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1/4决赛 乌拉圭对法国 ' g" L" U/ u! t/ K% z) S1 q' P
在战术核心卡瓦尼缺阵之后,战斗力大减的乌拉圭被法国轻松击败。虽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善,但法国的实力优势已开始充分发挥。 ' \7 w; ^, U6 Y/ R
关键战术点1:姆巴佩的右路进攻 关键战术点2:卡瓦尼缺阵后遗症 关键战术点3:法国全面实力优势
) f7 u. t6 V4 X$ E T1 P德尚再次对球队阵型做出调整。法国以4231出战,托利索顶替马图伊迪出场,打到自己并不熟悉的中场左路。塔瓦雷斯依然使用442,中场菱形站位。乌拉圭的首发阵容和上场相比,只有斯图亚尼顶替受伤的卡瓦尼这一个变化。 - \; H4 Z0 Y$ H- a9 y$ N
乌拉圭的重要策略是开局提速。他们在前场的拦截十分凶狠,尤其重视丢球后的反抢。所以开场头10分钟,造成了法国连续失误,几次打出反击。10分钟之后,他们开始回收阵线,采取后场弹性防御和前场适度逼抢相结合的策略。 " M. u0 ?8 C1 |( w
法国的布阵可以说是之前四场的综合体。中场采取一点向前两点向后,博格巴虽然担任后腰,但位置比对澳大利亚和秘鲁的小组赛要更加靠前,参与进攻也更多。托利索的站位接近左边前腰,由于他缺乏边路突击能力,左边后卫埃尔南德斯压上幅度大于前几场。与此同时,右边后卫帕瓦尔的位置也相对靠上。
; [2 Z8 E" }+ p+ G2 V整个上半场,法国的进攻基本以边路传中为主。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是因为法国右路实力强大,但也由于锋线支点吉鲁被对方贴身盯防,背身拿球困难,对空间的拉扯不及之前。即使他拉出了空当,格里兹曼又因为承担组织重任,横向移动多、纵向前插少。这都导致法国中路威胁较小,仅有的几次攻势,依靠的是博格巴插上。
, _) z# L' A! d# n6 H/ }从进攻方式看,乌拉圭和法国颇有不同。他们保留了长传找前锋的套路,试图前场拿球后再组织小集团攻势。阵地战时,右后卫卡塞雷斯助攻很多,球队的攻势经常都集中在这一侧。此外,可能是考虑到斯图亚尼和卡瓦尼的差别,他们也增加了中场中路的渗透,没有之前打得那么直接。 7 Z: f6 {6 U& F5 i w
但乌拉圭的进攻效果却相当一般。一方面,卡瓦尼不能出场影响很大。此前乌拉圭的进攻是以苏亚雷斯做支点,卡瓦尼接第二点发动进攻。斯图亚尼相较之下能力远逊,特点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球队中场对抗处于全面下风,两侧的球员被对方边路进攻牵制,单后腰保护吃力,使得球队通过中场困难,反击时也往往只有本坦库尔一人插上,自然难以对法国构成威胁。 6 M: G6 Z4 E& D" F8 J+ _7 m/ _
法国的进球来源于右翼的对位优势。姆巴佩压制了乌拉圭左后卫拉克索尔特,博格巴在上半时后半段也经常往这侧移动,这样给对方的压力更大。让瓦拉内进球的那个任意球,就是靠右侧造成对手犯规赢得的。相比之下,法国的左翼进攻更像是虚晃一枪。推进到30米区域吸引防守兵力后,更多是往中路和右路去发展。
; o2 T/ T; G! X! J+ {下半场开始后不久,乌拉圭做了两个换人。用前锋戈麦斯换下斯图亚尼,用边前卫罗德里格斯换下前腰本坦库尔,中场从菱形变成平行站位。但他们很快再次丢球。穆斯莱拉的扑救失误当然是主因,但此球再次看出博格巴的作用,他的突然提速前插打乱了对方防线。 2 I& r6 P0 G6 ~* ~& ~5 q
面对两球落后的局面,乌拉圭采取了比较简单直接的进攻策略:边路起球+后场长传。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路基本没有打渗透的能力,只能尽量去发挥高中锋戈麦斯的优势。这种打法倒是和球队之前惯用的路数比较接近,但他们踢得过于急躁,多次采取强行传中,导致效率很低。
+ q; M4 g2 c0 [6 l之后的比赛态势没有改变,法国控球放慢节奏,乌拉圭则继续猛冲猛打。前者不用改变局面,后者无力改变局面。这场略显波澜不惊的八强战以法国完胜而收场。 9 g* v! h, E& m1 a
法国的胜利,根本来说还在实力优势及他们比较充分地发挥了这种优势。一个是姆巴佩在右侧的绝对统治,既压制对方边后卫的助攻,又牵制对方边前卫的防守。虽然没有取得进球,但作用依然很大。德尚虚左实右的安排,虽然不一定场场管用,但至少今天很好地利用了姆巴佩的能力。
9 m: j& j# u; |% C" o2 S另一个是博格巴的前插,虽然他被安排后腰位置,但自由度比之前更高。上半场他前出到右侧,协同姆巴佩作战;下半场他的突然前插,打穿了乌拉圭的防守。公平地讲,虽然德尚的战术安排还有改进空间,但至少吸引了之前的一些经验教训。半决赛的对手,如何去防守博格巴前插,也是战术要点之一。
