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意大利的比赛前,勒夫、拉姆均把皮尔洛锁定为头号目标,“会认真研究并限制他”。皮尔洛则把厄齐尔视为第一敌人,加热了技术核心的巅峰对话 ,“德国和皇马 的双重发动机,创意源泉,伟大球员。我们俩正好面对面。我们熟悉的踢法是控球,德国也如此,那就来试试,看比赛中谁强。”欧足联公布的欧洲杯小组赛阶段最佳阵容,意大利只一人入选,便是皮尔洛。德国两人胡梅尔斯和戈麦斯。《米兰体育报》评选的半决赛前最佳阵容,意德分别3人,胡梅尔斯、戈麦斯、赫迪拉VS布丰、皮尔洛、德罗西 。本场前,各路评判达成共识:皮尔洛比厄齐尔更突出。
3 y7 e }6 C, v( e2 w* ]" }# Y% n' v
4 Q3 S; Q+ p& u3 G8 |) d6 ]8 R0 l' ^3 i; J
" s# u# V/ p+ W$ n
[互相挖苦]心理战不分胜负
v1 E% T2 V6 U5 r9 p$ H
. C9 b$ O* H6 U$ m/ x! }5 z7 k( }9 e1 m: I. p
, S& w+ p7 S; ?3 R1 S* S4 V
# _7 N, Y. w: t, G$ d# Q g
德媒体《时代周刊》将皮尔洛头像置于封面,并找来戏剧导演们加以解析,皮尔洛笑谈“我很激动,说明他们对我重视。德国怕我们。他们知道我们总是赢,心里会犯嘀咕。这次形势和2006年差不多,别忘了那次他们还是主场作战(在多特蒙德),而这次在中立地。”大脑的心理战招来德媒体回击,综合性报纸《法兰克福汇报》讽刺,“就算怕,也最不怕你,你是个像姑娘一样慢速滑冰的人,你的名字就很娘娘腔。”《慕尼黑完爆》干脆命名“意大利,纹身队伍”,从皮尔洛、德罗西、卡萨诺等的纹身出发称,“意大利足球怎么样未知,但他们肯定是在身体上作画最牛的球队,无人超越。”故意用趣味话题削弱皮尔洛及队友。. b$ I' E8 s0 _2 p
& ?, E8 r& v7 E* [8 }0 Y( b) L# n1 H. F) ?( I/ K
; ^& u1 C: w; v) X7 G
% p, ? V. F V1 m6 y9 B4 ]! D4 i8 P 然而,皮大师的闪亮难以遮盖。小组赛2助攻1个任意球直接破门,淘汰赛的勺子点球热效应持续发酵,被奉为神来之笔,欧文 、费迪南、哈维、皮克、范佩西等新老足球偶像一并在个人推特上盛赞皮尔洛大师之举,“佩服”,“给英国人上课”的评语此起彼伏。意大利之家(接待媒体)的厨师颇有创意地拿起一根木制大勺请皮尔洛签名,并在签名上草配点球的轨迹图。厨师很风趣,“我们只会使用勺子,而你,是‘制作’勺子的”。拉莫斯的勺子,尾随皮尔洛之后大打折扣迎来的更多是“抄袭”的不齿。1 y1 b, L: L: F- y2 t0 J4 {
5 r. | l4 H+ n: l) D
' f( K' J. T( _1 g$ r: z
; }# E/ h& t0 S$ a, r# o" g* [9 _6 z
皮尔洛并非点球能手,意甲21罚7失,2003年丰田杯和2005年欧冠决赛全部罚丢米兰无缘冠军,2010年米兰与巴萨 的甘伯杯点球大战,皮尔洛试验勺子失败被替补门将平托封堵,招致普约尔、小罗、巴尔德斯等巴萨系球员的冷嘲热讽。事实证明,那只是成功路上的小试牛刀。
! n$ ~+ s+ u/ c
' u; B" K8 F' A! @" H. |3 }8 S' l6 W; @: K) a; X; x
; ]& Y2 Q# D7 F. P3 |
/ `, J9 {+ D. V7 ?) `1 K, N3 u6 _& A [争锋相对]皮尔洛完胜厄齐尔
. Z; T* K. t; f J7 i, D% A6 O. ~- K
$ C5 H6 T5 D4 ^, s$ D) r' C2 ]( l- ?) c, p" f! d9 b1 ]) Z
