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德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优秀的前锋组合,比如拜仁的盖德-穆勒和乌利-赫内斯,他们在1971/72赛季联手打入53球;后来2008/09赛季的哲科和格拉菲特组合打破了他们的纪录,共打入54球。类似的著名组合还有,1987/88赛季斯图加特的克林斯曼和弗里茨-瓦尔特打入35球,1984/85赛季不莱梅的诺伊巴特和沃勒尔打入39球,2000/01赛季沙尔克04的桑德和姆彭萨打入35球,2003/04赛季埃尔顿和克拉什尼奇打入41球。
7 E3 a b/ F5 R! B0 ~5 I: c ?$ G( @% g% a6 B
但是纵观当今德甲,双前锋组合几乎绝迹,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现代足球发展很快,阵型变化也比以往复杂得多。目前国际足坛比较流行的是4-2-3-1(4-5-1)阵型,从2006年世界杯开始逐渐在欧洲足坛流行。这种打法只设置一名中锋,但具体实施时还会有多种变化,以下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做具体分析。
' p1 P+ p% z/ i
4 {* B# ~* O9 i( l# I) G- e0 O拜仁慕尼黑——前场四重奏
" H' \5 V* [( ^0 A# p t! x* S+ h$ x. m; A
拜仁的4-2-3-1打法是目前德甲中使用最熟练也最成熟的。在中场的“2”上设置两名球员,分别担任攻防枢纽和防守型后腰;中前场三名球员,分别为中间的前腰(所谓的十号球员)以及两边的双边锋,最前面的戈麦斯是经典的强力型中锋。这是阵型的初始状态,但真正在进攻的时候,拜仁前场队员完全不局限于阵型的设置 ,前场四个人戈麦斯、穆勒(或是托尼克罗斯)、罗本以及里贝里互相交叉换位,并没有明确的左中右之分。中锋戈麦斯更多充当进攻桥头堡作用,通过和队友配合寻找机会。; H A' X j6 `* ?& H% ?% ^3 s8 ?
$ h; b8 u; S, H/ h5 R# d z: J2 A不过拜仁的两个边锋不太好配合,里贝里和罗本都属于个人盘带能力很强的球员,更习惯带球突破到中路射门得分,而很少边路传中给中锋。如果面对阵型压缩很紧的对手,比如汉诺威和门兴,他们俩就缺少冲刺和突破的空间,拜仁的进攻也就陷入停滞。有时候拜仁会安排中间的托尼斯或者穆勒位置前提,充当影子前锋,增加攻击性。
8 m K7 b# @; O$ t
* Z0 T! k0 x+ ^9 B+ l" k多特蒙德——单箭头多中场
( m, h9 ]' b3 z* r9 ^: \% F/ s( f( o
多特蒙德队原本的双前锋体系因为巴里奥斯的受伤而崩溃,上赛季巴里奥斯是多特队中最佳射手,他和莱万多夫斯基的组合在德甲威风八面。不过那时多特名义上是双前锋,实际上还是一前一后,巴里奥斯顶在前面做单箭头,莱万多夫斯基在巴里奥斯身后。本赛季初由于巴里奥斯受伤,多特蒙德直接拿掉一个前锋,让莱万多夫斯基提前打单前锋,而在中场增加人员,改打4-1-4-1阵型,发现效果不错。即使巴里奥斯伤愈后,偶尔和莱万多夫斯基搭档出场球队也不会打双前锋,莱万的位置会拖后更接近中场。- j4 z% q( g' x. p
/ B2 [" m$ `# `4 ^. r
多特蒙德发现球队改打单前锋后,中场人数可以增加,反而更适合他们的技术流控制型打法,其中场控球时间和创造出的射门机会都大大超过对手。本赛季沙欣出走后多特中场控制力不如上赛季,而且在香川真司状态下降,格策遭到对手更多盯防的情况下,增强中场人数也对球队更有利。
1 n8 r+ p, M# R7 {* K, Q: q* I#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