- a0 O1 {0 p( c6 q# ]/ U, `乌拉圭的输球和卡瓦尼缺阵有很大关系。球队的阵地战和反击体系因此残缺不全,擅长的套路基本打不出来。乌拉圭之前的进攻推进,两个前锋拉边是一种主要方式,依托是他们全面的技术能力。因此,可以不用投入太多兵力就制造威胁,高效反击就来源于此。但本场只剩苏亚雷斯一人,很难再兴风作浪。 4 N' _5 m2 l& |# b6 |) `
老师塔瓦雷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下半场的换人调整问题不大。但他上半场的布阵,还是有值得反思之处。卡瓦尼不能出战,但乌拉圭还是排出了442菱形中场。前锋发挥不了作用,中场支援不足,两边被对手压制,这几点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困扰着球队。为了加强进攻,乌拉圭今天部分改变了长传找前锋的方式,而是试图加强中路渗透。如此扬短避长,效果不问可知。说得事后诸葛一些,如果排个541或451死守加偷袭,也许才是更明智的策略。 $ p) o1 m% Y. V' S% s; |- a+ k+ i
但不论怎样,在阵容愈发老化、赛前外界不算看好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八强。71岁的塔瓦雷斯已经对得起乌拉圭的球迷了。 $ m% z: g# ?! g0 M! W
7月7日 1/4决赛 巴西对比利时
; g. f; M; [ Z3 @8 i蒂特提前公布首发,马丁内斯乾坤大挪移,比利时力克巴西。在这样一场充满戏剧性元素的比赛背后,战术的作用绝不能被低估。 / R. U6 N) M! V& I" T6 p0 M* X8 u
关键战术点1:比利时大规模变阵 关键战术点2:巴西开场战术有误 关键战术点3:进球时间影响走势 / J$ I: x" y0 z% _% N. B
巴西再次提前一天公布首发,再次使用433阵型。蒂特只做出两个人员调整,马塞洛复出顶替路易斯,卡塞米罗黄牌停赛后,费尔南迪尼奥出任主力后腰。比利时也有两个人员变化,默腾斯和卡拉斯科坐上替补席,费莱尼和查德利先发。 [/ A1 l5 W- l$ h% s. J9 q
马丁内斯对阵型做出了重要调整,防守433,进攻343。在无球状态下,维尔通亨和默尼耶充当左右边后卫,费莱尼、维赛特尔、查德利在中场。而掌控球权的时候,维尔通亨变成中后卫,默尼耶和查德利打翼卫,中场双后腰是两位蓬蓬头,前场卢卡库在右、阿扎尔居左,德布劳内打一个伪九号。
; |/ G3 X8 t# T; i/ L2 L( D. \开场前15分钟,双方防守都门户大开。比利时变阵的目的之一,是增加中路兵力,提升向前推进的威胁,巴西在卡塞米罗缺阵的情况下防守有些捉襟见肘。但比利时变阵的另一个目的,加强边路防守却没有完全达成。虽然左路比上一场稳固,右边却在对方的冲击下连续出现险情。加上费莱尼在防守时速度偏慢,对巴西的中路插上也限制不够。 $ C" ~& F8 A2 k( t2 L
但率先取得进球的却是比利时,这使得巴西大举前压,两个边后卫助攻幅度很大,一度有山雨欲来之势。比利时顶住一波进攻后,开始收缩反击。他们的反击很有针对性,一是利用巴西边后卫前压之后的身后空当,二是边锋内切到费尔南迪尼奥的两肋。蒂特看到这种情况,吩咐两个边后卫适当拖后预防反击,这样双方回到相对平稳的均势。 + h, N* F% G( ? ~. r% A4 u
但比利时还是通过反击扩大了战果。他们利用巴西罚角球的机会,打出快速进攻。卢卡库在推进中完爆费尔南迪尼奥,助攻德布劳内进球。此后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比利时在比分领先、空间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打出他们擅长的快节奏,而巴西防反击最关键的人物卡塞米罗却无法出场。
3 @9 I1 O5 M" k& g* R* N0 d- }事实上,巴西之前创造的机会不少于对方。但0比2之后,巴西开始出现攻守脱节、阵脚大乱的情况。而且他们过于依赖边路进攻,特别是左路的内马尔。热苏斯打中锋既没有终结能力,也难以为队友扯出空间,右边的威廉缺少变化、单干较多,这是巴西进攻的主要问题。
" U- M% A' C5 r5 I0 u! }所以蒂特下半场立马选择换人,菲尔米诺换下威廉,热苏斯改打右边锋。巴西也对进攻方式做出调整,左边后卫马塞洛几乎作为边锋使用,通过他出众的一对一能力强攻默尼耶。内马尔靠近中路,协助菲尔米诺。当左边和中间吸引对方防守兵力后,再把球打到右路。这样一来,巴西的进攻均衡了很多。 . y ^# B/ F2 y6 ?5 h2 Q9 M; R, o
比利时的应对策略,是前场放弃逼抢,阵线全面回收。边路虽然堵不住,但在中路云集重兵,防对手的渗透和抢点。但与此同时,比利时的反击威胁在不断下降。这是因为他们的中场输送被对方破坏,巴西也改换对前场三人组的盯防策略,而马丁内斯并没有再进行变化。
