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杯战术笔记(小组赛第三轮):转帖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39 天
连续签到:1 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月25日 A组 乌拉圭对俄罗斯
, y4 ~  n  J( J' |, T
  X2 @& ~1 ]% s& @. s
A组头名之争,乌拉圭早早锁定胜局。提前出线的两支球队,在经历三场小组赛后或许已意识到,自身的战术体系尚未得到充分检验。
4 [7 b2 W2 L4 J: q8 o
关键战术点1:乌拉圭的球星与反击,克制俄罗斯的防守与速度
关键战术点2:格洛温缺阵导致俄罗斯缺乏向前推进能力
关键战术点3:乌拉圭的442体系仍有待观察

  u8 x  ]4 i4 i4 K4 ^# p& n' N
塔瓦雷斯对乌拉圭首发阵容做出五个人员轮换。卡塞雷斯、科茨、戈丁、拉克索尔特构成四后卫,中场则是南德斯、托雷拉,贝西诺、本坦库尔的组合,只有锋线的卡瓦尼和苏亚雷斯雷打不动。

. ^; `" i! p: ~; H! c
俄罗斯更换了三名首发,两个边后卫派出斯莫尔尼科夫和库德里亚肖夫,中场核心格洛温被安排轮休,顶替他的是大米兰丘克。切尔夫索夫4231的基本阵型保持不变。
, n- f  J- N; J, u
东道主开场后,主要围绕高中锋久巴展开进攻。他们两种基本的推进方式,一是长传直接找久巴,由其将球拿住后,再组织攻势;二是过中场后快速分边,尽量形成传中。

# `' ~% q( o& D& U4 O. B
俄罗斯采用这种推进策略的另一用意,是尽量避免中后场的传控失误,防止擅于反击的对手找到机会。但他们的第一个丢球,根源正是中场一次糟糕的回传,使乌拉圭赢得禁区线上的任意球。而在任意球防守中,又被对手轻松拆掉人墙。
8 i6 D" B) m( V/ g! N! Z3 _
乌拉圭的442,在中场采用了菱形站位。贝西诺拖后,本坦库尔突前,两个边前卫相对靠近中间,但两个边后卫有时前压幅度很大,构成球队一种主要的推进方式。相对而言,乌拉圭的中路渗透不算很多。他们的另一种推进方式是,通过中场就快速把球交给两个前锋。
8 @& k" b- h" f# L1 D
苏亚雷斯和卡瓦尼处于俄罗斯后腰和两个中后卫之间,既负责关键一传又直接威胁球门,同时也经常尝试彼此的撞墙式二过一。相对来说,卡瓦尼活动范围更大,参与进攻组织更多,苏亚雷斯则更多会向对方防线身后进行穿插。
' M9 A+ L' u) {
在上半场的进攻中,乌拉圭经常利用两大前锋的个人能力做文章。面对俄罗斯这种中场拦截能力有限、中后卫速度偏慢的对手,这种打法颇为实用。即使不能直接创造出机会,但他们的频繁拿球制造对手犯规,增加了球队获得定位球的次数。乌拉圭的第二个进球当然不乏偶然成分,但和这种踢法也有一定关系。

. L: b& c  U+ Z( L8 A2 e
俄罗斯在丢球之后始终找不到办法,依然利用边路冲击和起高球来寻找突破口。核心原因是,在格洛温没有出场的情况下,球队基本失去了向前推进的能力。此外,俄罗斯的进攻节奏缺少变化,所有状态下基本上按照一个速度推进,除去久巴的头球和后场长传之外再无两点。

6 ?# K+ Y! y, g6 f2 j
在东道主整体前压时,乌拉圭的反击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甚至用一两脚传球就能打到对方身后,获得了几次破门良机。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速度劣势暴露无遗。他们的防线很容易被突破,斯莫尔尼科夫就是这样两黄变一红被罚下。这导致本来轮休的费尔南德斯不得不再次出场。
) f8 w/ \% O9 X& p. N/ H7 Q/ U
两球落后又少打一人,俄罗斯打得依然顽强。他们的顽强不仅体现在跑动和拼抢积极,更重要的是主教练不断加强进攻力量。下半场先是换上向前能力更强的库贾耶夫,之后又用前锋斯莫洛夫换下前腰米兰丘克,阵型变成432。

. p; ]9 `: k5 Y7 D2 f) Q- H
俄罗斯下半场加强了中前场逼抢,几次获得不错的进攻发起位置。向前推进的时候,他们的右路非常活跃。萨梅多夫内收中路后,费尔南德斯助攻幅度很大,球队主要的进攻都从这一边策划。由于久巴这一桥头堡的存在,俄罗斯得以把战线直接推进到乌拉圭的禁区附近,虽未破门但让对手始终不能放松。
" m  g3 t* H4 T' z% c
进入到淘汰赛阶段,俄罗斯的后防以及中场问题可能都会继续显现,但久巴确实是每个对手不能轻视的角色。而面对乌拉圭的完败,也应该使得东道主提前做出针对性准备。
$ z& B5 T/ `, x
乌拉圭小组赛三战三胜不失一球,状态也在逐渐上升,但他们的踢法面对强队仍有待观察。从一个角度讲,依托强悍的中后卫以及锋线二人组,乌拉圭可以用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打反击,任谁也不好对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乌拉圭边路的攻防能力和中场的拦截能力,这两大他们442战术体系中的关键点,面对这样三个小组赛对手,未必能看出好坏高低。

