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A会真正限薪吗?不会,不仅不会,而且还会烧更多的钱。
& j6 d+ z# c j, W: `& s7 J! y7 r" d. h
5 N, a' R- ]# f7 m4 a
7 w% o$ e( i5 @3 ^/ P
限薪只是一个想法,却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但如果我们跳出来看,同一时段还有两条新闻:一条是盈方与篮管中心续约五年,继续成为CBA的推广商;另一条是NBL(即过去的甲B)的本赛季亚军广州自由人队宣布解散。前一条新闻的核心是续约金额,虽然没有公布,但我掌握到的数字是5年近17亿元。把限薪、17亿元和自由人队解散三条新闻放到一起,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点,篮球在中国是个正在大把烧钱的领域,关键是烧在哪里——CBA火烧火燎,其他联赛想烧也烧不起来。* ]+ Z3 e5 \9 o- b7 s
( u8 I" K, N& O( { _8 J , v/ b, \9 E5 P3 m$ _) o; K
. e& s0 `8 l4 H; g; n* r# w) ?
自由人队解散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不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资人不会轻易放弃,说明NBL球队无法通过经营球队获利,也看不到晋升CBA的希望。这条新闻还可以反过来看:由于没有升降级制度,CBA的投资人格外珍惜既有的一席之地,哪怕他们看穿了CBA的种种弊端,哪怕现在亏本经营,他们也不会轻言退出,而且,为了成绩打得好看些,只有追加投入,继续烧钱。
! E9 r) w8 N9 w: R9 f o
/ o$ _5 C8 D1 n" M
; {2 G4 x7 }5 }) B
^' A: X# ?* a9 z# \; f上赛季太平洋对岸的篮球停摆,冲过来几个大腕,把CBA外援的价格一下子抬了上去,包括原本并不在NBA打球的外援。某队在2008-09赛季的全年投入不到900万元,上赛季已经暴涨至4300万元,虽然马上要留用上赛季的两个老外,但价格已经几乎翻倍,5000万就像一张纸,轻轻一捅就破。但5000万早已不是纪录,上赛季已经有球队全年投入超过1亿元。3 n V# v7 p4 {1 g9 A( X" U" Q
' u/ g8 t* a+ A2 Q; F" z, {
; _/ Q" P+ u1 T& {$ S2 S, W6 V h5 }: f" q
CBA是一条船,你上了这条船,只有两条路,要么水涨船高跟着高,要么受不了往海里跳。在这条船上,有的老板希望少花点钱,有的老板偏想多花点钱,更多的是随大溜。因为这些投资人的身份背景不一样,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特别喜欢篮球,都想自己的球队取得好成绩,但自己不能下场打球,培养青年梯队又是一件吃力又很长久的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烧钱。如果这样烧下去有人受不了要跳船,那他们就觉得烧得值。
! S3 u2 S! l7 R B9 z' ]6 w7 ~
3 n& A; M% Y) h
8 z8 I2 w6 H2 j9 q& G
, n. V3 @ m+ E6 K+ d/ ?其实没有老板真正愿意无休止地烧钱,除了把烧钱当拼实力的一种办法,有时候不得不烧。CBA私营老板大多有自己的生意或实业(姚明例外),少则房地产,多则涉足矿山、码头、物流、医药、制造业甚至能源,做生意或做实业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让自己的球队取得好成绩,是对政府支持的一种回报。球队成绩不好,或者达不到预期,老板的压力很大。 ]- O; j4 W2 V
# E! B4 `; I5 {( f- z& e6 P
4 [# c: e) u& v, f/ K
/ X) x. D& f, OCBA实行限薪,球员最不高兴,因为如果限的话,不仅会限老外,也会限本土球员。眼下是中国篮球有史以来球员身份最复杂的时期,正由过去的档案制向合同制过渡,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员越来越多,跳槽比比皆是。有挖角就有跳槽,有跳槽就有涨薪。篮球运动员是特殊人才,吃青春饭,下半辈子的生活指着这十几年去挣,挣不到就会很可怜。这些没有工会的球员,不能指望别人,就指望自己替自己叫价。% X9 m% B6 s# ~3 V L
# L4 Z2 b! m% J6 y- q* t
/ p5 Y+ e& A- N/ v/ ~ v! s
4 [' `: \' @$ G9 r7 X+ U+ o有这样的利益诉求,就有烧钱的冲动,这种冲动不仅在CBA,即使在NBA、在欧洲足球、在足球中超同样存在。最后,才是我们国家的金融、财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为这种冲动提供出口。限薪,限的是交到篮管中心的合同书上写的数字,数字之外,可以给你一套房,一辆车,甚至一单生意,还有更多想不到的。至于外援,直接从俱乐部在外国的公司打到外国公司帐上就可以。, i! H1 |9 ~7 b) \/ R. o1 r
3 a _5 }( b0 E0 o
& J# a1 M/ t" h: a
% P" _9 T: v( R) g限薪是将联赛正规化的很好的一个出发点,但正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你让投资人觉得烧钱没什么用,他就不烧了,而我们的联赛离正规化、职业化差距还很大,烧钱仍然是壮大实力的捷径。我们国家具备职业水平的球员少,争夺激烈,挖角很过瘾,所以会烧钱。我们的比赛水平低,对外援很依赖,所以会烧钱。我们不具备正规的经纪人制度,外援多数一年一签,所以会烧钱。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要烧钱,并不计在帐上。( x, V& H2 R* V6 Z' |8 c/ L
; g) ~, ^3 K' Q/ J) I; E% C1 M
& D+ P! @1 V \5 \+ f, E, o
1 i! b5 l8 u& s* F! E/ _) F. ^! k6 t/ O老板都是生意人,很精明,谁愿意没事乱花钱呢?现在是形势推着他们往前走,谁也不敢掉队。他们都亏着本在养球队,你给他们多放点权,让他们多挣点钱,比限薪更实际。今后五年联赛卖了近17个亿,你给他们多分点钱,一家一年1000万起,成绩好分得多,他们更高兴。最实际的,是你给他们提供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竞赛平台,因为球是人打的,一场只有48分钟,输球输得心服口服,也就认真踏实做球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