' Q5 V$ G+ B9 y- q* a 皮尔洛盛赞意大利中场配置到了与西班牙齐高的地步,“个体特点不同,但整体能力不相上下。”他意识到自己的年龄,“意大利只进4强不够,我是要拿冠军的。我年纪不小,处在职业生涯收尾阶段,每次大赛必须更卖命去搏,争取留下更多可回味的东西,同样的激情以后越来越少。”普兰德利和安切洛蒂认为他该拿金球,皮尔洛足够直白,“拿不到我不会难受。现阶段,排在梅西和C·罗之前不可能,他们俩进球狂多。他们比其他人高出一档,无需讨论。我的助攻也不少,但金球奖更看重进球,大家都明白。”人们担心他的体能,“你们不知道吧,从小开始,奔跑就是我的强项之一,教练们都知道。对我来说不是难事,这是我的天生素质。”
9 W3 A9 {% W- y& j8 a3 \, E
t: `: C) q5 Y! h
) U6 C7 @5 T: t |* t( V
! f+ o5 Q# v+ m& Q9 p2 {: o+ t& o% b! m8 S w7 b" g' }: s
无论赛前如何相互抨击和自我吹捧,比赛中还是要靠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赛仅仅开始5分钟,皮尔洛就上演救主好戏,将德国队 的角球攻门在门线之前解围。由于位置的对应,在意大利进攻时,厄齐尔负责缠绕皮尔洛,干扰他的传球。第11分钟,后者干扰皮尔洛传球,队友将球断下。巴洛特利第19分钟的进球打破僵局,也让德国队 陷入被动。阵型前压的德国人加强了对意大利队的围抢。但经验老到的皮尔洛对这种逼抢显然有所准备,不断利用出球速度的变化来绕开对方的防守。2 s" ]0 K) Z( `" C* ~+ a; y/ J
+ s, y# I# k9 B. q
/ ?9 a. ~ K8 l7 X2 W7 F5 C
: B' H! W2 F8 Q) O4 c6 u: q% Z6 i
1 s! D5 H% H, E 第36分钟,巴洛特利精彩的凌空抽射让比赛在上半场完全进入了意大利的节奏。或许是德国队 此前的比赛打得过于顺利,在过早陷入被动之后,德国队 完全失去了方向。厄齐尔也随着全队的被动陷入低迷。直到全场比赛的最后时刻,他才利用巴尔扎格利送出的点球得分,或多或少地挽回了一点面子。( }0 m" L9 ?' _5 @2 N3 R
Q- U1 u3 n5 q
. t1 q5 v2 V( t5 e0 J' W1 A( h
6 z5 [9 b3 `# [6 F1 i
% b9 W1 C7 Y: x2 h2 M 只有一个进球的厄齐尔,和掌控整场比赛节奏,用调度完胜德国中场的皮尔洛相比,显得更像是两个档次球员。经验和青春的激情之间的比拼,这一次,胜利的是前者。面对赛前德国队 主教练勒夫“意大利太老了”的评价,33岁的皮尔洛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诠释了属于他们的精彩,属于意大利蓝色的精彩。
; H3 K! M7 u+ l4 P" Q- f
2 k* N% t% B. |. A. V- V8 P! h
# ~" S- n9 R& G3 O5 X; E2 N. u) W4 [* d8 M) _
: N7 s8 |$ z4 l" [' L: c 与德国媒体不同,西、英均对皮尔洛赞叹不已,西班牙《马卡报》写道,“欧足联真该把每场最佳分成4份,90分钟和加时赛的每个半场都有1位。4份集皮尔洛于一身。”英国《卫报》写道,“皮尔洛是打开对手的钥匙。我们与其为自己错误惋惜,不如好好回忆皮尔洛这记惊天破门。”本届意大利最佳当仁不让,皮尔洛本人很谦虚:“最佳应该和德罗西共同享有,德罗西这届赛事踢得太棒了,我跟他合作多年,这是他发挥最杰出的一次大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