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O" Z5 _/ b# n Q
! I# b* g$ e8 p) o- U. B1 z“你愿意分享你自慰的故事吗?只需要制作3~5分钟的小视频,即有机会获得自慰研究组送出的1万元现金!如果你够胆,可以真人出镜;如果你害羞,也可以使用卡通形象……”近日,一个自称来自中山大学的“自慰研究组”,发出该“石破天惊”的微博,引来上千条转发。据了解,该自慰研究组由中大副教授裴谕新发起组建,旨在传播健康性观念。
l- V7 X1 [, @% n% d; T0 y 为搞研究发起视频大赛
Q3 W% [( K/ r. D+ l/ F5 y( z9 j" _ M5 P! O) ^
据“自慰研究组”官博回复称,该小组由中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师生组成,指导教师为中大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香港大学女性研究博士裴谕新。据裴谕新介绍,目前已有十几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作品主要是视频、微电影、漫画等。除了大学生外,还有中学生寄来以“自慰”为主题的小说。
- x% S6 d/ J5 v: w- [# H2 |+ Y7 j/ G: \0 m- B' A* }
至于发起该活动的原因,裴谕新介绍说,一般来说,做研究课题“都喜欢搞问卷调研,但后来我发觉,发问卷的话,研究对象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学生的很多想法超过我的预设!因此,我把奖金主要用在视频大赛中,而不是问卷上。”5 u9 w; h9 S s
6 Q. ]( w! S2 l
其实,早在2004年,裴谕新就进行过相关研究,她认为大家一起讨论自慰话题,有利于破除性认识的误区,减少性压抑,建立健康的性概念,“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危害健康同时又很好达到性满足的方法”。
9 `, [4 d$ _7 ~1 r# `4 q 现在的学生“更大胆”7 b8 g9 B6 h/ {1 U9 V: ?
: A2 q s) D( ^) W) v0 O# `3 e
据了解,2011年12月,裴谕新与其女研究生们一起成立了“自慰研究组”,包括她在内目前共6位成员。平日,该小组一般开展8~10人的小组讨论,偶尔也会借助相关课程,两三百人在大课堂上一起讨论。
7 H* I$ e. Q$ N- o8 Z2 r2 ^+ C$ Y6 k+ Z2 f! J) v/ T, p% Y! E
但开课后,裴谕新发现,学生们对于自慰话题毫无扭捏之态,“在我们研究组的‘工作坊’中,我曾跟同学们说过会录音也会录像,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会愿意来!”
) P2 t1 k" r3 Z
, g0 U$ P8 a, e$ q! ~ 裴谕新还发现,与十年前刚开始进行研究时相比,现在的学生对自慰的态度更坦诚,细节讨论更多,提出的问题也更大胆。
: t5 f( R& u7 y- d0 X6 ^: U5 b" f! ~! L# T! n0 g3 c
刚开始,裴谕新只是跟“纯女生”组讨论自慰话题,但后来她发现,男女混合小组讨论起来更热烈,而下课后还有女生觉得没谈够,“还要我们私下再跟她谈呢”。% ^7 t3 @/ v4 @7 i k# ]
自慰无罪vs尺度太大
4 i* d) g) e* Y, M E3 T1 p& X7 L2 c: d M' R- a* ]3 I9 @
“自慰研究组新媒体大赛”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后,很多网友都对其表达了支持。有网友称,“自慰无罪”,此活动触及了人们不大敢探讨的事,深远而有意义。而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秘书长彭晓辉更在微博上评论道:“自慰是需要人去教的,必须的,毋庸置疑的。”0 l; F ]6 W, n U. n8 s- k. P3 A
' l+ z1 [( E+ o) s5 o' ]& f0 n7 V 不过,也有些网友表示此比赛“口味重,让人无法直视”。还有网友质疑该比赛能否通过网络审查,传播起来是否有困难。6 U I% H9 {) M
* g- o2 `$ A9 ?0 k
对此,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表示,对自慰行为进行学术研究,本身无可厚非。但向社会公众征集视频,就要考虑社会效应、社会反响。可以伴随性健康方面的宣传,传达一些正能量,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做过度延伸。. }2 O9 n7 B+ ?3 H% R, E- M' e$ A$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