) Q! P) }+ E+ J& x
6月26日 B组 葡萄牙对伊朗
: ^# D" y0 Y/ W8 [! e! g
涉及B组头名和出线的关键战役,奎罗兹遇上自己的祖国。一场一波三折的较量之后,伊朗终究没能创造奇迹。
# X/ f$ d2 f( T; P
关键战术点1:夸雷斯马出场让葡萄牙找到有效推进方式
关键战术点2:伊朗良好的整体作战能力
关键战术点3:伊朗缺乏向前输送的手段

8 g: z' ~3 O" B; F1 D
桑托斯对首发阵容做出重要调整,阿德里安-席尔瓦换下穆蒂尼奥出现在中场中路,夸雷斯马顶替B-席尔瓦出任右边锋,前两场表现不佳的格德斯坐上替补席,安德烈-席尔瓦获得先发机会。奎罗兹依然以4231出战,最重要的变化是贾汉巴赫什重新回到主力阵容。
; [3 e9 ^* a3 a# g
虽然此前有葡萄牙变阵433的呼声,但从实际站位看,他们多数时候还是保持了前两场使用的442阵型。但这是一个两边不对称的442,左边前卫马里奥会经常来到中路,充当前腰角色,左后卫格雷多大举压上,经常在这一侧活动的C罗有时会拉边回撤帮助衔接。右边前卫夸雷斯马是传统边路球员的站位和踢法,这使右后卫塞德里克的助攻幅度不大。
/ O/ \8 }7 p9 e- Z1 D
由于葡萄牙要争小组第一,而伊朗目标出线,两支球队的踢法相较之前更为开放。葡萄牙开场阵线靠上,节奏提得较快,伊朗也不像对垒西班牙时那样收缩。这意味着双方都获得了更多的进攻空间。开场前20分钟,葡萄牙有大量射门,伊朗也找到了一些反击机会。
: O" L/ i% i& G; d
葡萄牙进攻的重要变化,是增加了边路的起球传中。这和夸雷斯马的出场有关,也和更像中锋的安德烈-席尔瓦顶替不是中锋的格德斯上阵有关。这种变化让葡萄牙在面对伊朗防守的541阵型时,虽然中路渗透机会不多,但能通过边路持续的输送制造对方防线的混乱并险些破门。

2 ?* R% }4 g- R) J
伊朗控球时经常遭遇葡萄牙的前场逼抢,这种策略是针对伊朗中后场糟糕的出球能力,让他们被迫大脚把球开到前场,从而轻易地丢失球权。但在葡萄牙由守转攻时,伊朗的中场拦截不差,他们的很多反击就是由此而来。当然,这也是因为葡萄牙阵线前压之后,中场只有卡瓦略一人保护,中场和后防两条线中间空当较大。

5 o3 g! |5 `2 ]( y
伊朗的反击组织颇具简练之美感,从反击发起到攻到葡萄牙的危险区域,往往只用两三脚传球。阿兹蒙在反击中作用明显,居中的策应分球以及在无球状态下的跑位,都展现了超越前两场的状态。

+ _$ E$ n4 R( J
上半场后半段,伊朗的防守站位、距离保持都逐渐恢复到严丝合缝的水准,葡萄牙愈发不容易阵地战中找到机会。桑托斯先是让马里奥和夸雷斯马尝试换位,然后又让夸雷斯马从边路靠近肋部,球队阵型也更接近433。在一番变化后,夸雷斯马通过队友做球切到内侧,用标志性的外脚背射门打进一球。进球当然精彩,但主帅背后的调整也不容忽视。

7 h& _1 I8 ]- t% @3 n, m1 e( X% @
下半场伊始,伊朗在肋部的防守再次出现问题,被C罗轻易获得内切空间并赢得点球,好在门将力保球门不失。伊朗随即加强攻势,利用凶狠的前场逼抢断球后,快速从边路形成威胁。

' I/ Y; t4 D" [$ w
但纵观下半场前半段双方的攻防拉锯,伊朗不擅于从中后场组织发起进攻的问题仍在困扰着他们。这使得球队多数时候只能通过并不准确的大脚长球,或者边路过顶直塞,一下打到对方后场,然后依靠速度和拼抢再去争夺球权。虽然也偶有威胁,但既耗费体能又效率不高。

! U) B$ |. r6 D) K/ g0 o3 K
在伊朗试图大举压上取得进球时,葡萄牙并没有抓住机会打出高质量的反击。其一是伊朗凶狠的铲抢影响了对方的节奏,其二是桑托斯的换人都是以确保球权控制,而不是提升反击速度为目的,确有过于保守之嫌。
( d4 q9 D) X6 }. V" e
奎罗兹的换人则全在加强进攻力量,戈多什和安萨里法德先后登场。但由于解决不了向前输送的问题,伊朗只能尽量利用一切机会把球打到禁区,甚至连刚过半场的任意球都要选择冲吊,门将的麒麟臂自然也有所施展。但就是凭借这种简单粗暴的进攻方式,伊朗都能扳平比分,甚至还差点绝杀葡萄牙。战术分析之外,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的韧性。

