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6日,2011-12赛季欧冠16强抽签是欧洲足球年末的大戏。而在米兰112岁生日的这一天,米兰抽中的16强对手则是“冤家对头”阿森纳。
7 x. k1 R- m# w2 A1 U: t
9 |9 m# l; n2 D# R7 b' _之所以把阿森纳称为米兰的“冤家对头”,并非两队历史上曾乒乒乓乓打得不亦乐乎,而是因为自从4个赛季之前米兰16强战输给阿森纳(客场0-0,主场0-2)后,就再也没有突破“欧战16强”这道坎。而除了08-09赛季的联盟杯外,近几年AC米兰每一次止步欧冠16强都是英超球队。对于之前一直被称为抗英斗士的AC米兰而言,那年阿森纳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场失败,还有4年来的“恐英症”。. [, T R+ Z6 B Q
% H' P6 j* ~6 D8 a# o* p近4个赛季米兰年年“欧冠16郎”的情况,一大原因是米兰的实力一直未能恢复到安切洛蒂时代的巅峰水平,在08-09赛季至今,虽然有小罗、伊布、罗比尼奥、卡萨诺等球星加盟,但没有一位是巅峰期被米兰抢来的。与其说是米兰买来了巨星,还不如说是米兰“回收利用”工作做得好。. Z! C g/ E9 {4 ?4 ]! u( P! \! Z
7 k, N9 z' D$ F: S7 {3 a伊布全能,但他是在巴萨失意,米兰趁机先租后买且是分期付款的;罗比尼奥出色,但他是曼城不要后,米兰降价购入的;卡萨诺更是因为和桑普主席闹翻才让米兰捡了便宜;即便是如今在米兰逐渐成为新核的博阿滕,也是米兰通过热那亚先租后买,低价加盟的。当然并非花大价钱才能买来好球员,但从不花大钱,想买来好球员的难度就大多了——而且肯定不能买来梅西、C罗或鲁尼那样当红的超一流球员。米兰选择的是转会市场上的“hard模式”,而且注意力也逐渐转变为国内联赛,虽然在转会市场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依然很难在欧冠上像当年那样呼风唤雨了。0 r( k' G& L3 _, {& G! _* t
- i* l! u3 G/ \/ q# K( w0 H- u; k# {
必须承认加利亚尼眼光和手段都是上上之选,但也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自从2002年买进内斯塔之后,米兰就再也没有动用3000万以上的转会资金去签下一名巨星。足球并非是纯商业经营,如此的转会理念对于球队赤字自然是有好处,但对于打造一支球队而言,这样做却很难令人满意。
- x' E! K) c! ]' {' W5 I7 w9 Z& l0 Y# e4 G( k) E7 h5 h2 B- F9 i# s4 S
阿森纳在转会方面,比米兰更早选择了“hard模式”。在酋长球场建成以后,背负巨大赤字的枪手在转会市场上就始终缺乏大手笔。过去的5个赛季,阿森纳只有一个赛季的转会支出达到了3500万英镑,而这5个赛季中,没有一个赛季他们的转会净支出达到了1500万英镑以上,甚至有3个赛季,阿森纳在转会方面还是盈利。本赛季卖掉法布雷加斯和纳斯里,让阿森纳多了5400万英镑的收入,买来的热尔维尼奥、阿尔特塔和张伯伦也是不错的球员,一旦打出来,在他们身上花掉的3300万英镑很可能就会翻倍甚至更高。在他们之前,拉姆齐、费尔马伦、范佩西等身价更低的前辈早已逐渐成为英超一流的球员。
8 ~- Z8 T4 z) g u3 k1 m9 P
( _9 g" K x: @% J. a4 d相比而言,温格是用“加工厂”模式带动球队的经营,买来球员,加工后高价卖出。亨利、图雷、阿德巴约、纳斯里和小法无不如此;米兰则是“淘宝模式”,在转会市场搜寻能力出色但合同有问题或不得意的球员,要么博斯曼转会,要么低价买进,近两年这一做法更是做到了极致,之前提到的大部分球星名字,都是如此买来的。" ~0 d5 D' b# U8 p- B
, A F* A/ D, U) k& t. o
& w) O: o5 Q J; \3 J两者在经营上都有可取之处,谈不上谁更出色一点,而且比起皇马和巴萨的砸钱气势和转会结果,两支球队都是弱了一筹。不过就直接PK来说,如今的米兰稍胜一筹,毕竟“淘宝模式”更加注重的是球员目前的实力,而“加工厂模式”更注重的则是球员潜力,相比而言,高潜力球员未来发展也许更加出色,但目前却难言能压制米兰,成长的代价不是每一次都能逃过的,07-08赛季趁着米兰老化,最后时刻靠体能压制对手,还能成功,但如今米兰的平均年龄早已降至27岁,阿森纳却在卖掉小法和纳斯里后,还未完全恢复元气,即便范佩西在英超中一马当先,但其他的球员能否抵挡住伊布、罗比尼奥、博阿滕等人的轮番冲击,还要看温格的手段了0 t' j" q# q6 @9 Z/ M' I7 o.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