. c8 j. T) _3 `+ D巴西之后拿道格拉斯-科斯塔换下赫苏斯继续加强攻势,用他的突破持续冲击比利时速度相对较慢的左后卫维尔通亨。然后又用奥古斯托换下保利尼奥,继续保持中路向前的威胁。奥古斯托不负主帅所托,通过队友一次罕见的中路配合头球破门。此球也反映出,比利时在长时间领先后,防守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的问题。在连续几次被对方打穿防线之后,马丁内斯用维尔马伦替换查德利,变阵五后卫。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无法限制科斯塔在这一侧的进攻,如果不是巴西把握机会能力较差以及库尔图瓦的出色发挥,比赛也许会进入加时。
4 i: ^) O: Y2 x纵观整场比赛,两队其实各打了半场好球。巴西出局,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概括。天时指运气,地利指停赛,人和指战术。 / E$ o1 q1 [ }; i
巴西本场确实运气糟糕。抛开争议判罚不谈,多次机会没有抓住。开场意外丢球,让比赛进入到了比利时最喜欢的节奏。加上卡塞米罗停赛,导致比利时的反击更加畅通无阻,他的作用也确实不是巴西阵中任何人所能填补的。 8 `1 b) m b) ]) V- Z3 w
但蒂特开局的战术布置,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巴西放弃了对阵墨西哥时先回收再进攻的策略,而是选择和比利时对攻。这种主动给对方空间的做法,既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也发挥了对方的优点。其次,蒂特对自己惯常使用的主力阵容过于信任,不仅提前一天公布首发,而且坚持让热苏斯打中锋、威廉打右边锋。对比下半场换上的菲尔米诺和科斯塔,可谓高下立判。然后,巴西全队对比利时的变阵可谓毫无准备。 ' Q n6 r; P% U5 J8 _# D
马丁内斯大胆变阵,是本场最重要的战术因素之一。经过与日本一战,他比较充分地认识到了球队存在的问题。此番变阵至少起到了四个作用:第一,发挥德布劳内向前能力;第二,在德布劳内向前的基础上,通过双后腰加强了中场拦截;第三,把卢卡库安排在边路,既发挥其特点,又发挥对位优势;第四,防守时打四后卫,弃用卡拉斯科,左路防守确有改善。更重要的是,这一变阵拥有很强的战略战术突然性。
3 W$ O7 v) l6 Q2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巴西下半场调整攻防策略后,比利时阵型的奇效就基本丧失。对阵法国还有唯一正牌边后卫默尼耶停赛的影响,马丁内斯需要在战术上继续求变,才能让一众球星继续发挥最大威力。
7 D) ~$ \. {1 p% a7月7日 1/4决赛 英格兰对瑞典
! r' n" H1 b, N0 J. o; s& K英格兰遇上“苦主”瑞典,用定位球、前插、逼抢三样法宝取得胜利,28年后再次晋级世界杯四强。
Y0 t7 r2 s' u8 g关键战术点1:英格兰有针对性的定位球和前插 关键战术点2:英格兰的前场逼抢破坏瑞典的出球和反击 关键战术点3:瑞典实力有限导致进攻手段单一
) J/ {& O% O# d+ T/ ] n! J8 j双方的阵型和阵容都变化甚微。英格兰352出战,首发和1/8决赛没有任何变化。瑞典依然442,塞巴斯蒂安-拉尔森重回先发,克拉夫特取代卢斯蒂格担任主力右后卫。
0 [( D% F+ ~6 E+ A! K比赛以相对缓慢的节奏开局,双方机会都比较有限。英格兰的防守策略是重点限制瑞典的出球,用凶狠的身体对抗给瑞典的持球队员施加,这造成瑞典推进和反击提速比较困难。所以他们的进攻打得相对简单,长传、远射、定位球、45度传中构成了主要方式。
1 x" P: O$ B5 U3 C, H' S英格兰的进攻重点是两招。第一是打瑞典中场和后防之间的空当,因为瑞典采用的是平行站位。凯恩和斯特林轮流回撤到中场组织,目的是吸引对方防守球员跟进,然后中场球员趁机前插。第二是边路传中,特别是左边的阿什利-杨助攻幅度很大,攻击使用替补克拉夫特上阵的瑞典右路。英格兰的传中主要找中场中路插上的几个队友,这也是之前就常用的办法。 6 Y6 L6 c* ]( i3 w0 Y' J, \
上半场前半段,英格兰拿瑞典的大巴办法不多。这是因为瑞典的防守站位很牢,投入兵力很多。所以不论英格兰如何引诱和扯动,瑞典都不出洞。而英格兰攻坚能力不强,如果凯恩再拉出禁区,更没有重武器能打击对方。而破局的方式还是定位球。英格兰在角球战术上的安排再次发挥作用,几个高点的错位跑动和前插打乱了瑞典的防御。 # E3 }, _& f+ p+ n
丢球之后,瑞典试图阵线前压。但他们还是无法解决如何通过中场的问题,中路兵力处于劣势,边路面对英格兰532两个位置靠后的边翼卫,也找不到利用的空间。此外,英格兰对瑞典后场持球队员始终保持高强度压迫,使得瑞典的进攻输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传球失误很多。 , u, {& m* X3 Z5 p0 L( Z' ^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获得了不少反击机会,而且他们也增加了直传打对方防线身后。虽然斯特林错过了黄金机会,但这种打法造成瑞典的两个边后卫不敢轻易压上,进攻兵力也就更加不足了。 % j O8 V5 v7 v9 i