' Z; _& v$ g. N: e4 @0 h6 P3 K: T
本场比赛虽不乏争议之元素,但贡献了颇多值得分析的战术要点。伊朗的韧性和斗志已被反复提及,但其背后一正一反两大因素却不应被忽视。
4 G; ]# I+ b  t' t8 W; f* d2 N
正面因素是伊朗良好的整体性。防守端严谨的站位,对于各条线之间距离的控制,绝非“铁桶阵”所能概括。进攻端能够充分执行教练的部署,用有限的战术手段去尽量实现战略目标,故而可以给强大的对手带来压力。

  ]/ o8 q9 v6 v! X% z
反面因素是伊朗向前推进能力的不足。这一不足主要源于其中后场糟糕的出球能力,之前已有提及,这和世界足坛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所以尽管拥有多名旅欧的前场名将,但球队没有找到很好的把球输送给他们的办法。频频开大脚虽有搏命的原因,却着实反映了伊朗进攻端的乏术。
+ h" `- O8 |) W+ ~1 n
葡萄牙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下半时,但全场下来也不乏收获与启示。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似乎找到了不同于之前两场的推进方式,这就是用夸雷斯马带动边路进攻,拉开进攻宽度,而非一味依靠边后卫压上或把所有重任集于C罗一身。

" I+ y" E5 Y- L" j
与此同时,马里奥较为糟糕的发挥,是否会促使桑托斯下定决心变阵433,加强中场兵力和反击速度,对球队之后的前景也至关重要。

0 ?; Z# a/ g- b. Z7 M; \$ w
至于葡萄牙和16年欧洲杯相似的出线方式,倒未必值得过分批判。我曾再三表达一个观点:这不仅是C罗的葡萄牙,也是桑托斯的葡萄牙。这位前希腊队主帅从来不是走寻常路的人。

7 B  S2 T/ d$ o: @  d
6月26日 C组 法国对丹麦

$ e' o$ {1 k" D( D/ W! \5 ?* H
十六年前,丹麦在世界杯小组赛淘汰了当时以卫冕冠军身份参赛的法国。但这次相遇,双方却以本届的首个0比0收场。比赛着实乏善可陈,战术分析只能尝试站在小组赛展望淘汰赛。

. X  J: s& X/ V0 G
关键战术点1:格里兹曼尝试新角色
关键战术点2:法国中场缺少向前能力
关键战术点3:丹麦进攻乏术
# n7 B" {, i8 z$ {
德尚对法国队首发做出6个调整,曼丹达、西迪贝、金彭贝、恩宗齐、登贝莱、勒马尔以主力身份登场,博格巴、乌姆蒂蒂、姆巴佩等主力轮休。丹麦同样对阵容进行了变化。舍内、鲍尔森、N-约根森被M-约根森、布雷斯维特、科内柳斯换下。

' W  m1 o  U, W( S
法国之前两场都使用了433,中场排出三后腰。本场他们的最大变化,是变阵4231。中场采用双后腰配置,前场将格里兹曼置于吉鲁身后。至于丹麦的阵型,官方给的是433,埃里克森位居中场左侧。但从实际站位来看,他们依然维持了之前采用的4231。
' c* x' N" ]) @  l7 y- }3 K
相比小组赛前两轮,丹麦的进攻打得比较简单,采用长传较多。阵型上“右倾”姿态比较明显,攻击法国较弱的一侧。由于法国后场采用了全新的组合,开场后就显出默契不足,左中卫和左后卫的结合部,被丹麦几次突破。

1 c! y! \3 L( [0 t5 t; Y
丹麦的布阵有其合理考虑。由于中场难与法国抗衡,所以负责拖后组织但害怕对方逼抢的舍内没有出场。推进思路上,球队力求快速通过中场。进攻方式上,中锋科内柳斯作为支点,围绕他和埃里克森开展小集团反击。球队最有效果的攻势,基本都是边路的突破和埃里克森的前插相结合。

; N  R, ~$ [% o3 O
法国在派出坎特和恩宗齐之后,虽然拦截效率很高,但中场向前能力进一步被削弱,所以进攻依赖格里兹曼的组织。这也可以视作,德尚让格里兹曼尝试不同于前两场的位置和角色。
6 _* G6 ~9 Y5 R, h4 q1 B" L. B
上半场前20分钟,法国进行了一些中路渗透和边中结合。中间试图以吉鲁为桥头堡压迫对方的防线,右路则利用边后卫西迪贝的套上。但在丹麦阵型保持很好的密集防守下,收效一般。所以到了后半段,法国的两个边锋都开始向内收缩,右边的登贝莱尝试突破和远射,左边的勒马尔更多输送威胁球,整体进攻有所提升。

