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美国红剧《纸牌屋》第二季在情人节当天一口气放出,在中国引发了又一次的观影狂潮,而不少中国观众更是将该剧戏称为“美国白宫版《甄嬛传》”,虽说《甄嬛传》是讲述一群女人的后宫权术之道,但与《纸牌屋》表达的人性欲望与黑暗面却不谋而合,特别是都处于个人对权力的寻求之上。“斗”是主旋律,而“人性”才是打通东西方观众的共同点。但值得玩味的是,在对人性挣扎的表述上,两者又各有不同。一个讲皇权专制下的斗争哲学,一个说开放社会里的复杂人性……( T4 c% p+ {2 z, `( n% r
一种“宫斗”两头说
# ]5 Y$ W, i/ U4 r7 u O: [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凯文·史派西主演的政治剧《纸牌屋》一经推出,就受到许多粉丝追捧。《纸牌屋》根据同名政治小说改编,曾于1990年开始被BBC分成三部曲搬上银幕,广受好评,如今一向以拍摄惊悚题材著称、个人风格鲜明的大卫·芬奇再次演绎经典,自然令人期待。《纸牌屋》故事缘起主人公安德伍德落选被总统允诺的国务卿一职,他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棋局之中运筹帷幄、谋划千里,是这部剧的主要内容。资深的国剧观众不免觉得眼熟:这不是美国的《甄嬛传》吗?若论“宫廷斗争”题材,《纸牌屋》与《甄嬛传》也算师出同门。% H6 I/ l6 Q- E) I$ K7 H' Z3 `
中国的宫斗剧从经典的《武则天》,到近几年红透的《金枝欲孽》、《甄嬛传》,聚焦后宫女人的生存之道。而美国的宫斗剧是男人的舞台,不论是巅峰的《白宫风云》,还是最近开播的《纸牌屋》,都关注华府政客的纵横捭阖。虽然一个是皇宫,一个是白宫;一个是后庭,一个是前朝;一个多迫不得已,一个要执意进取;但两者在表现政治场域中的欲望与忠诚,利益与慰藉的主题时,殊途同归。
% O+ ~) {$ j4 l% e6 ~- w1 w# _- R2 `1 O k( V- F
在所有宫斗剧的故事设定中,政治场域都如《旧约》所描述的索多玛城一样,唯一的规则就是欲望。在这里,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才是通行的语言,并成为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出发点。《纸牌屋》的主人公安德伍德仕途原本一帆风顺,没料到快要到手的国务卿一职竟然落空,睚眦必报的他决定复仇,同时为自己谋划更大的政治地位。为了打击政敌,他无所不用其极。
# K3 G7 l/ W: V接受宫斗剧的设定成为观看的前提。任何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观众大概可以转台了。一条简单的权力逻辑具象为千头万绪的事件,只有不断提醒自己“欲望是唯一原则”才能够玩得下去。《甄嬛传》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的“欲望”化身皇帝恩泽罢了。“雨露”代表了地位、权势和孩子的前程。领教了各种堕胎大法之后,后宫里没有人相信“姐妹”送来的一碗汤药;皇帝多看一眼的宫女,再得宠的妃子都不敢掉以轻心,定得杀之而后快。“宫廷”拥有最高权力,任何靠近它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按照它的逻辑行事,这是宿命,也是宫斗剧的迷人之处。+ V6 d) Z. b, q! \) F8 u* ]% P
权力场中永远信奉“强人政治”,能力超群的人是蜘蛛,他们卧在无数脉络组成的蛛网中心,任何一条线的震动都能被他们理解和利用。同时他们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将一切渴望在权力网中有所作为的人招致麾下。《纸牌屋》中的安德伍德说过,“忠心买不来,只能赢来”;而只有当你有足够大的交换价值时,才能赢得别人的忠心……[详细]6 }# E6 w* e/ |
皇权专制下的斗争哲学 VS 开放社会里的复杂人性8 H* L1 \7 }7 a8 O2 Y" q) y( ~
所谓“宫斗剧”,场域在“宫”,重点在“斗”,但是不管是东方的后宫争宠,还是西方的党同伐异,剖开这些形态的外壳,内里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人性”。