下半场伊始,瑞典再次大举压上。他们的两个边后卫顶得比较靠前,想通过拓展进攻宽度的方式尽量拉开英格兰的防守,给传中带来机会。瑞典也确实通过这一方法,终于威胁到了英格兰的球门。
) w2 c0 u* y! D- J但英格兰再次用前场逼抢及反击,把瑞典的阵线压了回去。由于几个出球点都没法保证有效输送,瑞典又一次陷入到“传球-丢球-追球-抢球”的恶性循环。而在这反复拉扯的过程中,他们的防线组织开始出现混乱。英格兰用边路起球找后点的套路扩大了优势,此球还是由后排插上的球员完成最后一击。
6 y' Q' j, f/ x面对两球落后的局面,瑞典做了两个调整。第一,他们换上圭代蒂和马丁-奥尔森,继续保持进攻端的冲击力。第二,他们加强了中路和肋部的穿插,因此获得了两次进球良机。而英格兰的前场逼抢有所放松,也让瑞典的推进变得容易。索思盖特此后的两个换人,都是针对后腰位置,用意在于巩固防守。瑞典虽然又组织了几次强攻,但再也没有获得像样的机会。
7 v- A. E+ Z6 }" p% X6 o瑞典虽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但失利在情理之中。他们的防守组织的确不差,但建立在不能早丢球和先丢球的战略基础上,上半场就落后让他们摆大巴失去了意义。瑞典的进攻手段比较单一,替补和主力的特点接近,阵型和打法变化余地小,换人的作用基本局限于增加冲击力。换句话说,他们能达到这个份上,早就超出了外界的预期。
0 P2 Q$ T& C7 j0 e3 \英格兰本场战术安排很有针对性。他们用前场凶狠的逼抢,破坏了瑞典的出球和反击,卡死了对方大半进攻威胁。球队的定位球设计依然是亮点,通过抢点球员方向和时机不同的跑位,形成挡拆效果,迷惑对方的防守,最后制造出某位球员无人盯防的场景。而在阵地战传中时,几名球员的多点前插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g; K9 O- }: g7 t但英格兰依然没有达到白璧无瑕的状态。除了面对密集防守破门乏术的问题之外,球队容易在领先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放松中前场逼抢。瑞典本场比赛三次最有威胁的进攻,第一次在下半场刚开始,第二次是丢了第二个球之后,都是英格兰逼抢不紧的情况下发动攻势。如果不是皮克福德神勇,比赛之后的过程未必如此轻松。
: K- N) M- A- M% U. @) T9 Y" ~( b现在各路媒体和专家都在不断高看英格兰的夺冠前景。但到目前为止,英格兰还没有与任何传统强队交手。索思盖特需要通过之前的比赛总结经验教训,为决战做好充分的战术和思想准备。毕竟每次英格兰出局之后,批判最凶的就是先前大肆赞美他们的媒体。
: J% d6 M# ^( u% A2 ^! A, ~- `7月8日 1/4决赛 俄罗斯对克罗地亚 : |# c; K: z% U# w' C$ Z7 b8 V
又一个120分钟,又一场点球大战。东道主含泪出局,但他们没有输掉战术对抗。 % W- Z+ h% q, D) x
关键战术点1:久巴的桥头堡作用于克罗地亚紧逼不足 关键战术点2:克罗地亚的突然提速与前插 关键战术点3:克罗地亚调整慢与俄罗斯关键换人 # }( w& @7 B0 a5 G1 i. D9 l
俄罗斯从541改回4231。老将日尔科夫坐上替补席,库德里亚绍夫担任主力左后卫。切里舍夫重回先发,位置依然是左边锋。克罗地亚主力做了一个变化,克拉马里奇顶替布罗佐维奇出场。这意味着他们的阵型实际站位更接近424,莫德里奇也比之前几场拖后。
9 Q) N+ E( K' {4 s开场之后,俄罗斯采取了他们不太常用的高位逼抢。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主场作战提速抢开局,第二是针对克罗地亚少一人的中场布阵,试图破坏对方的中后场出球。但克罗地亚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他们的进攻以边路为主,重点攻击俄罗斯防守实力弱的左侧,中场球员也注意对这一侧的肋部进行穿插。由于安排了两名前锋,克罗地亚的传中有了更好的效果。 8 n F: I8 l9 }7 _( K2 X
即使克罗地亚中路只有两人,俄罗斯的推进效果仍旧不理想,传球失误较多。他们真正有威胁的进攻,还是由久巴作为支点拿球,然后戈洛温等人围绕他打反击。除此之外,就是右边后卫费尔南德斯下底,和萨梅多夫、久巴形成连线。但克罗地亚回放速度很快,丢球后的反抢比较凶狠,使得俄罗斯的反击威力有限。
( e% l9 x5 g2 A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在防守中并没有一味回收。而是前场高位逼抢,一旦对方过中场后再摆大巴。这么做并不是单纯出于防守的考虑,是因为俄罗斯从后场发动进攻不容易,所以通过前场抢截制造对方失误,然后发动进攻。这和他们打久巴的思路有相似之处,都是把战线前提到对方半场的思路。 0 M6 P4 E, ]$ [: X0 K8 i) h