# z0 ~" M/ g/ Z* v& V
不论法国如何变化,格里兹曼都活动范围很大。时而回撤拿球,时而积极前插,时而移至边路,时而尝试远射,的确充分扮演了新角色。但因法国中场整体缺少向前能力,也无法压缩丹麦的防守阵型,所以实际威胁不算很大。

+ X% Z6 s" Z5 |& I2 t. }0 D
下半场法国的调整基本局限于对位换人。世界杯前受伤的主力左后卫门迪出场,相比埃尔南德斯,他有更好的助攻能力,可以帮助法国解决左路进攻存在的问题。至于费基尔换格里兹曼,姆巴佩换登贝莱,属于“伊布他奶奶都知道的事情”。

; x- k! m& M* S( w0 i, |
双方在70分钟前,多少还尝试了一些进攻端的小变化。比如法国两个边锋的换位,比如丹麦增加了中路渗透,但都没有改变丑陋的场面以及现场观众不断的嘘声。至于最后阶段的表现更可以忽略不计,也为我节省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 z$ L& V' A" e) Z" ?
本场出现的这种情况,当然和两支球队的微妙心态有关,他们都想进入淘汰赛阶段可能实力较弱的上半区。但本场和小组赛阶段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对两队的淘汰赛前景会产生重要影响。
3 J" p2 Z( z% C1 O" L* O
法国的核心缺陷依然是中场向前能力不足。博格巴不在场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德尚本场可能不想争胜,但从对格里兹曼的使用可以看出,他还是希望找到两个答案,一是如何发挥格里兹曼的最大威力,二是如何更好地向前推进。
4 U9 I! [" W, T' v3 k
遗憾的是,这样一场比赛未必能给他积极的回应。法国推进时更多还是依靠球员的个人能力,压迫对方防线的渗透和传控远为不足。三场比赛已经证明,这种踢法对付整体性好的球队以及密集防守,效果并不显著。至于对阵强队能有什么样的结果,天知地知德尚不知。

6 Q% v) B" {5 l6 C" L& Q
至于丹麦,已经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小组赛阶段场面最让人失望的球队之一。在我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埃里克森的响亮名声导致了外界的误判。事实上,丹麦是一支整体实力一般、进攻缺少办法的球队。

4 `, K/ r0 _* D% b  c0 @- K8 N
他们破门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埃里克森获得足够的空间,比如首战对秘鲁的反击助攻,次战对澳洲的插上进球。如果对方不给丹麦这种空间,球队似乎找不到更多更好的办法。埃里克森的状态并非最佳,但他的作用依然明显。可问题在于,丹麦让埃里克森承担了太多角色,6号位、8号位、10号位,归根结底这还是因为球队的实力不足。

/ H! l5 y! S( F4 Z8 e$ J1 L
6月27日 D组 阿根廷对尼日利亚

" _' o3 ^) v- j4 k
阿根廷迎来生死战,在连番变化腾挪之后,凭借中后卫的绝杀艰难晋级十六强。
+ R: q  T) t* z% R2 b. x( O0 F
关键战术点1:阿根廷改变推进方式
关键战术点2:阿根廷连番变阵
关键战术点3:尼日利亚战术素养有限
, s( _: }: k$ r+ L! {
阿根廷再次对首发做出重要调整,阿尔马尼取代上场出现严重失误的卡巴莱罗担任门将,罗霍、迪马利亚重回主力,巴内加、伊瓜因获得先发机会。至于对面的尼日利亚,完整地保留了击败冰岛的先发11人。

+ R3 a! Q5 [9 N5 g
尽管FIFA在赛前对于双方阵型的判断是442对352,但实际更像433对433。阿根廷中场马斯切拉诺相对拖后,巴内加和佩雷斯位于他左右两侧,梅西和迪马利亚担任两个边锋,前者适当回撤并内切,后者站住左边,伊瓜因突前。
) s  M( y5 ~) n" ^* R5 G8 k
尼日利亚的阵容有打352的底子,但站位和阿根廷有相似之处,中场米克尔经常拖后负责出球,恩迪迪和恩博托略微靠前,两个边锋是穆萨和摩西,穆萨位置更前并接近内侧,摩西相对拖后抱紧边路,伊希纳乔顶在最前。

; H( ~& z* \4 F3 h$ G, M
尼日利亚延续了上一轮下半时的进攻套路,拿到球权后迅速往边路发展,主要利用两个边锋的突击做文章。球队的整体速度比之前两场开局时要快,防线提得相对靠上。
* ]1 ]; c0 ~6 Z2 q
阿根廷的进攻主要有三点变化:一,中场中路多上一人后,向前传递增加;二,梅西减少拿球组织,直接威胁对方球门;三,球员前插和扯动增多。所以,阿根廷的进攻速度加快,创造机会更多。这些变化和巴内加的出球以及伊瓜因的跑动有直接关系。
+ ]4 b4 C6 J5 Q) Y1 |
梅西早早取得进球,主要得益于尼日利亚防线站位靠上,但也和伊瓜因通过扯动吸引对方防守兵力,以及队友的长传打身后有关,这两点都是前两场比较少见的。而此球的战略意义是,如此早失分,得尼日利亚不得不全线压上进攻,其立足于快速反击的比赛计划瞬间破产。

