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叛国者 于 2012-2-22 09:41 编辑
3 K$ P" }: x( }7 V6 Q4 e
7 Z; ~+ b- Y: B8 F" S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 D a1 L6 o- g* A2 h: h6 O- S
) L. _ F$ i; M- A7 P3 H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G! \+ H+ k# r% p: J
# H3 O1 ^, I* e4 O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 j! s b2 r3 H9 S% o& n
: o& P% p# r; j0 W3 B ^7 d" p 禅那与禅定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两者的分别在于,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色界以上的四禅境界,而欲界诸定因智慧狭小,不能称为禅。《大智度论》卷28:“四禅亦名禅,亦名定,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因为佛陀与其弟子多以四禅力证入涅盘,所以四禅又称根本定。# J- F" [! |7 Y( B$ Q
( t. E' w9 _1 y4 Z 《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 W% G2 `* T* Z9 d1 a
6 e+ N5 Y4 k) }' G% N# g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 `4 t- `( D0 i& t$ Y- l+ ^% ^! L % Q6 S7 s$ R1 O8 Q3 v, ~8 k
《心经》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F) T* L4 S) b6 b
' j# a, A5 ^4 [/ @/ {1 X# l* V/ {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d* c4 C# h" d* f+ L' @% u
6 E" ^ A# F# f7 x
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当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s& d; }" ^) e9 p0 G8 B
* ^$ [, i. o- Z& M 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H2 m% ?1 T6 N; W" P; g
' p/ v9 n% `1 v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5 ]4 u) d& a2 o6 d, ~, x8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