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嫁劳斯莱斯 于 2013-1-14 16:44 编辑 + `0 ?, C8 M9 d& R# ?/ J: g. g. ?
: y9 Z, p3 o$ q" w* _7 z9 h, w) m
曼联2-1利物浦战术复盘:曼联的压迫和利物浦的变阵
. `" _( J5 Y# G! U4 h6 F- S2 c9 f8 ?; m. f: @. x* D( }
![]() 首发阵容 曼联主导了前60分钟,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抵抗住了对手的反攻。
3 P A2 f' @1 C. }' x. Z8 n3 Q( ^
& h3 A2 [9 i4 y弗格森爵士让维尔贝克进入了首发阵容,状态不佳的瓦伦西亚坐上了板凳。埃文斯伤停,于是里奥-费迪南德和维迪奇搭档后防线。; J: X) [" I% ? R( h
- M& q3 G. f; }# X5 {罗杰斯把斯图里奇放进了替补名单,让唐宁和斯特林首发。$ ]" h0 `. D% k& S! j( c
利物浦在下半场奋起反击,只可惜状态进入的太慢,而比赛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由曼联主导的。( I4 L- H: }8 ?* A9 T' g" @0 |
: y1 w$ o6 \: `; ?! t曼联的阵型
! s0 P, J" m- d- a" Z* x) d4 ^9 ]+ w8 |
阵容里有香川真司、维尔贝克和阿什利-杨,这让弗格森爵士有了多种选择方式——理论上来讲,三人中任何一位都可以胜任左右边路,或者范佩西身后的中路,而目前看来最自然的组合大概是把维尔贝克放在右路取代瓦伦西亚,给阿什利-杨他最擅长的左路,而让香川真司跟他在多特蒙德时一样出任10号位。
( t6 g% u, j0 B. d; Y* n* I9 f
) a! q8 ?2 ^0 R$ r 不过弗格森爵士并没有这么做,他把阿什利-杨放在右路,香川真司放在左路,维尔贝克突前。这种安排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维尔贝克给锋线提供了速度,是曼联压迫的关键,而这正是上半场的主要特征;同时,香川真司从左路内切进来就成为了中场中路的另一个压迫点。阿什利-杨相对安静一些,这也因为他还有伤在身。
8 M7 |4 R$ h5 d2 i( d
$ E( g4 U% {$ r/ ]利物浦的压迫……有吗?$ a5 \9 v5 h! o z/ Y; s
/ Y9 R: x6 Q4 M/ p# ?# c6 \ 本场比赛的关键在于压迫的不同。总的来说,利物浦没有尝试贴身紧逼曼联的中卫,尽管苏亚雷斯在引领锋线压迫方面是英超最佳。也许罗杰斯认为,三中场都位于深位(苏亚雷斯身后并没有突前中场的支援,最近这个角色经常是谢尔维的),苏亚雷斯双拳难敌四手,他一个人去压迫对方两人是毫无意义的。" q& L) \. ` D
# b! m) j. b8 n% k0 e0 \
也就是说,利物浦的中场潜伏在深处,试图压迫住对方中卫向前的第一脚传球。边锋们缠住了边后卫,而在比赛的前10分钟里,乔-艾伦接到的指令显然是去贴身逼防卡里克,不管后者是在什么地方接到的传球。这一招相当聪明——卡里克在贴身对抗方面经常显得比较弱——但是并不完善。首先,乔-艾伦并不是这个角色的合适人选——谢尔维和亨德森都比他更强壮,会让对手更难以招架。其次,乔-艾伦主要的防守区域是后撤至深位贴近卢卡斯的地方——也就是说,他必须要前移10到15码左右的距离去盯防卡里克,这就给了后者充分的时间把球传出去。同时杰拉德对克莱维利的压迫也不够有效。, `- O' n9 P: X/ q* h$ N' n/ k
![]() 当利物浦在下半场让苏亚雷斯后撤去给卡里克制造麻烦时,后者就几乎隐身了。 8 c( l9 [0 i9 w2 p5 }
曼联的压迫
& \( [- E5 R( [
