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14时40分,香港天文台改发一号戒备信号,13年来袭港最强台风“韦森特”渐行渐远。因台风一度短暂停顿的城市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繁忙。除了倒伏路边未及清理的树木,在香港多数地方,这场最大风力12级的台风,仿佛未曾造访。
- ~7 B& \/ _; ^* `0 i4 q5 r5 N0 ^+ D& w) _% r$ }# M$ \
从政府、企业到市民,香港各界是如何应对这场台风的?应急体系各环节怎样做到紧密契合、有条不紊?$ n4 M' q$ q- f9 H) V
! H1 P! R6 h2 c" A5 w* s威力巨大的“韦森特”,让1000多棵树木“为之倾倒”,也让不少市民“很受伤”。台风期间,共有138名市民受伤;到24日下午,尚有71人留院治疗。
; R' d1 k2 i w5 o8 P0 X1 g9 ~% r/ h7 a9 D0 V6 w
截至7月24日18时15分,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已大致恢复正常。虽然受倒树及封路影响,仍有市内巴士路线暂停或改道,但港铁、电车、跨境巴士等都已恢复正常。渡轮服务也已大致恢复。
' n7 {( {) b4 H9 l5 K
) T, g2 F5 P0 ^2 u- M' I政府担责任:教育局发停课通知、民政署开放临时庇护所3 E" ?: G# a9 z X" |
4 t, S9 C4 S$ v9 s$ f: t$ d
24日上午,教育局宣布所有学校全日停课。这项决定的依据是《热带气旋及持续大雨幼稚园及日校适用的安排》。4 F5 [4 l9 K* ~# u: J
) M1 w, ]6 k9 Y: k2 U
香港每一所幼稚园和学校的校监及校长手中,都有这份文件,对恶劣天气下的各项安排了然于胸。文件规定,当天文台发出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所有学校均应停课;发出3号风球时,除非另有通知,除幼稚园外的学校应照常上课。3 M9 W9 [. B. E9 Z; B4 s
- y3 P+ |4 k( g; r+ I
负责组织市民文化体育活动的政府机构康文署,也规定了天文台8号预警发出后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如活动举行期间发出信号,活动继续举行;如活动举行前已发出上述信号,取消所有活动。1 ~( D! H. f1 Z; o: l' L
% }! \$ z) `8 g+ ]2 U: x悬挂8号风球期间,露宿街头的人士怎么办?民政事务总署在全港18区均设有临时庇护中心,会根据情况开放,供有需要者过夜。“韦森特”吹袭期间,民政署共开放了24间临时庇护中心,约270人入住。$ R& t' z- F' h0 U: \6 K8 Y, U
7 k2 M* [' J( Z! I
恶劣天气是对一个城市政府管理水平的考验。“韦森特”肆虐之际,也是政府各部门最繁忙之时。如果说天文台不断更新的警告信号,是迎战台风的指挥旗,保安局制定的《天灾应变计划》,就是政府应对台风的“宝典”。这里边,详细规定了政府各部门的具体任务,还指定了责任人。
" R' s9 M7 T5 U" B5 M9 r
. k' o+ d5 a/ Y! } k比如,渠务署署长负责疏通及修葺淤塞或损坏的污水渠及雨水渠,确保污水处理厂及洪水抽水站运作良好。该署的应急及处理台风损毁组织24小时运作,遇到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会成立紧急事故控制中心。! M( ]4 u% u+ ^8 p# a6 r8 r0 G4 x
3 @# h$ d0 V f! C/ ^' D. h运输署的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会在台风袭港期间,联系公共交通营办商、各政府部门包括香港天文台、警务处及各工程部门,收集交通及道路的资讯,作出协调并通知媒体。4 G/ ^3 l" v6 g" ?2 Y E
! D( o) _7 p1 |% {* z
企业真配合:允许员工提前下班,协助政府做好服务 y/ U* t" `* e! H. l% R, x
6 h4 y3 ^. H$ }5 m) s3 L' e在“小政府、大社会”的香港,政府的很多政策,必须依赖企业的帮助完成。台风来袭期间更是如此。
: x; M4 S' x9 C7 V* h+ r) q0 z9 @% h0 M
L7 A1 ~9 N) U3 b# Y6 n24日,在中环一家银行上班的王春宁并未如常早起赶班车,他看了一眼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信息——“8号风球继续生效”,倒头继续睡。前一天,他已经收到公司邮件,次日天文台改发3号风球后两个小时到办公室上班即可。这天,成千上万跟王先生一样的上班族,难得地睡了个懒觉。7 @ p2 v8 n) y ^. g: N3 X! F2 V
; x9 N: F9 O# Q其实,提前下班、推迟上班的做法,并非香港政府的强制要求。劳工处拟定了一本小册子,就台风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安排提供意见和指引,但并非法例。不过,香港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按指引制定了提前下班或推迟上班的政策,对一些必须上班的岗位,则提供交通补贴或接送服务。2 U/ l4 H0 J' K) t: c
. t! W! l: n" W8 U