+ {: G( T' ]( U6 G《甄嬛传》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勾心斗角,迎合了中国人某部分文化心态。倾轧、斗争、猜忌、笼络等种种权谋手段,无一不深植于中国人的权谋文化,而且是现代办公室政治的变奏,不但有男人们喜欢的政治倾轧,更有女人们习惯的细密缠斗。在《甄嬛传》热播之际,就有媒体将其冠以后宫版“杜拉拉升职记”之名。应该说,职场故事并不是一件新东西,作为现代人身份认同最主要的坐标之一,职业绝对是展现历史潮流、社会关系、人性参差的绝佳演武场。只要你人在社会中,终究不能逃脱一个“斗”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直就是个“斗”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人早已将“斗”这一法宝深深地印刻到了骨髓里,近乎一项本能,宫斗剧的重点也就在于表现这个“斗”,对大多数人来讲,自然于心有戚戚焉。: M, d4 k- f, ^2 E3 p
而作为《纸牌屋》的灵魂人物,弗兰克的扮演者凯文·史派西在受访时表示:“我觉得剧中讲的是人性的本质,而观众之所以喜欢看,是因为他们知道人性就是如此黑暗。”同时,该剧的相关制作人员也曾一语道破该剧创作时的初衷,他对记者表示:“在美国,编剧只会担心两件事情——有没有足够多的观众以及编剧自己能不能在创作中获得自我满足。所谓民主就是确保从各种角度发出的各个观点都能够发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声音,因此,对于政治题材剧来说,各种阐释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质疑的还是积极的,不仅编剧不会在意,任何人也都不会在意,只要你所讲述的一切都是符合真实的人性的,就可以了。”/ ~- V7 U7 T/ z- b' J1 Q" l
& K( L% f' }0 j- [ J5 \6 e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甄嬛传》与《纸牌屋》场景各异,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丛林法则”的阐释,红火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现代社会中“丛林法则”的盛行。给了“宫斗”生长的土壤。在一个丛林法则的社会里,即使没有这些宫斗剧,人们对于“宫斗”的热情不会有丝毫的减退,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在每个人的身边发生。主人公们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手段之残酷,过程之惨烈,甚至达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创作者们成为“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的忠实信徒,故事的舞台充斥着波诡云谲的阴谋诡计,正面角色或者缺席,或者失语,或者从洁身自好变质为同流合污以至成为权术翘楚,其中人物皆为“权力崇拜”的信徒。" R0 Z+ u& f! ?, G) `7 y% M
但将《甄嬛传》和《纸牌屋》归于“宫斗剧”的两支,并非说二者性质完全一样。相比较而言,《甄嬛传》中的权力场是封闭的,权重只有一个,都是围绕着皇帝的喜好展开;而《纸牌屋》中的权力场则是“半开放的自律性空间”,能用来相互制衡的规则很多,各方都能利用规则达成目的。
+ t) h, g! z7 \- j. p; P《甄嬛传》中能称得上理想主义者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相信真心的沈眉庄,一个是相信爱情的果郡王。他们代表了那个索多玛城中幻觉一般的美好人性,但因为生存的规则太过单一和严苛,他们不善于或不忍心利用这个规则,覆灭是唯一合理的后果。《纸牌屋》中没有如此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但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浓郁的人,比如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吉莉安,拒绝企业高薪而投身慈善,在发现和克莱尔政治诉求不合之后毅然退出。她为自己的理想主义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大不了换个地方另起炉灶。
