉的冒失、费迪南的老迈、拉斐尔琼斯司马林的年轻,是的,新人员新体系的后防,能力上的不足和配合上的不默契,绝对是球队防守质量下降最为主要的因素,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改变解决的。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可以及时改变的因素呢?通过本场比赛球队在上风下风上的不断转换,我想,我看到了一些苗头。; a# b/ n8 r) s' Q% P* d
( X! y7 |4 p; w- E
上赛季“左中右都防不住”的吉格斯之所以能踢得风生水起,关键在于王老吉获得了充分的自由权。而进攻者自由权的获得,最需要依赖的,不是身前队友能如何跑位,如何配合,而是身后队友能如何站得住,站得稳。是的,上赛季欧战两对切尔西,曼联获胜之匙是稳定的控制和高效的进攻,但撑起这一切的,是球队防守体系上的稳健。而本场比赛,吉格斯依旧表现不错,但对比于上一次,显然自由度大幅度下降的老吉,没有那么亮眼,即使11号送出了最为关键的那脚助攻。同样的卡里克拖后,同样的鲁尼回撤,本场球队中场的“吉格斯”,个人觉得是64分钟替换上场的老姜头,斯科尔斯。
* F- @8 O% W) ~* N: s2 }% |
" ^2 O) p0 m% B" G 斯科尔斯被替换上场前,曼联虽然通过点球扳回一局,但中场缺乏组织的情况依然相当明显,在场面上并没有重新夺回气势,反而让对手继续保持半场高压。而22号替换上场不久后,经典的转移和顺畅的梳理似乎一下子为曼联重新夺回了控球优势,切尔西反扑的势头就此被阻止,而接下来,就是曼联扳平比分的神奇表演。如果说一年前,球队的防守体系为吉格斯间接提供了“跑HIGH了的条件”,那么一年后,斯科尔斯的传球则为球队在防守上喘了口气,在进攻上,恢复了明确性和效率性。 e5 _0 [6 q- y& z3 q- E
; k+ g( P. P2 C% _" f 吉格斯的例子,似乎可以证明,好的球队防守,可以带动球队的进攻,而斯科尔斯的例子,则说明,糟糕的防守,是可以通过组织的有效性,缓解的。防守推动进攻,进攻提升防守,这是一条很简单并且一直很有效的道理,但同时,却又如此容易被忽视到遗忘。
* o" T8 r' d1 x8 K" |5 M9 L0 {$ r) D, p" y k. S- D ~! L9 Z1 X
9 ?3 K/ f# N/ r
Q. E- E( ?7 H
斯科尔斯的一脚调度,吉格斯不及、鲁尼不及,放眼世界足坛,也无几人能及。然而,过大的年龄让这台红魔原产“发动机”只可能有不连续的20-45分钟高效率运转,这对于急需要控制的球队来说,只不过是应急的“杯水”。再放眼欧洲足坛,虽说英格兰足球充满对抗和强硬,但不能否认,英式球队对于对手中场战术性的限制性习惯,却历来不是最好的,比不上意甲,更比不上所谓的西超。从这两点上看,斯科尔斯的回归,只能算是球队“漏洞”版的补丁,而并非球队“升级版”的补丁。换句话说,斯科尔斯回到球员身份,能为球队“恢复”部分昔日的实力,但却远不能提升这支球队的实力,或者说是竞争力。那么,在伤病肆虐,在老将无法持续“挥霍”,在新星无法给予过高期望的现在,球队的出路在哪呢?5 Z/ m& G$ Z( J/ U
0 Y; W( V# {: Q5 E. P4 C0 T3 [