0 w3 P$ y1 }1 ]" ]' e1 S! L
尼日利亚虽然试图投入兵力加强攻势,但由于后场没有发起进攻的能力,中场出球点米克尔的作用更多是拖慢本方进攻节奏。这让他们主要就剩突边路和打身后这两招,前者招数单,后者效率低。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尼日利亚球员做折返跑的场景。当然,他们偶尔也会在中路凭个人之勇突破,或者强行从边路起球,结果可想而知。
0 F! u; F; s) T2 L, b
更重要的是,由于尼日利亚传球失误较多,阿根廷断球后轻易就能通过中场,或是把球传到对方防线身后。凭借这种便利,他们赢得了多次良机。这让表面处于攻击状态的尼日利亚,反而更为被动。上半场仅丢一球,以及没有球员被罚下,是非洲雄鹰最大的幸运。

" ^/ K# Q3 I3 \5 _
尼日利亚下半场伊始就选择变阵,亚泰前锋伊哈洛换下伊希纳乔,和穆萨组成双前锋,左后卫伊多武位置前提成翼卫,和右边的摩西遥相呼应,阵型变为352。变阵尚未完全收效,尼日利亚就意外拿到点球扳平。

1 t# c- u* s' x. Y; o
阿根廷被追平后试图提速,但传球失误增多,加之阵线前压,反倒让尼日利亚擅长的反击得以施展。这段时间,尼日利亚重点加强了对阿根廷中场主要出球点巴内加的压迫,影响了对手的输送推进。

& e& N1 x' J1 h, N# k# h  H" H
在这种情况下,蓝白军团对进攻端做出改变,帕文换下佩雷斯,把梅西移到中路,变阵4231,意在用梅西的后撤拿球,加强中前场的连接。70分钟前后又用梅萨替下迪马利亚,试图持续保持边路的冲击力。连番调整后,阿根廷局面有所好转。虽然后防线也频频出现险情,但由于尼日利亚最后一射和一传较差,城门没有失守。
0 q7 A2 n) n+ n" m
比赛最后阶段,阿圭罗换下塔利亚菲科,阿根廷变成3232,以进攻力量和人数优势代替全部。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却无任何换人来加强防守或者反击力量。在阿根廷的连番冲击之下,尼日利亚防线终于失守。中后卫罗霍阵地战冲入禁区,用中锋动作打进一球。进球人选虽然离奇,但进球方式却能说明,简练实用的边中结合正是阿根廷所需要的东西。
; R3 W0 ?, ]5 f* f8 d
本场比赛拥有众多戏剧性元素,和一个阿根廷队最需要的结果。胜利本身可能比一切战术变化,对于阿根廷的价值都更为重要。众多老将奋战到最后一刻的拼搏精神,是对外界质疑的最有力回击。这些都是他们之后在淘汰赛阶段的重要财富。但如果想走得更远,阿根廷需要从这场球汲取更多营养。
# z9 Y+ i' [  E3 w  Y
首先是认识到关键球员的价值。巴内加的出球能力,伊瓜因的穿插跑动,帕文的边路冲击,这些都是球队之前欠缺的元素。阿根廷之前其实一直没找到一个稳定的主力阵容,现在应该有所启发。
/ ?& U/ w& k2 G( X7 M* i7 R( [
其次是看到进攻方式调整的作用。更直接的威胁球门、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才是核心要义所在,与之配套的,是更多的前插,更直接的输送以及更快的速度。

: q: f6 s/ V& g2 M8 S8 n
尼日利亚被淘汰,从结果看甚为可惜,从过程讲并不冤枉。非洲球员的天赋不可否认,但尼日利亚的战术素养和进攻体系还颇有欠缺。三场小组赛打下来,至少有三个半场出现了“强行突破、强行传中、强行射门”成为主要进攻路数的局面。他们确实收获了几个进球,可那是靠反击及身体、速度优势取得。很多时候,人们看不到尼日利亚有完整的进攻体系和推进层次,防守端也是如此。
7 R7 T) s) ?0 J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尼日利亚击败阿根廷获得金牌。但自此之后,他们多次面对相同的对手却屡战屡败。说得严厉一些,这么多年过去了,尼日利亚从没减少过球星产出,也从未彻底吸收现代足球的攻防思想。

/ `& L: \. V3 G/ C
6月27日 F组 德国对韩国

7 I% b, K# Z% A5 I' Y
卫冕冠军再次折戟小组赛,亚洲足球取得重大胜利的背后,是勒夫的固执己见和世界足坛战术趋势的变化。
% ^0 a( Y$ a% {/ k9 d
关键战术点1:勒夫开场布阵再次犯错
关键战术点2:勒夫换人调整不够及时
关键战术点3:孙兴慜带动韩国高质量反击
8 ]5 t; k+ i, a2 f, [1 ~
勒夫再次调整首发阵容,阵型维持4231的基础上更换了5名球员。中后卫由胡梅尔斯和聚勒搭档,赫迪拉和厄齐尔重新在中场先发,格雷茨卡成为主力右边锋,穆勒首次出现在替补席。

