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文章被传彻底退出教材 回应:只删了一篇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1 天
连续签到:1 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传( O- m9 t' t+ ^1 ~
  “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昨日,这样一则耸动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搅动着公众的视神经。“孔乙己”的酸腐、藤野先生”的刚正、百草园的童趣……通过中小学语文课本,鲁迅先生的这些经典作品深入人心。听闻全被删掉,数万网友表示不解。
6 G" x- m- c7 k, v( F6 V  调查9 J8 Q5 F0 b0 b- U- P5 s+ K
  1.删除一篇课文《风筝》: \/ g  h# p% a
  2.变为“删除鲁迅在教科书中的最后一篇文章”
) k5 o4 G% e; |( \# V- g7 Z. }3 l/ g  3.传为“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 |2 J; N  V& C8 }& }+ Y. A- {
  4.核实: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六篇鲁迅作品" [$ p0 u/ V+ V2 f# w
  昨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实,相关负责人对此否认,并称这样的消息是扭曲事实,本次只是在七年级语文的上册去掉了一篇《风筝》。
  `3 l' r5 @6 @! P) ^. y  该负责人还强调,目前的初中课本里,鲁迅是近现代作家中选用作品数量最多的,有六到七篇。以鲁迅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即使今后修订,也不太可能全部舍弃其作品。
0 N9 N6 @0 E1 X  传言
+ v- z( g+ p9 Y! ?4 I1 n  删除鲁迅个别文章 传成最后一篇
, X8 k7 ^: r* ]" c+ \) W
  这则消息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昨日上午,《河南商报》先报道了人教版语文教材调整一事,但其主标题是《送走鲁迅,迎来史铁生》,肩题中提及“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大调整,30篇课文换了9篇”。/ R2 U: a) N" |- g" E6 r3 D8 A1 e2 u8 ^
  文中提到修订后的课本中,9篇文章被更换,包括鲁迅的《风筝》及郭沫若、周国平等人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史铁生、丘吉尔等。专家分析称,鲁迅的很多文章比较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 ~" x+ e9 l% D4 g+ b
  但某门户网站转载中,标题变成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专家称过于深刻”,在文中某一部分,该网站编辑在记者语句后面增加了括号“某某编者注:在此之前,《风筝》是鲁迅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教材所保留的最后一篇文章”。# {/ U( l/ `3 g
  扩散. R( S& y5 V" y/ J! F
  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
, @& y: s# H* G1 }! J4 [
  正是所加备注,让这条新闻在随后的传播中“变了味儿”。在新浪微博中,一个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蓝V微博,将标题变成“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微博中还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最后一篇鲁迅文章《风筝》也消失了”。但点进链接,文章仍为《河南商报》相关报道。到下午3时,转发量已经超过1万次。
5 u7 a. f# l. G! U  由于该微博本身的影响力,北青报记者发现,众多官方微博及普通网友都在跟进、转发。该条信息迅速登上多家网站首页或其新闻推送的头条新闻里。不完全统计,数万网友参与到讨论中。3 T  v9 n6 e, N. `! b) {
  但多半网友对此表示不解。网友小鱼认为,“读点鲁迅是好的,也不见得都深刻,我以前学过的课文,现在能记得住的还真都是鲁迅的,像什么百草园三味书屋、故乡、社戏。”
1 W* N3 k  j! S) F9 i  核实
8 P; f. g3 r" O  初中教材鲁迅作品有六篇之多

. I1 |. W! ]- A# ?4 W  “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扭曲事实。”昨日下午,北青报记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实情况时,相关负责人吴先生已经关注到网上所传的信息,他“很气愤”,因为鲁迅文章在语文课本中“分量不轻”。% g* G7 f1 @; x1 J8 [0 K& Z
  吴先生介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出版社今年对七年级语文上册内容进行一定的“微调”,替换了部分文章。+ `9 l- K1 L/ T8 T$ ]( ?3 _, }
  本次确实删除了鲁迅的《风筝》、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流沙河的《理想》等几篇文章。但就此说“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除了小学大家耳熟能详的节选《少年闰土》,初中其他五册课本中,也均有鲁迅的作品,每个学期都有一到两篇,比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篇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 F1 v2 o7 J& @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微博昨天表示: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7-9年级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 P% t) ~2 W& s
  原因
! j. I" h' F/ }  为何删除《风筝》

" [; l# j; q2 G6 v6 |' T5 T( |  W  中小学语文教材调整篇目的依据是什么,为何《风筝》本次被“请出”七年级上册?吴先生解释称,据不少一线老师反映,《风筝》等课文教学有难度,刚上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也费劲,所以这次便进行了调整。朝阳区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学语文老师称,近几年的教学中,确实有部分孩子反映《风筝》等课文太深,理解不透。2 M' L% l+ ^: p6 c3 u
  据悉,除了教育部门的要求,出版社自主的日常修订都是小幅度的,比如个别字句、段落,像篇幅增减等较大规模的,一般三到五年才会进行一次。出版社随时收集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吸取其中合理的建议,并体现到教材的修订当中。- v- w; G0 G; ?
  “今后会保留相当的篇幅跟分量,只是会以更适合老师教学、学生接受的方式出现。”吴先生认为,以鲁迅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即使今后修订,也不太可能全部舍弃其作品。
6 a+ E# p  V; n  t% {  吴先生也关注到部分人士对教材调整发表的没来头的猜测及评论,在他看来,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是社会浮躁的表现”。. ~  n' A) r7 d! ^
  “在义务教育阶段,鲁迅作品是不会消失的。”8 k# k% z! i/ V5 p! u
  链接0 Y* f; R; \6 y! z  \) s+ p
  目前人教社版初中课本中,选用的鲁迅文章名录:& _. M0 k7 [; F9 u7 @- c. a
  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八年级上:《阿长与山海经》,在课本最后的名著导读中,还有一篇与之相关的《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 o  S+ }4 U9 G- ~  八年级下:《藤野先生》6 i1 ?- s) U" T! Z- ^" ]0 f! [; M8 U
  九年级上:《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下:《孔乙己》
$ b1 Y; S* P+ b  J+ `; y9 x! r& e8 L

尚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9-5 13:01 | 只看该作者
你怎么看?其实只要不要求背诵,多看点鲁迅的文章也是极好的
3 n7 D. \- _: ?7 J$ P0 j/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粤ICP备13687314号 )

GMT+8, 2025-4-8 01:19 , Processed in 1.48440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