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百度联盟 于 2013-10-23 11:11 编辑 4 _6 q2 B, X, L+ d6 I
+ X& w+ N. O9 H( w
CBA体测年年搞,年年有人叫苦,年年有媒体质疑。为啥俱乐部能干的事情,篮协要插一杠子越俎代庖?CBA体测形式大于内容,有必要吗?, I. v* D, F, G2 {' G: P
T4 r9 r' J' l$ |% b( w
大腕折戟:王哲林王仕鹏落马,德勒黑想死的心都有+ g8 `: {1 Q$ `5 R/ I0 `3 }
: a; z1 K( Z& {( y9 b' |新赛季CBA体测在四川金强篮球训练基地进行,去年的10项测试内容缩减为今年的4项,分别是强度投篮、专项速度耐力、负重深蹲、负重卧推。结果,昨天白天进行的第一项强度投篮就引来“哀声一片”,除了极少部分请假球员外,全部18支球队的所有国内球员达标人数不到三成……八一队球员德勒黑直言:“投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2 A g$ I' e) V6 _, h
" d9 b% U1 u! B5 k- _内线著名球员王哲林也难幸免,王哲林甚至连续两次测试都未能完成投篮次数,得了零分,朱芳雨、王仕鹏等名将甚至连投篮次数都未能达到。八一队在投篮测试中全队无一人达标。 CBA体测已经成为不少大腕难以逾越的大考,联赛开赛在即,这些人不是去积极备战,却在为一张“上岗证”发愁。0 Q7 E2 i. n+ O
* l1 q* I2 v" m2 m# {7 {
笑话百出:“这样的规定,科比来了也很难通过。 ”/ l9 X5 O! k1 I1 s3 w: ^ b& E+ N( }
; C3 m( K* m. h' b
CBA体测在2005年以后一度中断,不过2011年,CBA又恢复了体测,作为球员“上岗”的硬指标。
9 u: j A9 P* S: ?
4 o- B4 H, j- a3 P- \2 j! u. y1 g围绕体测,曾闹出很多笑话。当年1.78米的范斌和2.36米的姚明一起做折返跑,虽然之后有所改革,但仍然被诟病。比如现在要求高强度投篮,让一个身高达到2米10多的内线,5秒一次出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次投篮并且保证命中率,有必要吗?霍华德 达到了这样的投篮频率了吗?一系列的不合理规定依旧存在,依旧无法改变。实际上,由于太过复杂的规则和匪夷所思的通过标准,CBA体能测试屡屡被球员和球迷炮轰。去年的“强度投篮”中,国手朱芳雨、王仕鹏、刘炜等一批名将同样未能过关,当时的上海队外籍教练帕纳吉奥感叹道:“这样的规定,科比来了也很难通过。 ”
- H$ v( E1 Z3 c) h1 }5 {0 a. L( d& V# N% s3 I* e: q
劳民伤财:总开销或达100多万$ X) M. W4 {: n# O" T
3 h4 L3 u; q1 I/ i3 e. B9 M2 n: ~
事实上,在NBA 每年也有类似的体测,但只是针对刚刚从NCAA升上来的年轻球员,统计他们在力量、弹跳、速度方面的数据,且只作为统计内容,不作为上岗依据。对于老队员,则没有要求。! u3 g2 I7 i: `$ k7 _- U
# J9 ~# J, L! A
另外,说体测劳民伤财一点也不为过,以去年体测为例,其间有知情人士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每个人的开销大约在3200元,17队340人预计总开销达100多万”,这样劳民伤财,容易流于形式的体测,没法不让人吐槽。4 _3 X9 [% Y2 X+ J# l% g
* N1 ]7 X1 v% E5 D% Z: M2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