% {/ Y. N7 o# Y
申龙台首次在本届杯赛使用了442阵型,张贤秀被推到后腰代替不能出场的寄诚庸,他的中后卫位置则由尹荣善担纲,中场采取平行站位,锋线上启用了孙兴慜和具滋哲这对非典型的组合。
" {: s5 h5 L- F( i1 P+ w3 x
就上半场比赛的实际场面而言,两队都出现了布阵和战术不相匹配的情况,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

* C# q/ N% w9 u  M, ?
德国回归了一套“更勒夫”的班底。派厄齐尔和赫迪拉上场,勒夫的目的很可能是加快进攻速度和加强中路渗透。但相比和瑞典那场的开局,德国中前场换位和前插明显减少,速度和渗透也无从谈起。

5 [8 W/ o; x4 D6 g8 G' A) p
韩国的用意是立足反击。但开场之后,他们并没有马上收缩,而是进行了前场压迫。但这种尝试并没有效果,德国三传两递就能轻易完成出球推进。所以10分钟后,韩国阵线开始后撤。

1 W2 k: W+ X5 C& n7 H
但后撤之后,在很少能掌控球权的情况下,中后场传球失误太多,不仅给了对方机会,还严重影响了反击的发起。特别是韩国今天的中场组合,出球和向前能力糟糕,再加上边路也不敢压上,导致即使形成反击,兵力也往往不足。

. u3 q. Z; [+ R! ]- _5 B
上半场德国完全占据了主动,中场能够轻易完成拦截,但创造机会的次数却比对方多不了几个。原因是,他们虽然派上了一套纸面上小快灵的班子,但中路渗透反而尝试不多,进攻路数以边路起高球为主。但戈麦斯和穆勒都不在场,这种战法自然收效甚微,多次出现起球到中间却无人抢点的情况。

2 S6 k. q2 k- y' k- G9 u
下半场一上来,德国的进攻有一定改善。他们加快了进攻速度,无球队员开始往韩国防线身后穿插,边中结合也有所增多,打出了几次倒三角配合。韩国的反击威胁也有提升,主要改善在由守转攻的传球质量。
3 k6 W9 e; B* s7 h
在局面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勒夫终于换上戈麦斯和穆勒,这或许是他开场就应该做出的选择。此时德国基本所有队员都压过半场。但之后进攻效果增加有限,原因是他们踢得愈发急躁,传接失误开始增多,不仅打不破韩国的密集防守,反被反击打出一身冷汗。

3 b8 S* N- ?; p. k; ]1 ^
勒夫最后再次遣上前两场表现不俗的布兰特,试图继续加强进攻。但这个时候德国锐气已失,战术性的换人作用已然有限。
! n5 D# b) O% l6 I" @
韩国最后时刻的进球虽源自德国的失误,但并非偶然。他们下半场反击线路清晰,前场球员往往能跑出不错的空当,但苦于最后一传选择糟糕,所以之前多次错过机会。孙兴慜作用巨大,个人突击、速度带动、团队组织,确实踢出了亚洲头号球星的风范。他的存在让韩国的进攻虽然简单,却能始终保有威慑力。
: ~2 a: D( x8 F1 E! l0 s
韩国战胜德国固然是亚洲足球的重大胜利,但人们无疑更关注卫冕冠军出局的原因。抛开诸如魔咒、毒奶等不靠谱的说法,德国之败首在勒夫。
( W4 |, K% c$ _( [1 @- {
徐阳徐至摩指导在赛后说“勒夫变化太少”,但以我之见,勒夫的问题恰恰是想法太多。首战面对身材矮小、防空能力不足的墨西哥,打得就过于复杂。本场在戈麦斯已然踢出状态的情况下,首发再次弃之不用,而是排出了一套所谓“偏重传控”的班底。不攻敌之短处,实乃取败之道。

9 u; a7 D# [. h9 J/ Z
本次世界杯两大战术趋势变化,其一是由于各队在传控打法大行其道之后,摆大巴招数相应愈发纯熟,使得破密集防守无强力中锋甚为困难;其二是拖后组织核心,已然不是列强信奉的主流思路,这是因为这个位置的能力被人重视之后,前场对它的压迫和遏制也越来越多,其本质也是传控打法被全面针对。而这两大趋势对应到德国队,则出现颇具讽刺性的一幕。

& H' ~1 E4 x& C6 R
德国拥有高中锋戈麦斯,但因为勒夫担心其速度慢,拿球后降低前场运转的效率,所以难以首发。但在遭遇密集防守时,戈麦斯作为桥头堡效果明显,可勒夫始终不愿重用。德国也拥有本届杯赛各强队中,唯一标准意义上的拖后组织核心克罗斯。三场比赛下来,克罗斯虽贡献过绝杀,但整体未能发挥出较好水准也是不争事实。
1 d7 L# i, Y5 w/ ?" Z
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国际战术趋势的变化。四年前,勒夫凭借改良到极致的德式传控引领世界。四年后,固执己见的他以相似打法吞下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足球运动的最大魅力之一,战术不断进化。