\7 F9 k5 O2 L9 @' G而在人性复杂面的表述上,两者又各有不同。一个讲皇权专制下的斗争哲学,一个说开放社会里的人性复杂。《甄嬛传》是讲如何做局,甄嬛被设定成一个本性纯良人,观众在剧中看到她被迫反击以及如何反击,这是所谓的“斗争哲学”,关键在于剧情如何翻转。而《纸牌屋》是讲人性本多变,主角是一个善恶混合的正常人,很多事情都促使他临时做出恶的行为,人性的复杂是左右其决定的根本。
+ y: E# ?( Z! K; @! e) {; |一个反映社会固化 一个昭示理想破灭
1 x b( T, U7 G5 A# T% P虽说两部截然不同的题材展现出相同的价值观倾向,但这些倾向几乎都根源于对人性最根本的拷问。而在两部大戏走红之时,值得玩味的是,这两种“宫斗”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两个社会的历史与现实的转变,但由于国情的差异,这种表现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4 |. A, L m2 o7 x. |
在近年来,国内荧屏被《金枝欲孽》、《甄嬛传》等后宫争斗大片占据,但在此之前,国内的历史剧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天下”,但聚焦的重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勤俭治国,营造安康盛世的“正能量”场景。1997年胡玫执导的《雍正王朝》热播,在讲述九子夺嫡的阴谋故事的同时,更着力把历史中残忍嗜血的雍正皇帝塑造为勤勉朝政、厉行改革的帝王形象,经过雍正13年的努力,大清朝从积重难返的康熙末年走向了繁荣富裕的乾隆盛世。这与90年代中期遭遇改革攻坚战“分享艰难”的主流叙述相呼应,通过召唤民众分享帝王的“不容易”以获得对国家与统治秩序的认同。
1 X" `# P: P. a! i! K) v- x相比之下,2005年前后浮现出来的后宫网络小说发生了重要的改写,宫廷故事已经从开疆扩土、成就霸业、不按规矩出牌的草莽英雄变成了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的弱女子。同样都是讲述胜利者的故事,但从男人(皇帝)到女人(妃子)的角色置换中已然呈现了,一种白手起家、个人奋斗的成功故事变成了只能在既定规则、既定格局、既定秩序下成为既定赢家的故事。如果说历史或政治的秘密是一场建立在个人私利或恩怨之上的权力倾轧,那么这种历史观对中国人并不陌生。中国人习惯于把历史事件理解为高层权力斗争,从而完成对历史事件的非政治化。在这种从企业家式的强者到战战兢兢的职场白领的“降落”中,也可以看作是90年代后中国社会逐渐固化的明证。
7 L- z1 N. S1 C7 ]3 i" t0 q- T; ]7 W$ F( V- s" k) X
反观《纸牌屋》,有美国评论家对比了15年前开播的《白宫风云》与《纸牌屋》的差别,发现两部政治剧中展现的诸多变化也能窥视到美国大众心理的变迁,《白宫风云》集中展现了一群有抱负的政客如何集中全力构筑“美国梦”,充满了政治理想主义的昂扬精神,而到了《纸牌屋》中,这些曾经的理想都幻灭变为了对美国政坛黑幕的辛辣嘲讽。在这部政治惊悚剧中,观众亲眼见证着各个人物因为一己之私争权夺利,每个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几乎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些公共机构如何造福民众——这些信息可能正是《纸牌屋》想传达的立意:在美国的“后政治”文化中,所有的机构内部都在互相欺骗与倾轧中运转。
& }0 d: A7 l$ N& ]+ k+ a+ R* y《白宫风云》从克林顿时期一路走红到布什时期,剧中展现的华盛顿政坛由一位教授级的美国总统带领一群诚实公仆、光明磊落,仅仅几年前,人们还相信那是真实的华盛顿。进入21世纪后,从接连发动两场战争,到迟迟没有兑现的经济复苏,让美国民众想起华盛顿只有心寒。如《新共和》杂志所说,现在人们读着报纸,都会想:“嗯,这是骗人的吧?”《纸牌屋》这样的剧纷纷出炉,每出戏都在说:“让我当你的向导吧,我戏里就是华盛顿真正的运作方式,那就是那丑恶之地背后的真实故事。”" T5 z% o+ h- F8 t& o9 U4 f9 z7 [
像《纸牌屋》这类的华盛顿政治阴谋剧在奥巴马任内,大行其道。像是披露美国情报单位丑陋面的《国土安全》和《黑名单》,以及总统勾搭下属、玩弄权势的《丑闻》,都在美国红红火火,多少反映当今美国民众对华盛顿的不满,似乎这些剧集的出炉也正在昭示着一种理想主义的“破灭”……
# U5 ] v) |$ m' @9 {0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