克罗地亚对久巴的防守并不算十分成功。虽然身边安排了多名球员,但逼抢不到位,让他可以从容出球。切里舍夫的精彩进球,追根溯源就是这一点。当然久巴自身对防线的压迫作用本来就是巨大的。 $ s; k- `' ?3 b( N
但俄罗斯对克罗地亚两名前锋的限制也做得不好,总是让他们能够在禁区内找到机会。克罗地亚的进球是一个少打多,曼朱基奇突然从边路前插发起进攻然后传中。此球充分反映了俄罗斯中后卫的能力问题,盯人不禁反应太慢。而在这个进球前后,克罗地亚前场球员几次换位,也打乱了俄罗斯的防守。
, _8 O5 D; ]' }1 b+ C/ S( t下半场开局阶段,克罗地亚继续利用前锋的对位优势,不断从两边用各种方式传中。这种战法既避开了俄罗斯重兵云集的正面,又可以攻击他们较弱的中后卫。与此同时,莫德里奇也相应了增加了前插。俄罗斯在对方重压之下,投入进攻兵力减少,三条线出现脱节的情况,反击越打越简单。
) g7 h6 r: f6 ]7 m& L( H俄罗斯主帅马上做出调整,用防守能力更强的叶罗欣换下表现不佳的右边锋萨梅多夫,目的就是加强边路的防守。但由于中后卫的问题,门前还是险象环生。俄罗斯的另一个调整是主动加强了攻势,特别是增加了中后卫长传找边路。他们一方面用这种方法来缓解防守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趁久巴尚有体力的时候抓紧进攻。
# o& I8 f& n, F9 m# L4 Z$ b之后双方都做出重要换人。克罗地亚用布罗佐维奇换佩里西奇,阵型变回433,其主要考虑是进一步解放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增加中路的插上和包抄。俄罗斯用斯莫洛夫换切里舍夫,前者打右边锋,叶罗欣到左侧。这样他们右路的进攻和左边的防守,理论上都有加强。克罗地亚见招拆招,上皮瓦里奇打后卫,限制对方右路进攻。 ' r$ X4 s; h! E- M7 I# R# w
经过调整,俄罗斯逐渐稳住了局势,也敢投入更多兵力进攻。但因为久巴体力下降,所以实际效果一般。而当他们阵线前压之后,克罗地亚获得了反击空间。莫德里奇的提速和前插,造成了很大威胁。所以,切尔切索夫选择换下久巴,上后腰加津斯基来加强防守。俄罗斯之后专心收缩反击,克罗地亚的进攻方式比较单一,传中打得过多。在对方适应后就威力大减。
* a) N4 d! M( ?8 ?: h! ?' q( k进入加时赛后,俄罗斯加强了前场逼抢。克罗地亚则连续遭遇伤病打击,助攻能力很强的右后卫福萨里科下场,球队的体能下降也较为明显。但就在主动权看似要易手的时候,俄罗斯错过单刀机会,克罗地亚反而通过角球破门。而制造这个角球并取得进球的,正是客串右后卫的维达。 W6 V8 q3 k/ _4 E! F T; s
在球队最危险的时刻,此前因伤缺阵的中场核心扎戈耶夫终于登场。克罗地亚变阵451,把曼朱基奇放到左边协助防守。和俄罗斯使用过的策略相似,他们在前场做适当的逼抢,延阻对方进攻发起并保持反击威胁,只要对方通过中场就开始收缩。
. e1 k/ c, X% Y; B但俄罗斯通过长传和快速分边相结合,依然能够维持推进,在两肋也能给对方一定压力并制造定位球。扎戈耶夫定位球传中威胁很大,帮助球队用空中作业追平比分。除去定位球外,他对进攻的串联和反击当中的传球,都让球队的进攻复苏。 0 a& V% g, K4 C/ |# r" S
点球或许是本场最公平的决胜方式。作为失败一方的俄罗斯无需有太多遗憾,他们虽然进攻手段有限、防守球员整体实力不足,但踢出了让人尊敬的表现。久巴展现的高中锋支点价值,充分体现了战术发展的演进与轮回。而战斗民族在跑动、定位球、摆大巴、边路进攻上都不乏亮点,向世人诠释了“有弱点不可怕,有特点更重要”及“资源匮乏很要命,但不能利用资源更要命”的深刻哲理。对此,主教练切尔切索夫功不可没。
! n, @. f, R1 H9 R3 |克罗地亚再次在实力高于对方的情况下,靠点球才取得胜利。他们的优点世人皆知,莫德里奇组织和前插,曼朱基奇的抢点和扯动,边路进攻的速度和换位,以及中前场有些时段的压迫和反抢。但这支明星云集的球队,也有明显的战术弱点。 + Q6 a$ D) d- n- e; H( C! w5 A% O0 l
首先,持续性和体能较差,整场不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这场比赛克罗地亚再次出现了下半场发挥不如上半场的问题,这让他们在逼抢和速度方面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其次,球队边路和肋部的防守还存在漏洞,本方30米区域对拿球队员紧逼不足,两个失球就是因为这两点造成的。最后,主教练调整能力不强,变化较少较慢。一旦对方适应了开场战术布置,比赛主动权就要丢失。而且每次都是等对方先出招换人,再慢慢做调整。如果上述问题不能改善,四强很可能就是克罗地亚的终点。 : D, {9 `! ?& d# T
: F: W+ J$ \4 K' C' w
7月11日 半决赛 法国对比利时
