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足球地理:客家足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流落到南方,因平原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在山区丘陵地带建房居住。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后被称为“客家”人。梅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有“客都"之称。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梅县历史上出过很多足球名人。

目前,梅州市有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专业青年足球队和一支女子足球队。全市有足球传统学校11所,大小足球场170多个,业余足球队2000多支。全市先后输送到省级以上运动队的球员200多名,其中国家级球队30多人。20世纪40年代亚洲球王李惠堂就是梅州五华县人。从1951年至2003年的53年间,梅县足球队(包括女子足球队)参加国内各种比赛239次,获得冠军123次、亚军62次。

■北有大连南有梅县
1901年,西方传教士将足球引入梅县。1914年,梅县现代足球运动确立。
1956年,国家体委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市县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榜上有名。来自梅县的球员曾经在国家队中占据半壁江山,当时足球界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
随着足球职业化的蓬勃兴起,经济相对落后的梅州在足球上也落伍了,现在的国字号球队中已经没有来自梅州的球员。

■梦想在山路间延伸
足球职业化后,足球学校逐渐取代了少体校,在各地体校几乎绝迹的时候,梅县还保持着自己的少体校,而这所体校极有可能是全国有关足球项目“最后的体校”了。
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足球大款的气息,甚至有些清贫。
梅县业余体校的足球学员不少,但训练条件较差,足球重点班的学员每天的伙食费不足五元,普通班的学员只有三元。这些钱还是靠当地政府拨款。梅县政府目前每年给体育局的拨款在100万上下,而前国脚蔡锦标的家乡兴宁情况更糟,当地政府拨给体育的费用只是梅县的三分之一。
体校里一位12岁的男生,家在20公里外的山区,每次回家他都是花五块钱坐一半路程的车,然后再步行另一半路程回家。一次车出故障,下车时天已全黑,一个小人影就摸黑走在山路间,后被打着手电的大人找到。说起这事,小男孩说现在又长大两岁,不怕了。
在曲折的山路间,还有很多故事流传着。
当年的深圳平安队参加梅州市五华县的扶贫活动,车开了好久,好不容易看到孤零零有几幢房子,迷路的司机找到一个人问路,问来问去发现这个人居然是深圳队员温光辉的父亲;还有一件事,东莞东城队的广州籍球员麦广梁被来自五华的队友张悦文“骗了”,张悦文老是吹嘘“我们乡下很繁荣”,禁不住诱惑的麦广梁跟张悦文到了他家,天一黑,根本不敢出门:“黑乎乎的,一个人也看不见,总之是上当受骗了。”
虽然贫穷,但梅州人对足球的热情不减,“足球之乡”的招牌不能断送在某一代人的手中。目前在梅州接受系统训练的注册小球员接近600名,虽然没有职业队,但业余比赛在梅州搞得热火朝天,当地企业家对业余比赛给予了很大支持,梅州青少年足球队在参加省、全国比赛中,成绩不错。广东十运队(1985、1986年龄组)的大部分队员来自梅州。
崎岖的山路,挡不住孩子的梦想,走出大山,成为职业球员,是很多梅州孩子的梦。

梅州足球名人

[李惠堂]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系梅州五华县人。李惠堂17岁时成为香港南华队的一名队员。20岁那年,他到了上海。李惠堂是二三十年代首屈一指的中锋。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于1941年以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组建五华足球队。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与巴西人里登雷克、德国球员宾德以及球王贝利一起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进球逾千的四大巨星。

[曾雪麟]
1929年生于广东梅县。1956年进入国家二队,担任守门员,1973—1983年出任北京队教练。
在北京任教的十年间,树立了北京足球“小快灵”的技术风格。1983年4月,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1984年获得第八届亚洲杯赛亚军。
此外,来自梅州的足坛名宿还有蔡锦标、古广明、迟明华、赵达裕、吴育华、吴伟英、钟小键、郭亿军、杨宁、谢育新、伍文兵、李玉展等。

[梅州]
梅州现辖一市一区六县(兴宁市、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有着悠长的历史。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至南方,经几百年的演化,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梅州是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这种方言以梅县为代表。梅县靠近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四季皆可耕种。

[古梅]
梅州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梅州的先民就在这片丘陵盆地上生活、繁衍。梅州的名字与梅州汉初和唐末两次为“梅王”封地有关。梅州一名虽有反复,但最终还是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唐宋以来,留下了许多咏梅的诗篇。那时候,古梅州曾遍植梅花,也生长着许多野生梅树。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广东做官时曾留下咏梅诗句: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可见当时梅州境内,遍地梅花。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破坏,如今的梅州,野生梅树已十分稀少。传统名花中,梅花最长寿,梅县城东镇发现的一株红梅古树有六百年左右的树龄,很可能是当今最古老的梅花树,它还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名字:潮塘宫粉。

[围屋]
梅县“围屋”历史悠久,它与古代中原人南迁后,不时发生的“土客”之争有关。“客”人为适应当时的环境,建筑了能集群聚居的房子,以抵御来犯者。他们为了便于生活,把防盗、防火、饲养、加工、贮存、晾晒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一体,以图达到安居乐业的目的。如今,客家人早已走出围屋,“围屋”成为一种居住文化留在历史的岁月中,供后人品评。

[生死柏]
梅县灵光寺吸引了大批观光客,寺前的“生死柏”堪称一绝。这两株1100多年树龄的柏树中,“死柏”已枯死300多年,却不腐不朽,“生柏”枝繁叶茂,高30余米,“死柏”的高度与“生柏”不相上下。

[梅菜扣肉]
客到梅州,必尝的经典客家菜便是梅菜扣肉。此菜以带皮五花肉和梅菜为主料,配以各种辅料猛火蒸制而成,色泽金黄、肥而不腻。

该贴已经同步到 足球资料大全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5-1-11 06:59 , Processed in 0.0382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