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军·晋级* D' E( J9 e" G! a" A
, h1 i! E3 \( B$ i. L2 A
这是“最好的李娜” 打败莎娃理所应当* E* h2 C, ~- r6 O
; M6 V4 c; Z7 x2 R3 z
李娜战胜了莎娃,这在很多球迷看来都有些“不可思议”。在去年10月的中网女单半决赛,与澳网一样是硬地赛场,而且那还是李娜的主场,但李娜却被莎娃击败。美国《体育画报》称,昨天,莎娃遭遇的是“最好的李娜”。( {; j: _( i- k( q4 E
5 k7 Q" w6 G% ~2 {. @/ ]/ r- s; o《纽约时报》称,与莎娃一战是李娜职业生涯表现最优秀的比赛之一,她能取胜或许谈不上是什么“惊喜”,但她以两个6比2轻松地拿下比赛,对她的球迷而言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李娜的正手和反手发挥都完美无缺,发球成功率惊人,打出很多精彩的防守。”文章称。
! e. C2 k# X6 F/ d% q# v" U7 V7 V1 ~6 ^: X5 {$ R) T
《澳大利亚人报》称,李娜直落两盘战胜莎娃,取得了一场轰动性的胜利,李娜凌厉的底线技术严重扰乱了莎拉波娃的节奏,“如今的李娜和2011年澳网决赛上输给克里斯特尔斯的李娜,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人。”文章称。
- H* p" u' F" z3 x0 T+ _) o- K# w, \1 e3 K9 T3 v, I2 w
澳大利亚《新闻报》称,李娜在半决赛中用统治级的表现展现了自己的水平,快节奏的进攻和准确的击球落点让俄罗斯美女毫无还手之力。
& ? k* b1 N( }2 V& O2 c, I
9 U ?5 e }' r' t# S耐克公司在李娜打入决赛之后,第一时间以她抛球的手势设计出“尽情娜喊”的网络海报,并在耐克官方微博平台实时发布。% R1 D z3 V0 p6 i. e
4 L) J E& ?9 q z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认为,李娜轻松击败莎娃的“法宝”,是她高质量的发球和对莎娃底线进攻的压制,文章用“李娜用侵略式进攻打倒莎娃”来形容这场比赛,“无论发球,还是底线击球,李娜无不占得先机,遇到这样的中国金花,俄罗斯美女败下阵来也是意料之中的。”& A% p/ `. i, m) }$ ~
`9 Z- N; B5 F! i FESPN英国版表示,李娜在与莎娃的历史交锋纪录上不占优势,但二人在2013年澳网女单半决赛上的相遇让莎娃重新认识了李娜。现在的李娜攻势凶猛、移动迅速、侵略性十足,让俄罗斯人无计可施。. B" a: F4 q$ u- U- q
7 V( M, x; s0 b% a1 m' ?6 p
在进攻节奏上的变化也是李娜取胜的关键所在。“雅虎体育”称,莎拉波娃在比赛中对于李娜的快节奏进攻显得很不适应,多次出现无谓失误。在发球不能保证的前提下,莎娃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可以说,李娜进攻节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场比赛的走势。掌握主动权的李娜最终笑到了最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