5 M& D+ e& w9 w; k1 f! r精彩的战术对抗,球星的闪耀发挥,如果你能读懂这一切,就会发现1比0绝不代表难看的比赛。 % X% v6 \9 c6 C+ I/ z( x
关键战术点1:比利时开场变阵和法国及时应对 关键战术点2:中场及边路多层次对抗 关键战术点3:马丁内斯换人失策
, [! v/ z; q+ C* {" m德尚继续“胜利11人”的基本模式,法国唯一的人员变化是马图伊迪解禁复出,他顶替了托利索的位置。球队阵型依然维持433,马图伊迪表面在中场左路,但实际站位拖后且接近中路。 % y/ A9 ^& A' W8 b' D) n
马丁内斯也只对比利时的首发做了一个调整,默尼耶禁赛,登贝莱出场。但和上一场不同的是,球队阵型偏向433。查德利担任主力右后卫,维尔通亨担任主力左后卫,前者助攻幅度很大,进攻时作为右边前卫使用。中场采取两点向后、一点向前的配置,登贝莱和维特塞尔在后,费莱尼在前。前场站位有所变化,德布劳内打右边前腰,活动范围很大,卢卡库重新居中。
v' T; F/ @) _开场之后,比利时重点攻击法国相对较弱的左路。不仅查德利积极前压,德布劳内也在这一侧协同。相比对阵巴西的时候,比利时打得更加直接,查德利不时从右路起球,费莱尼进入禁区抢点的次数增多。
6 k, x+ s. t) L+ Z0 W( t' h! T9 a法国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策略。马图伊迪靠近中路,协助防守德布劳内,格里兹曼防守时也来移动到左侧。一旦形成反击,他们会重点攻击查德利身后的空当。与此同时,由于比利时阵线整体靠上,博格巴和姆巴佩的连线也几次制造威胁。 8 l4 {+ M, E$ x$ a% z0 Q
15分钟之后,比利时做出调整。德布劳内开始往左边移动,和阿扎尔合攻法国右路,形成绝对优势。这一招的另一目的,是让之前在进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博格巴需要更多参与防守,姆巴佩在这一侧的威胁也被抵消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比利时占据了比赛主动。 ( v$ |3 r7 i7 J' T1 `2 o' E
法国的阵地进攻效果有限,核心问题是吉鲁输掉了大部分对抗,不能给后插上的队友提供做球和空间上的支持。上半场后半段,格里兹曼开始增加回撤,一是帮助出球,二是可以获得更舒服的活动空间,他也开始尝试远射。但法国的反击威力不俗,由于比利时不能完全控制对方的后场出球,也就不能遏制反击的源头。 , R- r" [7 s. E$ S7 y1 S# `
在反击时,格里兹曼经常后撤拿球,法国中场三人组顺势前插。三传两倒之后,再利用姆巴佩攻击比利时的身后。而在防守对方反击时,法国针对性增加了对阿扎尔和德布劳内的盯人,所以比利时进攻的效果也开始减弱。
: u4 b& }. ]' i" ]" I9 y- u% m( l在这种情况下,比利时的变化是打得更加直接,并加强右路进攻。他们重新开始从右侧起球,德布劳内也增加了在这一侧的活动。法国也针锋相对,在本方左路频频发起攻势,除了格里兹曼的穿插和马图伊迪的向前之外,姆巴佩也适时移动到这边协同。造成进球的角球就是左路进攻创造的机会,此后还有两次破门良机。 2 t N+ k; _& s& t2 Y# D5 I0 p
马丁内斯马上做出改变。首先是用默腾斯换下登贝莱,变阵4231。在新的体系下,阿扎尔回撤拿球出球较多,德布劳内表面位置后撤,但和阿扎尔换位不少,这种安排其实是为了他的突然前插做铺垫。费莱尼站位靠近左路,一旦球队准备从右边起球,他就马上冲入禁区。采取这样的站位,主要原因是想拉开对方的防守,同时摆脱博格巴的贴身盯防。而在防守中,比利时采取了犯规战术,用以限制法国的反击。在他们加强抢截之后,法国的进攻火力明显减弱。
. e8 h0 m& N8 D( c& v& O虽然费莱尼多数时间都被博格巴盯住,但比利时下半场最有威胁的一次射门正是来自他的头球。但马丁内斯之后用卡拉斯科换下费莱尼,想法可能是给阿扎尔拉开更多拿球空间。但没有了费莱尼之后,球队的传中威胁随之大减,甚至连之前的威慑也基本不复存在。
* q( n- G# N( r) U7 }德尚的换人完全指向防守的厚度及反击的速度,恩宗齐换吉鲁和托利索换马图伊迪后,法国完全是收缩反击的态势。德尚虽然偏于保守,但因为比利时进攻效率低下,传接球失误增多,法国反而获得了几次扩大比分的机会。如果不是射术不佳,比赛悬念将更早终结。 3 g1 W5 |9 Y8 |, a+ L5 C
本场比赛前60分钟的战术对抗代表了本届世界杯的最高水平,既有变阵、试探、调整这种策略上的博弈,也有球员对球员之间的较量。比赛充分展现了多层次的压制与反压制,可以说是一堂生动的战术课。 6 I Q6 z5 h& [* [! v
比利时开场的策略相当高明,利用德布劳内的活动范围变化,以先右后左的次序攻击法国边路,让他们一度很不适应,和上一场一样抢占了比赛先手。但法国的调整非常到位,防守中马图伊迪回缩中路保护肋部,进攻中格里兹曼回撤拿球组织,这样一来攻防逐渐回到均势。 8 U2 S% Y. |5 b: |1 \; b1 b