24日一早,香港交易所就宣布,由于天文台发出8号台风讯号,早上交易时段延迟开市。港交所解释,这并非政府要求,而是港交所主动为之,有关安排早已写进各交易所及结算所的规则中。6 D% F% B- @: l8 |1 F
3 ^' M+ X, }, }24日是香港书展闭幕日,但8号风球仍未解除,上午的书展依旧暂停。几十家参展商因生意受影响而向组织方香港贸易发展局抗议。贸发局解释,举办大型活动时遭遇恶劣天气,有应急预案,必须按香港天文台讯息采取相应措施;有关安排在参展商手册中已有说明。
- w4 u* `% k1 s+ Z l
. R8 d! N( [. C# d企业在台风来袭时所做的,也并非仅限于自愿承担。政府制定的《天灾应变计划》中,明确了部分非政府机构的责任。比如,要求电台、电视台按照天文台或新闻处,向市民广播有关天气情况和预防措施等消息;要求运输行业企业及电力行业企业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运营情况。4 h; f9 f0 _% i: Y2 _5 L
; b# W$ F2 ]; d' |
香港运输署介绍,各家运输企业提早结束运营、加开班次等,都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运输署不会干预。但有关措施必须向运输署通报。
. Z7 L; g" }. g; y: f; j0 h+ |6 N% z' V x2 k
市民警惕高:学校有危机教育,人人都知道8号风球、黑雨警告涵义
% N/ @. ~2 U9 m; I+ b2 e
, j& F, i- Z8 T, n2 z" ~很多人会抱怨政府发布的天气信号看不懂。在香港,每个成年人都知道8号风球、黑雨警告的涵义,天文台通过媒体发布此类警告,一般也不会再作具体说明。
/ {) o( K+ y# v+ L
& t# u+ n; n9 P; x' U市民张雨琼本来约好23日晚上和朋友聚餐,天文台下午公布考虑18时前发出8号风球,她立刻拿起电话跟朋友推迟了聚会时间。回家途中人太多,警察开始在地铁站实行客流管制,张雨琼却并不着急。她说,港铁已经加开班次,大家又有秩序地排队,相信不会影响回家行程。7 C& R' j( m4 S
. X7 E1 h: t* v/ r香港市民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13年来最强的台风,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危机教育——香港特区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一环。
R0 _/ z: h. L3 R/ h, b
1 A; o' w) f0 E. Q* W* V特区政府从中小学开始,就着手培养全民的危机意识,开展教导市民如何应对灾难的培训和实地演习等活动。香港中六的学生吴宏超介绍,香港在中学开设了应急知识普及讲座,其中要学习“居安思危:勿忘香港的天然灾害”一节。对于一般紧急事故的处理措施,必须要做到人人都知道。) n; l8 b( U! F4 y! S; W
8 R$ j: C2 W. `) ~比如,红色暴雨警告表示暴雨已经或将会导致道路严重水浸和交通阻塞,学生应留在家中;如已上学,则应留在学校,直到情况许可才回家;在空旷地方工作的人士应该暂停户外作业。黑色暴雨警告发出后,应留在家中或到安全地方暂避,直至暴雨过去及交通情况改善为止。( E! N6 V& X4 D! K# P, y
+ x/ ]& B* ^2 F( {% r6 z0 A+ M“8号风球共识”(记者手记)
( m: v; f9 c+ o& {+ e _" z5 c6 u% m O& u
一夜风雨声急。24日,记者发现,除了有人因大风受伤、地铁站人满为患以外,这场强台风几乎没有给香港带来什么坏消息。
- N1 ~: g G% A. N: \2 r% Z! R6 l- p/ T0 ?" N V5 z
台风气势汹汹来,波澜不惊走,除了香港交通、防洪、建筑等硬件过硬,也因为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达成了“8号风球共识”:一旦天文台挂出“8号风球”,政府、企业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市民也能预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
* J0 q* O z. }1 q( j, [
3 `" f# p2 [8 |" m2 {$ V9 z有了这个“共识”,应对台风,并不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也毋需政府时时处处去督导忙碌,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是决策中心和责任中心,都知道如何作出对自己,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任的选择。
2 K. q+ i: I! O% n( l) B/ J8 R+ i6 p7 S
香港天文台的预报也时有失手,但政府、企业、市民依然以此为号令,三股力量拧成一条绳。企业和市民对政府有信心,政府和市民也相信企业的良心,在“8号风球共识”所搭建的博弈框架下,社会单位的力量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小政府、大社会”的香港,社会管理的奥妙正在于此。+ [& H% O, T" P$ @* J: P
9 @' t2 V! G i4 Z
该贴已经同步到 高帅富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