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人练没了” 旁人难复制“琳姐”的刻苦
# F1 ~: n0 }( @/ }: |5 r4 L
U' x& G( T3 u! t 陈若琳眉头紧锁,默算着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备战奥运期间,除了吃饭和睡觉,包括头脑想着的和实际做的,有多长时间的支配和跳水无关?”半晌之后,恐怕确实搜索不出更多的其他选项,她回答道:“全部和跳水相关。”
6 v, k3 n3 R* Q6 E/ @) f; X0 \2 M! z5 L! x
已在跳台上升格为“琳姐”的陈若琳,坦言这种称呼很是受用,但要知道,“琳姐”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姐”,自然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正如“全部时间给跳水”。; s& S; |* D( R- ]
7 ?) x! k2 a' k9 Z+ g
关于琳姐刻苦训练的轶事当然有,张雄院长就补充了一则“把人练没了”的故事:“其他人想要达到她的高度,可以,跟她一样练吧,从训练量到内容。然而,到了最后,其他想要效仿她的人,练着练着,就不见了。为什么呢?太累太辛苦。记得在济南备战奥运时,她在11分钟内,连续跳7个动作,次次成功。跳完后,紧接着去加练力量。而跟她一起的一位小姑娘,只跳了一个动作就不跳了——原来下课了,不用跳了。”
' P% |9 L+ S" F# ~
7 @+ ?# ^: R8 h- N/ [( S 这个梦里都在练跳水的姑娘,这个训练量让旁人难以企及的姑娘,不成功反而奇了!而她当然也非一帆风顺,伤病侵袭的困难期令人煎熬,她依赖着从小养成的极强独立性,选择面对困难,坚持下来。“我纠结过要不要坚持,但后来,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渡过了难关。”陈若琳说。6 l7 c2 @) P' }, S \# D
& x* _1 c3 H! N+ g) `* { 跳台改跳板? “希望继续跳台,开创自己的时代”+ D/ s9 `/ j; P
( @6 k9 u6 ]' h- Z' ]3 C$ L% u “琳姐”的称呼自然也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在跳台运动员里,她已是“大姐”,而从经验上说跳台并不适合“超龄女青年”,像她这样的年纪,可以考虑改行攻跳板了。就像当年的跳水公主伏明霞,她不仅在奥运会上问鼎过十米台冠军,更斩获过三米板金牌。% p# g+ _3 Q# c( r
+ }6 e5 Y5 [! M
“跳板确实练了,但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攻。接下来备战全运会,还是要以跳台为主。跳板主要作辅助。”陈若琳被问及“转行”问题时谈到了自己的现状。
/ S5 K- `7 i/ l/ T6 | l: e! m% I# F4 Y& A* R( N
提到自己尊崇的运动员,陈若琳脱口而出“郭姐(郭晶晶)、霞姐(伏明霞)”;提到自己心中“伟大运动员”的标准,她说“自信、不退缩、做好别人的榜样”;那她自己愿意做这样一个“榜样”吗?她说她争取。在她眼里,郭晶晶、伏明霞无疑都是伟大的运动员。- R$ k5 H* S9 f* A- _3 q5 S
% ~, a# U! s- u% {' W 但成为像伏明霞这样的伟大运动员,不代表要复制她的道路。陈若琳的脑筋之中,有着自己的打算:“其实,我还是希望继续跳台。再坚持四年。我不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路,我要开创属于我自己的时代。”一直平缓的语调,突然坚毅,而在场的记者,也忍不住纷纷鼓掌。张雄适时插话:“我从送她到国家队的‘期待’开始,到北京奥运让我感到‘惊艳’,再到伦敦的令我‘骄傲’,接下来我想看到‘完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那就是中国之最,就是完美!”, Z" G9 f' v8 g1 A' I
4 L7 u7 H* L4 }- A&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