有人说,对比于04年那时候的“低潮期”,现在球队在从“后C罗时代”过度到“XX时代”,过渡期的成绩和能力都要高出不少,不必大惊小怪,哀叹连天。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年的我们有正年少的C罗鲁尼们值得期待,有范德萨、埃弗拉、维迪奇等超值收购,而今天,我们有什么?虽说“莫欺少年穷”,但若要现在将维尔贝克、克莱维力亦或是博格巴提升到当年C罗鲁尼相持平的潜力值,显然是有些不太现实的。而当年面临转型期的吉格斯斯科尔斯们,现如今球队转型最为成功的鲁尼,似乎也不能与之相媲美。至于埃尔南德斯、琼斯、司马林、德赫亚等人的收购,将来是否能起到例如维迪奇、埃弗拉等中流砥柱的作用,现在也依然是个问号。遥想当年对于安德森、纳尼等人的期许,现如今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纵览今天的球队阵容,我们又能对谁抱以在未来,如此一线实力派战将的希望呢?% P" d/ i3 u7 _/ j3 ?. X! Y; m
$ n& H: B$ ~) `3 y/ |$ ^, Z1 `
说这些,我似乎属于悲观主义者——但事实恰恰相反,虽然球队在引援上让人伤心让人担忧,不过我认为,从这场对阵切尔西之后,球队应当能看到未来前进的一条光明出路——变革,彻底的变革,由这一刻开始。
1 l2 o! \/ i* a5 I% F
2 Q4 r) F6 y1 `/ E2 K1 x$ ~1 M$ D- } 埃弗拉不是傻瓜,站在埃弗拉身后为其制定战术的弗格森,更不是撞上南墙仍不回头的笨蛋。但事实上,踢右边前锋的左后卫,生活在对手禁区附近的左后卫,这样的踢法有何种弊端,我想埃弗拉也好、弗格森也罢,不会不了解。然而,不论是上赛季对巴萨也好,还是现如今对阵各类强敌也罢,法国人即便上一场各种大漏勺,下一场依然“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个人认为,这是迫不得已。本场球队一度有可能被进第四个球时,后场各种真空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由于中场无法通过快速传切配合层层推进,也无法找到一脚调度即可精准制导的“发射器”,球队在前场又无争抢、护球能力超强的单兵作战选手,若想大举进攻输死一搏,唯有在前场堆砌人数来等待后场的大脚。于是乎,本赛季大部分时候,当遇到美妙进球欢庆时,我们总能看到埃弗拉出现在该出现的前场位置,而遭到沮丧丢球骂街时,我们总找不到法国人该出现的后场位置。铁人也是人,即使是全神贯注的博尔特,也永远跑不过高速飞行的皮球,更何况一场90分钟艰苦卓绝比赛中的埃弗拉呢?
1 h6 F3 ~# G! g2 B" j" ?* v$ s1 l8 a) ^ c" O, }' C
单薄、稀少、不稳定,这似乎成了曼联战强敌时总要暴露出来的后场防守给予球迷的感观。要该如何解决?在现有人员配置情况下,唯有压缩阵型空间这一条路可走。对于习惯性开放式进攻、大空间站位的曼联,这可能吗?我想说,可能!是的,在宽敞的老特拉福德,我们经常踢出令人血脉喷张的进攻,而在如今的温布利当年的海布里,我们却总缩手缩脚,找不到大开大合踢球的感觉。但是,不要忘记,近几年老爵爷在欧战赛场上所倡导的功利化足球,本赛季开头阶段克莱维力们引导的快速短距离传切,这一切同样获得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开大合的曼联,也可以踢得“缩手缩脚”。当然,所谓的压缩空间和缩手缩脚,绝不是所谓的防守猥琐流,而是更为紧凑的站位选择和向后移动的球队阵型。赛季初期时的进攻快打风暴,没有人会说成是无趣的防守反击,没有人会反对成发闷的不主动进攻吧?