( l/ a4 }# v8 Y. q% i, \1 B$ x
6月28日 H组 塞内加尔对哥伦比亚
  h4 q% p/ P9 j% Y6 _  {% i
亚洲和非洲在小组赛最后一天迎来“生死日”。握有好局的塞内加尔再次马失前蹄,非洲五队全军覆没。通过本场的战术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非洲球队的痼疾所在。
' F& I" H' t  R
战术关键点1:塞内加尔进攻手段有效但有限
战术关键点2:哥伦比亚体系失衡
战术关键点3:西塞下半场战略失策

. _9 p4 ^- l7 O9 Y. S1 w4 V
塞内加尔重回442体系,库亚特终于获得首发机会,和盖耶镇守中场中路。马内和萨尔继续在边路先发,锋线和尼昂搭档的是凯塔-巴尔德。哥伦比亚延续了对阵波兰时的4231,J罗和金特罗联袂首发,但后腰组合再次做出调整,禁赛复出的卡洛斯-桑切斯搭档乌里维。
; j+ T# ]' d. s: I( a
开场之后,双方身体对抗激烈,但进攻方向和方式大为不同。塞内加尔主打左路,前锋和边锋不乏换位,但总体思路是边路形成突破后传中。哥伦比亚前15分钟猛攻右路,意在吸引对方防守注意力,然后把球打向J罗所在的左路。这是先佯攻一侧,然后利用球场宽度的战法。
4 x# b$ ~5 _' N0 a- F8 V* S/ {
但J罗状态糟糕,塞内加尔对此也有防范,导致哥伦比亚的进攻没有效果。此外,塞内加尔充分发挥了中场拦截优势,断球后快速反击。这种进攻确是塞内加尔所擅长,但也为对方所深知,所以实际创造的机会也不多。
* s; ^) E. l8 k
由于哥伦比亚很难顺利通过中场,所以他们在20分钟之后增加了长传,想利用法尔考作为支点,先在前场把球拿住。为了帮助球队完成攻防衔接,法尔考经常活动到边路接应。如此一来,消耗很大但效果很小。

/ J7 m: J- w. U% _
与此同时,J罗因伤下场,右侧的夸德拉多延续了小组赛阶段的一贯表现,站位靠前一味强突但无收效,左侧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导致球队进攻体系完全失衡。但塞内加尔也没有抓住机会。他们的进攻一是死打左路,二是猛冲边路,变化太少形不成更大威胁,虽居于主动但无法打开局面。
' _- O9 V& i) f- v
塞内加尔主帅西塞下半场开始做出重要调整,让球队阵线整体回收,如此一来导致态势出现逆转。一方面逼抢减少从而导致断球减少,断球之后的快速反击也就威胁减小;另一方面,哥伦比亚相应加强了前场逼抢,反而给塞内加尔整体组织和出球能力都一般的防线制造了一定麻烦。
5 D3 e  }- K$ [" A- d
虽然下半场佩克尔曼对哥伦比亚的阵型做出了一些改变,4231变成4123后,前场进攻兵力增加,阵线也十分靠前,但依靠阵地战创造的机会还是有限。只是塞内加尔一味收缩挨打,才让哥伦比亚最后通过定位球破门,此球也再度体现出他们盯人不紧的老毛病。
0 i, O# T# O; X
丢球之后塞内加尔才如梦方醒,集体前压提速,试图用急冲猛打尽快扳平。他们确实获得了几个机会,但在哥伦比亚顶住这波攻势后,就难再有作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塞内加尔进攻手段单一,没有打破密集防守的有效方法,最后只得望球兴叹。
7 E( x) Q3 v4 w4 |7 _
本场的战术转折点,是西塞错误判断了比赛形势。他过早让球队收缩,使得战略主动权易手。塞内加尔是一支擅打反击的球队,但反击的前提是中场的逼抢,而西塞的战术调整相当于基本放弃逼抢然后自废武功。

. E' X) j3 Z1 e, l; a* N
塞内加尔也是一支只擅长反击和传中的球队。他们的战术组合简单,推进方式和进攻方向很容易为对手所判断。如果比分领先,这种踢法的隐患尚不显露。如果形成僵局甚至比分落后,他们很容易就回天乏术。而在这一过程中,非洲球队不稳定和战术纪律性不强的问题也会随之显现。

8 j7 N2 b) ^3 H
哥伦比亚踢得并不比塞内加尔更好。J罗有伤状态不好,导致左路进攻失灵。但在他下场之后,左路已然隐形。这种不对称不平衡的进攻,正在深刻影响哥伦比亚淘汰赛阶段的前景,佩克尔曼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另出奇招。

# c4 w$ v, l( l% @; k5 ?
6月29日 G组 英格兰对比利时
8 n! e4 |/ U6 e2 m& O
诡异的小组赛头名争夺战,双方替补对替补,熟人见熟人,上演了一场黄牌和嘘声的比拼。由于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这场分析战术对抗意义不大。唯一值得重点看的,是两队在球员和阵型方面,能为淘汰赛提供多少变化空间。
) S2 l! x1 M# g; E: |
关键战术点1:英格兰的固定架构与比利时的弹性空间
关键战术点2:费莱尼前移后的战术价值
关键战术点3:英格兰另有深意?

