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格兰球员站不住位置,轻易地就交出了球权,罗伊-霍奇森的焦虑显得软弱无力. I/ }/ J. @: m
) ~: \3 n' O) c8 p9 v( t
# O+ s% L9 ?: H0 L+ X+ P
! W+ q% h! b# h k e+ d
) Y* A4 |3 R$ w, a3 K. L( I! [, _2 k
本场比赛让人回想起英格兰在2012欧洲杯上的表现。极低的控球时间,有球时不知所措,无球时摆出两道四人防线,然后杰拉德上半场的致命角球在下半场被一次定位球防守失误所浪费。四个月过去了,霍奇森的球队几乎毫无进步。# W0 O0 ?6 ] O! k
$ a) R/ O6 A8 v0 q
4 u) {; `, M/ O9 {# ]
这是一场两支后发制人,着力反击的球队间的较量。上半场双方僵持,都在等着对方先大举压上,然后再在反击中利用对方身后的空档。
+ }7 b0 {& U3 l
d* \ r7 Y5 c
: B3 |/ g) P( k; I, N) r0 d6 n; X英格兰的两翼汤姆-克莱维利与詹姆斯-米尔纳喜欢往中路游弋,而波兰的双边前卫完全相反,他们直上直下,目标明确,这使得英格兰的防线在这种快速推进中显得不堪一击。
: w5 ?/ }* ~, E' F) C% [ S
5 b- t3 [/ V* O* C5 j: K g2 Q) v/ T* {
波兰最靠前的两名攻击手的横向移动在英格兰的肋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在多特蒙德是一名纯射手,而在本场比赛中他更像一名全能球员,不断地向肋部跑位,回撤支援队友;卢多维奇-奥布拉尼亚克,传统的10号指挥官,也游弋到了更靠边路的位置,忽左忽右地与两边的边前卫和边后卫形成三角,从而波兰在边路占据了人数优势。
% A9 |% H( ]/ A9 k/ H
9 r. |2 U; `! U0 L; F# Q, E9 b( e9 H$ Q0 s0 ]9 y
这种态势在正常比赛中都很明显,特别是波兰反击时就更加明显了。英格兰压上时显得非常脆弱,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当波兰全线退守时,英格兰的两名边后卫就会前压来拉扯对方的防线制造机会,但这在比赛中几乎没啥效果,反而让两名中卫乔莱昂-莱斯科特和菲尔-贾吉尔卡直接暴露在对方反击火力之下。
1 Y1 ]* I3 c( t. O! U; n9 l+ y2 `4 @8 ]
4 i3 L0 G; f2 c, s8 M( L/ o2 S
第二,英格兰没有一名真正的抢球高手。卡里克位置感很好,也善于阅读比赛,但是当波兰反击时却可以毫无障碍地从他身边快速突破。这使得贾吉尔卡不得不提前预判,前移断球,在大多数时候他都成功抢断,解除了危机,这让人印象深刻,但他一旦偶尔失败,莱斯科特不得不一个单挑对方一群人了——半场结束前就放生了这么一次情况(译注:还好格伦-约翰逊成功回追解围)。
( u0 \$ Q) W; N
7 a: k! k' b9 V, ]: y6 F5 u* J( ], l/ t. c I' b1 @
第三则是个老问题——英格兰控球时的表现简直惨不忍睹。简单的中场传递都能传到火星去,然后就将球权拱手让给波兰,而波兰就能借机把球传到英格兰的禁区前沿。虽然霍奇森在赛前就在抱怨场地问题,不过这对于波兰的踢法更加不利吧,英格兰只有长传才能送到前场。0 W! F, W( D: I& Z, k4 y
0 E0 ~9 K) F5 k) C
$ o1 A1 t i. M$ b韦恩-鲁尼幸运的入球使得波兰不得不主动进攻,并掌控球权。虽然这意味着他们打不起反击了,但是英格兰又搞不定武什卡-皮什切克的插上了。霍奇森对那个区域的防守非常担心,所以他在下半场做出了一些调整。虽然这对于克莱维利兢兢业业的防守表现来说有点过于苛刻了,毕竟不是克莱维利忽略了他无球时的防守职责,而是皮什切克这个边后卫的进攻能力实在是很强大。
# P/ {2 y: r0 v u4 y3 P* u9 J3 c- C4 v
; p) f/ G4 P4 l) j+ Q1 P霍奇森最初的决定是将鲁尼移到左翼去帮助防守,不过收效不大:他的防守水平不比克莱维利好,而且还让英格兰少了个进攻点,反而让己方防线的压力更大了。换上张伯伦是个更好的选择,他的技术和速度迫使皮什切克退后以兼顾防守,英格兰在最后15分钟的压力小了不少。; E0 d1 S) N0 [, X
6 f7 U$ f* T7 @2 Z7 W
& T" ?- M, |8 E' ]9 r
总的来说,在一场乏善可陈的比赛中,英格兰又被碾压了一次。周二持续的暴雨以及随后延迟比赛的决定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点谈资,不然到了英格兰下场比赛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想不起这场比赛英格兰究竟干了些啥了。
2 L/ P3 b/ B+ S e' x1 _/ Z1 F; d9 j3 f8 z/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