双方最激烈也最关键的对抗,在中场和边路的结合部上演。比利时的策略是通过攻击法国的右路,迫使博格巴回撤,以降低他在进攻中的作用。而法国的应对,一是用格里兹曼出球、中场三人组前插,搭配姆巴佩的反击,这样可以保证进攻的威力;二是博格巴盯住费莱尼,减弱他前插之后的威胁,让比利时的进攻始终欠缺最后一击。
9 V/ d* r6 V; X; v这种对抗一直延续到下半场费莱尼被换下,以博格巴占上风告终。而费莱尼的下场正是比赛的转折点,因为马丁内斯之前换上默腾斯,意在发挥他的传中能力,以更直接的战法扳平比分。但费莱尼被换下,让第一个换人失去大半作用,属于自相矛盾的调整。而在卢卡库攻坚不利之时,马丁内斯也没有及时把维尔通亨顶上锋线,而是坐视突击进不去、传中抢不着的局面持续发酵。
7 [) G9 ~( h: l5 T当然,这种局面也再次体现了卢卡库作为中锋的短板。本场比赛,他在抢点和背身方面的弊端,以及吉鲁在对抗和速率方面的不足,也会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当拥有了一个看似合适的大中锋之后,到底该如何发挥其特点,来形成更立体化的攻击体系。 ! j6 M* n! r1 z. T: B' C8 L
这场比赛的胜利,也反映了德尚的思考和进步。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已经找到使用博格巴和格里兹曼的方法。前者在反击中的策划和阵地战时的前插已不必多言,后者回撤获取空间和适时穿插边路的思路,会对法国的决赛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 {' R/ M! _% f4 I
7月12日 半决赛 英格兰对克罗地亚
# e6 A2 L" _' c足球就是足球,就在英格兰以为他们即将打进世界杯决赛的时候,快乐足球折戟沉沙。一句话总结本场比赛:有现代足球的外表,而没有彻底内化现代足球的实质,是英格兰失利的根本原因。 ! f! C( a# Q* d
关键战术点1:英格兰上半场跑动压制 关键战术点2:克罗地亚调整球星使用方式和活动范围 关键战术点3:英格兰暴露本质问题 # G. f, U7 k& F: [3 G2 @9 B
克罗地亚从424回归433,布罗佐维奇取代克拉马里奇先发,之前被怀疑可能因伤无法出场的福萨里科依然担任主力右后卫。英格兰无论是阵型还是阵容都没有任何改变,索思盖特的352和快乐足球一齐出战。
3 w6 [$ S5 n8 w- L" w开场不到5分钟,比赛的均势就被打破。特里皮尔的进球当然精彩,但阿里突然前插制造任意球同样重要。由于克罗地亚中场是一点向后两点向前的站位,在英格兰突击时中路兵力不足,出现了3对4的情况,更加没法防范对方的前插。
: R6 p( t/ P2 r% i克罗地亚的策略还是开场提速,莫德里奇的位置顶得相对靠上。但可能是因为丢球过早,他们在由守转攻和转移球时操之过急,从而失误较多。英格兰注重对克罗地亚后场出球点的逼抢,加上中场球员不断插上,迫使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回撤,并承担出球任务。这样一来导致克罗地亚前场进攻兵力不足,难以攻破对方人数众多的防线。
v( p+ u5 j3 {% V上半场前半段,克罗地亚利用佩里西奇主攻左路。但英格兰采用针锋相对的办法,右边翼卫特里皮尔助攻积极,斯特林和林加德频频往这一侧移动,这样形成对克罗地亚左后卫斯特里尼奇的压制,切断他和佩里西奇的连线。 3 z9 c( V" [1 E8 i2 k4 H# Q: Q
所以进入到上半场后半段,莫德里奇采取“右倾”的跑位,试图在边路快速出球后,利用前插形成局部突破,这也是打俄罗斯时的套路之一。但英格兰不断穿插克罗地亚边后卫的身后空当,使他们有后顾之忧。英格兰还基本卡死了克罗地亚中场和前场之间的联系,控制了曼朱基奇的拿球和出球,让对手只能通过边路传中这一招来形成进攻。 , g9 [5 x' i% c/ c. \
所以,上半场双方在每一个局部的对抗,往往以英格兰占据上风而告终。英格兰在每个关键区域似乎都享有兵力优势。如果不是反击打得过于欢乐,比赛悬念可能早已丧失。
6 e* j1 z, f3 a: V- k下半场开始后,克罗地亚做了一个变化,把雷比奇换到左边锋,佩里西奇打一个介于右边锋和二前锋之间的位置。边路传中的时候,球队阵型变成442,佩里西奇进入禁区和曼朱基奇形成两点包抄。虽然克罗地亚的进攻方式变得愈发直接,但就是凭借传中抢点由佩里西奇扳平比分。此球与其说得益于克罗地亚的变化,倒不如说是英格兰又犯了领先后防守注意力不集中的老毛病。 0 O0 f5 B( K2 O6 p3 E" A7 Y
丢球之后,英格兰防线开始出现混乱。加上他们退得过于靠后,中场的前插也远不如上半场积极,让莫德里奇可以轻易前出至禁区附近,所以克罗地亚连续在右侧肋部形成攻势,局势一度极其危险。 : V& o1 O! G( L) l; [0 m+ j6 E