# L- l6 ^$ @! m' T7 ]. V
3 q) } N2 ~1 v2 B 看看现在的球队阵容,除了状态好时的纳尼和瓦伦西亚,队中似乎并没有更多的边路来开空间的单挑好手。斯科尔斯——瓦伦西亚的空中快线纵然美妙,但正如前文所提,我们总不能一直只关注于老姜头的脚法而忽视其体能,只关注于进攻中的简洁美,而忽视防守上的大隐患。现在球队的架构,从最前面的维尔贝克、贝巴、鲁尼,到身后的吉格斯、阿什利杨、安德森、克莱维力、卡里克,短距离长于长距离的选手,是占大多数的。而若从阵地战OR反击战中选更高效的一种,从层层推进OR快速突击选更擅长的一类,从站住位置的桩型OR留出空间冲刺的运动型选择更符合队员特点的一项,我想,现下的曼联,一支中场缺少当打核心球员需团队协助、后防个人能力不足需集体防守、前锋机动性大于力量型需集体作战的曼联,绝对更适用于后者,而不是现下贯彻的前者。
~5 g N2 I/ P \/ h9 i1 A0 W/ U2 j$ J) F
我曾经说,卡里克在球场上站位前移5-10米,他的作用将上一个台阶;而我现在想说,如果曼联当下阵容集体能在球场上后退5米左右,其战斗力和稳定性也一定能上一个台阶。事实已经证明,顶在最前面找机会的维尔贝克远不如埃尔南德斯,而冲起来的黑贝壳整体作用却要大过小豌豆;围在前场攻不进去却屡遭反击,阵型紧凑拥有大片向前空间的反击却总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更多的传插配合选手、更少的带过特点选择,既然我们已然明白鲁尼不可能是范尼、纳尼成不了C罗,那么,何不换一种方式,换一个活法?当埃弗拉无需总是要求呆在对手禁区,当防守者们无需总是直面对手火力,当终结者们无需总是与对手比弹跳和肌肉,我想,即使短时间内球队无法快速适应新的战术变化,但终有一天,曼联可以从这种变化中获得真正的提高和更多的好处——切尔西正在变革,其实已经先行的我们还要犹豫着进进退退吗?
3 a0 ? d+ x6 ]
" l$ x1 ^. q" l, S$ L; A
" d( W/ r& F: O9 ?* Z4 r
4 _5 z }$ o1 y, j" F8 o$ j 当有一天,我们以欣赏的眼光而非亟不可待的盼望去看老将那一脚脚长传时,当传切控制成为常态般保护防守供给进攻时,当我们无需再为鲁尼的传而非带射而沮丧时,我想,曼联的又一个过渡期就将宣告结束,新一轮高峰,必将到来!后C罗时代,一个更集体化、更大陆化的时代难道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5 s. c3 E8 Z7 E+ t. Q
& h1 \+ z1 j; [5 |$ k! I# d% f* s0 i9 S5 k4 z. {
6 E6 A: \' B3 ^# i* ^ 平局,不闷,在激荡后,我们可以收获的其实更多! 祝福曼联!
I6 F+ R6 }$ c8 \* k/ V% S/ Q' m: o( p* k$ Q
$ b( p3 T- @- s/ u
1 n X1 o# L: {PS:1,文章中提到要空间收缩要阵型移后,那么进攻上不可避免的需要“层层推进”,甚至比靠前站位,大距离站位更会依赖“层层推进”,怎么文中写得又会减少推进呢?这里我想说,文章中所提到的推进,是和反击作为对比,而只有向前更多的空间,才有更多反击的选择和余地,这与尽量少的依赖层层推进进球或形成射门,并不矛盾。
$ h; e v% A( W
" ^, u3 o0 z# [9 |- n, ? 2,既然预留更多的反击机会和空间,那么斯科尔斯的一脚长传跟会有施展余地和空间不是吗?是的,不过文中所提的,依然是一种对比意思:站位靠前,球队能在第一时间观察到并准确输送皮球的,只有斯科尔斯和鲁尼偶尔为之。而如果预留更多的向前空间以及更为紧密的站位,我想,队中包括卡里克在内,会有许多球员有一脚穿透输送的能力——算上皮球运转时间和地滚球与空中传球精准度的差别,其实有时候密集阵型的一脚渗透,要比拉开架势远距离容易,因为当你选择紧密或是拉开站位时,对手的防守也会随之变化,从而穿渗透球的距离和纵向空间,就会有变化。显然,纵向距离长(与对手门将站位距离)要比纵向距离短容易,总体传球距离短要比长容易。
* \ X' J# Z9 |; X1 C+ K d3 m4 t% F- a) M+ {( I
! Y: z l! _7 R' c+ E
; ?: \5 }4 k$ d# P. i! C
: @% ^2 w, u( \# ]/ `- O! g8 t: I
该贴已经同步到 足坛龙门阵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