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扎在新浪微博做运营
. w+ k7 q4 f4 X: V9 [9 c6 }) W: r+ c# B$ D; s
一开始也谈不上什么运营策略,我比较讨厌这些虚了吧唧的词汇,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8月产品刚上线,是面临推广这么一个阶段。最初我们只有iOS版本,推的时候发现iOS渠道非常窄,也没什么第三方市场,就有一些威锋、91等垂直类的网站和专门做APP推荐的网站,还有一些是cpc广告什么的。
) K9 h; i" ^2 w+ p3 G- _% n6 b ^! \6 U9 M, S
但我很快发现这些渠道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性价比非常低,折合下来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在六七块钱。当时我们很穷的,启动资金也就100多万。第二个是,不能作为一个持续的推广方式。像威锋这种网站,在论坛置顶做一个礼拜的广告也就到头了,没什么继续做的价值,盘子太小。
- n* u4 @; b# b8 \4 a) B _: X% J% e. L7 J4 F& {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一定要找到一个能够符合以下条件的渠道:1,盘子比较大,用户基数大,可以持续推广。2、花费比较少。我当时想了两个东西,一个是QQ空间,一个新浪微博。其中QQ空间的用户年龄偏低,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所以我觉得应该集中在微博上做一些推广。 m Y- ~% Q6 B2 a
+ ]9 G; h6 W7 [5 }& J+ _$ K 在微博上,我们一开始就是发点传统信息,说有这么个产品上线了,找了一些朋友帮忙推了一下。当时前十来天的下载量是每小时大概几十个,做了一些推广之后,每小时最多能有几百。我觉得这个路子是对的,但肯定要换种效果更好的形式,把产品放到一个场景里去讲故事。这就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可能会想的起来要去用。比方说,旅游时可以寻找当地的中国人,可以获取帮助啊,咨询问路啊什么的。
v( K1 T' B5 ]4 c( H+ t3 \+ J; ] e, H5 T) ^* d j! \+ N" a
微博只有140个字,我必须在一个很短的故事里告诉用户,产品在一个环境里能帮你能实现什么。用户很聪明的,你给个提示他会联想。当时也正好赶上新浪微博的增长高峰,传播效果非常好,我来提供内容,把那些营销账号用作平台,就按他们的价格体系来合作。2 c6 u+ g" x) q1 k, c; U
( ]' ]5 y/ L6 s 这个推广手段性价比非常高,算一下单个iOS用户的获取成本也就几毛钱。陌陌从上线之后一个月左右开始密集做的这个,每天都会做不同的推广,根据不同时间段来做一些调整。6 \$ K; x7 ~4 J8 U% M4 f/ z+ q
) g6 S+ e6 J6 y0 n, w: y$ D
同期,微博、人人网、QQ空间、开心网我们都做了一些,但效果都没有微博好。QQ空间的点击量很高,但转化率非常低。于是,我们在新浪微博上的营销持续了很长时间。新浪微博聚集的人群相对质量比较高,我还特意针对女性用户做了一些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所以我们的起始用户里女性比例很高。: G" Q3 U) _1 p
" u8 W5 g% E7 C8 G
运营视角看产品
" m8 w+ p% }; Z9 c! @! K" V5 @9 m E3 d+ z
活跃度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也不是说把互联网产品移动到手机上就能叫移动互联网产品,LBS才是移动的。! A. s7 ]( z, N' \/ K
" I' J% f$ A2 F1 x% a; f 最开始,唐岩跟我说做的就是一个移动端的QQ。他讲得很简单,但为什么我当时一听他讲就觉得很兴奋,就是因为它首先距离成本是可知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找跟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可能有工作往来的、可能在某一方面能帮到你的,线上关系到线下关系的转换也就非常方便。1 L2 g& K& z$ t1 U( i. E9 q
4 h$ y7 f% G. B, Z/ T 我们这代人最早的社交关系都是依托于父母、同学、工作,不太可能认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的人。但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是脱离现有圈子,拓展新的社交关系。我2000年上大学第一次接触QQ,加了几个同学就觉得没什么乐趣了,太熟了,没什么可说的。后来就用QQ的查找功能找也在海淀区的女孩子聊天。为什么选海淀区呢,我当时在北航上大学,见面的成本比较低。当时,QQ对我拓展社交关系起到很大帮助。但现在慢慢这一块又不太方便了。
/ R* k9 c# @1 ^ }0 V, w1 k" z0 ?
- ~, U% @5 J* \ R& w% I 做陌陌,我们就想什么是社交,社交的核心是什么?一定是建立线下关系。你的社交行为不可能永远只在纯线上来完成。文化基因又让中国人不愿意跟陌生人在线下直接建立联系,所以需要线上有个情感铺垫。腾讯已经帮中国人铺好这个路径了,线上先聊天,线下见网友。但腾讯和其他社交产品有个问题:线上到线下的转化比较费劲。以前我们看到的产品,转化社交关系都费劲,为什么衰落了?聊了半天发现不在一个地方,你在广州我在北京,见面太难。纯线上关系没有信任感。哪怕是最好的朋友,经常不见面也会疏远。) p# Q, Z; L0 g- G( e5 Z
8 B# O, A2 | H8 ? 我一开始来的时候,产品那边的想法是做一个很轻量的产品,每个用户除了头像、基本注册资料之外没有太多东西。但我就觉得作为一个社交产品其实是还原现实社会,应该让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社交优势也在上面体现:有的人可能是长得很美头像很漂亮;有的可能是教育背景是名校毕业的;有的可能工作背景在500强,是高管;还有的比较有内涵有思想有趣味,可以绑定微博、豆瓣来展示。当时我就是觉得这个社交产品,如果是我来用的话我就不知道怎么用,我长得不帅,又不能靠照片吸引人,但我有别的东西希望别的用户能知道的。讨论之后,我们还是把这些东西加进1.0版本里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