7 O j0 d6 h4 s0 T7 l. f ^6 G 与之大相径庭的是,曼联的压迫非常出色。其实这次很有意思,弗格森对阻止利物浦从后场出球非常坚决——而在本赛季以往的“重大”对决中,他更倾向于防反战术,乐意让对手控球,然后伺机从两翼发动快速反击,在对阵切尔西和曼城时尤为明显。这场在老特拉福德的比赛则完全不同,而且上个赛季,弗格森爵士就曾在客场击败过罗杰斯的斯旺西,那次也是通过压迫战术,导致兰赫尔忙中出错,造成了那场比赛的唯一一粒进球。 这一次,范佩西主要应对阿格,维尔贝克负责卢卡斯,中场则负责支援锋线。上半场至少有三次,利物浦因曼联的压迫而在危险区域丢球——雷纳一开始直接把球传给了阿什利-杨,杰拉德被范佩西断了球(结果他不得不做出最后一人铲球),乔-艾伦则在卡里克的压迫下把球给了维尔贝克,这可比他给卡里克造成的任何一次压迫都有效多了。. E$ n( I; z9 e: S: W
8 y+ v" a0 |" g' T: Z- r6 l
向前推进& n4 [) H: V: a) |6 R
% }: x! }0 r/ Y/ }1 f1 y
压迫上的不同必然成为双方向前推进时的巨大影响因素。利物浦没能帮到自己——唐宁和斯特林收得太窄,也许是为了提供清晰的向前传球选择,但是他们却让利物浦的阵型过于拥塞,于是曼联在阻断的时候就更容易了。事实上,整场比赛一直都缺乏真正的宽度,即使在瓦伦西亚上场之后也没区别,虽说四名边后卫在进攻方面都很积极——格伦-约翰逊和威兹德姆都跑进了能产生威胁的区域,埃弗拉助攻了范佩西的进球,拉斐尔在中场休息之前,接到了卡里克的精彩传球,也差点给范佩西助攻了一个。
3 v2 X9 G' c4 d& m1 |
$ s3 c; d1 ? j 苏亚雷斯在上半场孤立无援的程度令人惊讶,于是他开始后撤而远离对方的双中卫。里奥-费迪南德在苏亚雷斯出现在自己的辖区时会一直跟着他,但是维迪奇不会这么做,他更担心对方凭速度过掉自己。在场地另一端,范佩西的跑动非常聪明,他为队友扯开了对方阵型之间的空间,而卢卡斯在阻断对手给范佩西传球方面的努力大多是不成功的。3 R: Q# N8 j: N; f. r* r8 E2 e( t
B" B6 f: E; Y6 k6 H# ~0 Y ^
利物浦变阵 ![]() 斯图里奇上场换下了卢卡斯,苏亚雷斯进一步后撤 罗杰斯决定在下半场换上斯图里奇,他很大胆地拿下了卢卡斯,让杰拉德和乔-艾伦守在后防线四人身前。尽管斯图里奇担当的是中锋角色,但利物浦的阵型看起来更像是4-2-3-1而不是4-2-2,边锋留在高位(博里尼换下了斯特林),而苏亚雷斯则后撤至10号位负责链接。 这时候的比赛就完全不同了。双方都有两名中路的攻击手,中场区域也不那么拥挤了,两边都打得更为直接。苏亚雷斯本质上来说主要是在中场区域活动,于是卡里克和克莱维利必须要后撤来紧缩曼联的阵型,这样杰拉德和乔-艾伦身上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两人有了更多的拿球时间,杰拉德的作用突然变得关键起来,而他在上半场几乎是隐形的。
, a4 ]/ y: W9 j$ n9 C9 f' h# O曼联也有机会,经常来自于把球直接传给维尔贝克(斯科特尔被他晃错边那次不得不把他拉倒,而曼联的第二个进球就来自于这次犯规所得的任意球),但是利物浦在变阵之后显然变强了许多。不仅仅是斯图里奇的上场带来了威胁,更是由于苏亚雷斯重获自由——但是弗格森爵士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发现问题所在也有点让人吃惊。 第77分钟,菲尔-琼斯上场担任后腰,于是香川真司被牺牲了,维尔贝克来到左路。本不该需要这么久才换人,利物浦已经重新回到了比赛中,而且现在他们还多了一个攻击手,曼联当然应该多派上一名防守型球员。5 ~( B( I6 A4 L% g7 J
) ?2 o( ?; E6 B' l7 q
结论 双方都有主导比赛的时段。曼联是在上半场,他们在很高位给利物浦造成压力,逼迫对手犯错,而利物浦则在下半场斯图里奇上场之后反弹。两队在进攻尝试方面的数量差别体现了上下半场的强烈反差。 弗格森爵士的开场策略非常有效,但是他对利物浦下半场变阵之后反应很慢非常奇怪。而罗杰斯则正好相反,他起初的战术并不成功,之后很聪明地做出了调整——尽管有个问题难以回避:他是否只是在简单地纠正自己最开始的错误而已。不过,之前在对阵切尔西和埃弗顿的时候都有过精彩的变阵,主场战胜维冈竞技的时候也曾在上半场就大胆地改变了阵型,显然罗杰斯很擅长利用替补席来影响比赛。2 b" U: L& w! E% Z: _) R# N
# F6 t! ]3 {, G9 p9 l
$ e3 P, z' T! s5 I. \3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