面对这种情况,索思盖特的对策是前场对位换人,用拉什福德替换斯特林,试图加快前场反击的速度。但由于克罗地亚逼抢凶狠,致使英格兰门将和后卫不断出现失误,攻守开始出现脱节。更重要的是,克罗地亚发现英格兰的中后场其实比较惧怕冲击和压迫,只是之前因为对手较弱未曾暴露这一弱点而已。所以,比赛最后20分钟的局势基本被克罗地亚掌控。但他们的问题和上半场的英格兰一样:浪费机会。 / u% o, Q( f- i3 N4 A
进入加时赛之后,英格兰终于换下了之前被对方屡次突破、已经跑不动的阿什利-杨。而克罗地亚的第一个换人也是左后卫位置,皮瓦里奇顶替受伤的斯特里尼奇。考虑到之前两场体能消耗很大,克罗地亚在加时赛选择了阵线回收,英格兰又获得了一些进攻机会。
/ s3 q1 ^! R9 U# n& X双方此后的调整,都是着眼于补足弱点。英格兰用戴尔换亨德森,加强对后防的保护。克罗地亚用克拉马里奇换雷比奇,保持边路的冲击力。比赛也基本维持了均势,克罗地亚的威胁主要来自边路,英格兰则是定位球,但前者机会更好。
" {) J( r, W' n' I! M: u' e M克罗地亚的第二个进球和第一个非常相似,简单的边路传中和过渡,结果英格兰防线出现失误,被曼朱基奇破门。这种“关键球员站出来”,用起球击败英格兰的路子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克罗地亚之后采取后场收缩,前场2-3人逼抢的策略,居然让英格兰的出球再次陷入麻烦,向前推进举步维艰,这或许才是三狮战术现代化改革背后的“真面目”吧。
9 Y7 X2 L( ?; }0 M8 @# O! r$ t如果从宏观角度总结本场比赛,也许可以说这样一句话:有现代足球的外表,而没有彻底内化现代足球的实质,是英格兰失利的根本原因。
7 X5 c9 u& [ X. B/ D" }上半场他们之所以占优,核心原因是利用跑动控制了克罗地亚。这种跑动既包括中前场的逼抢和穿插,也包括防线必要的上抢和压迫。而下半场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球队的跑动大幅度减少,让莫德里奇能够轻易拿球和插上,给失利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 I. E4 B" w9 K, | e
英格兰在下半场还表现出战术素养方面的不足。克罗地亚下半场几乎是唯一的变化,佩里西奇扩大活动范围,进入禁区抢点。就这样简单的一招,英格兰始终没有做出应对,而是任由对手展开攻击,最后导致丢球和一再出现险情。
, _3 U4 O$ O: d索思盖特的换人较慢和变化较少,我在之前的复盘和微博的前瞻里都有提到。这个下半场再次暴露了他的这一弱点,屡次被对手突破的阿什利-杨不换下,中场和肋部的保护不增加,搞了一个传统英式教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对位换前锋,想要前场提速。但后场被压制无法出球,前场又如何提速。 2 a; @ M0 @$ v6 \( S6 [
与此同时,英格兰后场出球能力一般的底子也暴露了出来。克罗地亚的压上和逼抢其实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居然就试出了英格兰的弱点。这也和英格兰之前遇到的对手相对较弱有关。
% S" \. I, L8 @, ?2 ~* A6 X而后场出球能力,恰好是现代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验的不仅是球员的传球技术,还有无球时的跑动和位置变化,以及针对对手的压迫和反制。英格兰虽然摆出了一个三后卫的阵型,并且用边后卫沃克打中卫,但向前和出球能力更多还是流于表面。说得更抽象一些,这是因为底层基础的构建无法支撑高层建筑的改革,球员从小受到的战术训练不能彻底适应全新的阵型打法。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点。 / E% L- t9 A# m& c
当然,我们更不要因为这场失利而否定索思盖特和英格兰足球为改革做出的尝试。正是因为输球暴露了很多问题,才说明这条改革之路注定漫长和艰辛,才更需要长期坚持。 ) s$ \) L0 }) ^# d) Y
克罗地亚的胜利,容易被一些人总结为精神上的顽强。从战术角度看,还是球星发挥了作用。克罗地亚下半场的战术调整,根本上是对球星使用方式和活动范围的调整。佩里西奇的抢点,莫德里奇很多时候打右边前卫,都是这个思路。考虑到球队资源有限,这也算是比较实用的做法。
( K; [8 d; ?# G1 `0 q) r但通过比赛我们不难看出,克罗地亚的进攻招数比英格兰多不到哪里去,很多时候都是用比较直接的办法强攻对方。按照这样的战术去和法国较量,如果德尚不犯错的话,想要取胜恐怕不易。 ( l: i3 Z: {1 ], u+ `# Q6 `& ?8 {7 Z9 D
说到底,英格兰Too Young,克罗地亚Too Simple,所以这场比赛也就Sometimes Naïve了。只是比赛结果,很多时候会掩盖最关键的东西罢了。 作者:萧深 o8 M: E" S4 Z! r%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