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突发奇想有了一个主意,我们已经厌倦了BBC那些严肃、主观的年度体育评选。我准备给那些评选来一次戏剧性的大逆转,特别是这条——得奖必须是英国人的规定,早就该被丢到垃圾桶里了。2 j q( g& |+ q3 W" y; B5 W0 X
4 e$ V' o* |5 {! [2 z
抛开过去评选的繁文缛节,候选人不需要在过去的12个月里有类似“花花公子”或者是教会的号召力。取而代之的是,莱茵克尔和我志同道合,他也早就把那些固定的脚本撕烂了,他和我一样选择了真正的“大众情人”,马里奥·巴洛特利在今年彻底走上了台前。
[$ @5 {' C, a9 m% y8 e6 x
8 S( {; w# F0 U$ @选择巴洛特利是一个美好的梦想。2011年绝对可以算是巴洛特利的收获季,他不仅仅在索尔福德的年度颁奖晚会上大出风头,难能可贵的是他带给我们的欢乐远甚于此,他把娱乐的因子带到了英国,带到了绿茵场。要是你觉得描写他的专栏作家们可信的话,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巴洛特利的身影。从圣诞老人的烤面包机前,到曼彻斯特的卡灵顿训练基地,再到他曾经表演穿背心的那片球场。
/ v H7 D, H/ B T* Y$ g! y2 }9 O3 C
对于巴洛特利的人生理论,我们根本不用大肆地宣传,从他那件神奇的“为什么总是我”T恤以及在自己家里放火的行为中,我们就能够提名他为最真性情奖。无论是报纸还是推特,或是脸谱网站,哪里都是热衷巴洛特利的人,像环法冠军卡文迪许、高尔夫新宠麦克罗伊等等都活在“疯狂马里奥”的大标题下。
+ S$ |; X- `1 _; E" C
7 c6 i% }2 D3 s巴洛特利简直就像是从城市中塑造出的神话人物。在意大利他能驾车擅闯女子监狱,来到曼彻斯特后,他甚至被警方盘问为什么没事放5000英镑在裤兜里,而巴洛特利对此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老子有钱。”如此率真,谁又能不爱他呢?% G# e9 v2 w0 ^' ^3 {: ]; u
* Z; ]$ ]( s+ N# t, J
也许你说我应该厌恶巴洛特利。巴洛特利一直活在他的花花世界里,在好胜心方面他简直可以拿满分。巴洛特利喜欢炫富,但他有时候也会突然远离叛逆和暴力,他的出身注定了他不会屈服于常识。事实是,他代表了曼城,代表了阿布扎比金元政策,但一切都无济于事。6 {# P2 l9 w) q, A/ O/ w4 E T# Q
1 \4 d r0 D6 n# b) z
尽管如此,我还是准备去找寻巴洛特利打碎意大利民粹主义封锁的足迹,这是他一生的成就。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英超典范,一个集醉生梦死但又天赋异禀,还有无比搞笑天赋的球员,那无疑就是巴洛特利。巴洛特利今年最值得重温的一点就是他的那种傻气,即使最后证明有些方面也只是我们的想象而已。+ c* ?) o: p+ x% v
( \. t4 D* f6 [# U5 e
克里斯·多兰,茵宝公司的公关人员,他曾经表示巴洛特利的传奇故事远比那些整天叽叽喳喳的奇闻轶事来得有吸引力。“当年巴洛特利的母亲离开意大利前,询问自己的钟点工需不需要一些礼物,那位钟点工说自己想要一个熨斗,然后巴洛特利的母亲就差遣他去超市,并且还列了一张购物单给他。但巴洛特利离开家后5分钟就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他们家的钟点工就问:‘孩子,我的熨斗呢?’这时突然门口来了一辆卡车,那辆卡车上装满了巴洛特利给自己的特殊礼物,一张大号的弹簧床、玩具四驱车、两辆儿童摩托,外加一张乒乓球桌。”1 g; {' C A4 `2 e) b9 n
+ ~; N' R# ~/ @- p
4 q1 b! W. z2 O7 r, q7 y, K你该怎么形容他呢?天才还是神经病,还是彻底的脑残?曾经有熟悉巴洛特利的朋友说,“我敢肯定那家超市里没有滑板车,不然巴洛特利肯定会给自己来上一辆。”巴洛特利如今的“臭名昭著”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靠。而ESPN著名的毒舌专栏作家,比尔·西蒙斯甚至在他的“动感地带”中对巴洛特利有了个人崇拜。* t+ M0 b2 C9 q6 K9 i" u
- u- z1 O2 r( R+ F' B2 ^也许对于巴洛特利而言他真的有自己的一套奥秘,他类似肥皂剧般的疯狂举动对如今这个被真理和概念包围的世界是多么有说服力。“为什么总是我”?这就是他的问题,他把这个问题写在了自己的汗衫上,然后带领曼城赢了死敌曼联6比1,然后你只能说这就是一个属于巴洛特利的时代。- `4 |8 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