/ T  R2 S, y" d8 G) T
英格兰更换8名首发,上一场的先发11人只有门将皮克福德、中卫斯通斯和中场洛夫图斯-奇克继续出战。比利时更换9名首发,只有守门员库尔图瓦和中后卫博亚塔连续出场。

7 `% g  F: t$ t: m0 v9 L( q
尽管双发是本届少有的坚持三后卫体系的球队,但本场的实际布阵有所不同。索思盖特换方不换药,依然是标准的352体系,甚至这场派出的三中卫和两翼卫要比原先的主力还更为标准。中前场的搭配方式和前两轮也完全一致,中场一点拖后两点向前,锋线一个中锋搭配一个速度快位置灵活的队友。
5 @- W3 C) |8 @; u# E
马丁内斯为比利时排出的则是一个不太规则的阵型,要点在于左右两翼的不对称,以及中前场球员位置的变化性。进攻时,阵型更像352,费莱尼顶上去和巴舒亚伊组成锋线。防守时,站位更接近451,两翼的小阿扎尔和沙兹利总会有一人后撤较深,退到边后卫的位置,他们之间也会换位。

% m5 f$ b9 G" h- p
这种特殊的排兵布阵,使得比利时的进攻组织方式产生很大变化。首先是登贝莱作为中场明确的拖后出球点出现,轻易不会插上。其次是费莱尼相当于二前锋,对球门的威胁更直接。然后是贾努扎伊和蒂耶勒曼的位置弹性,前者有时拉边,有时从肋部杀出,后者有时和登贝莱组成双后腰,有时也会积极前插。

, r  h" {" Z; e2 n1 @# O5 I7 z% s7 j* B+ P
英格兰进攻组织变化不大。整体摆出反击姿态,中路的过顶球打身后,德尔夫和洛夫图斯-奇克抓机会前插,前锋拉什福德回撤较多活动范围也较大。阵地战时,两个边后卫助攻提供宽地,瓦尔迪在禁区寻找战机。这是一套比较常规的打法。
/ z8 g" T6 V" m
上半场比利时的进攻威胁要大于英格兰。一方面,费莱尼靠前之后,使比利时的传中更具实际威力,同时压迫英格兰的三中卫。另一方面,中场球员位置变化很多又频繁插上,让对方不易盯防。

  N( ^, ]  \6 g! b7 x# N& m
英格兰的主要问题,一是缺少打阵地战的办法,二是德尔夫和洛夫图斯-奇克两人与林加德相比,对空间的利用能力较差,让拉什福德的扯动成为无用功。此外,英格兰的中场逼抢不到位,给了比利时较大的进攻空间。
9 d1 c) B' D7 D, j$ a. `0 M/ K
下半场伊始,比利时就通过这种空间获益。贾努扎伊在肋部很舒服地拿球,在对方不贴身紧逼的情况下一脚定乾坤。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比利时下半时的中前场位置变化更多,费莱尼回撤,蒂耶勒曼前压,贾努扎伊拉边,小阿扎尔和沙兹利穿插两肋,这些都让英格兰的防守顾此失彼。
" W1 w/ I9 v6 S7 j$ v% z7 H* q) ^3 w
英格兰的阵地战依旧亮点不多。无论是对球场宽度的利用,还是中前场的穿插跑动都做得不够。但他们利用比利时防线一次低级的站位错误,给拉什福德创造了单刀机会,但此球的被扑出估计又会让外界浮想联翩。

; A; x8 l$ ~9 x4 Z4 v. N
此后,英格兰加强了前场逼抢和中路渗透,又换上维尔贝克把阵型变成343。一番调整之后,终于打出一些能给对方制造麻烦的进攻。至于他们是发力过晚,还是另有深意,那就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揣测了。
6 V" R) Y* ~/ a' m( m1 R
比利时本场获胜,最大收获应该是中前场尝试了全新的组合方式。之前两场比赛,比利时进攻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边路兵力和质量优势在两边和两肋制造威胁。但中路的出球和渗透是他们的问题所在。

* k* j3 C% r! p3 i
今天比利时通过登贝莱的后撤解决出球问题,通过费莱尼的前压增加进攻支点。此人一上,两边的传中固然有了目标,对方防线受到压迫后,中路的机会也相应变多。围绕费莱尼和登贝莱的中轴线,球员们换位灵活,前插后撤范围很大,相比之前依靠个人突击提速的推进方式,整体性更强。
/ [4 \5 x+ S7 g% ]- I
至于英格兰,从媒体到球迷主要谈论的问题有三:红黄牌计算,上下半区,快乐足球。想必是三狮军团对于接下来战胜哥伦比亚已成竹在胸,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
作者:萧深​​​​​
2 T2 P4 r, S6 [8 d$ q! _" s)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4-11-30 14:56 , Processed in 0.04047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