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寅:排球职业化历经16年仍原地踏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经的新闻,今天的历史。/ W& V) t- \. h9 z( C& x( i3 r9 _" ~

- \/ c1 l+ F0 I0 k# |    作为中国排协机关刊物的《中国排球》杂志,它的有生之年曾详细记录了中国排球联赛发展的一段历史。: Y+ R' H( T* H$ _* K. n, R

0 R& T! O( W  K# m9 H    翻看当年的新闻我们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排球联赛还是新生事物的年代,项目的管理者们也曾经励精图治,满怀雄心,充满热情过。3 `. S& Q4 Z$ r# y3 @5 f

+ n2 G) x) q- G    在开展排球联赛的前三年,《中国排球》杂志几乎每期都有探讨中国排球职业化的文章,管理者们不仅在积极思考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激活排球联赛,提高竞技水平,而且总是适时地推出相关政策,从赛制改革到赛风要求,从搞活市场到促进人员流动,那个时候,“职业化”是关键词,推进改革是主旋律。2 D( U0 m$ J% _$ L# a7 i8 e6 o9 o9 z9 R
: k( e2 d3 L7 ~% L2 ^
    “曾经有着骄傲的战绩,一度代表世界排球发展潮流的中国排球,近些年来似乎总在低谷中徘徊。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我国排球实行的专业化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借鉴国外排球职业化及中国足球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国排球应顺应国际国内潮流,抓住契机,进行体制改革,走职业化道路,是促使中国    排球运动重现辉煌的必由选择。”这是发表在1996年第二期《中国排球》杂志上题为《排球职业化势在必行》的文章开篇,作者肯定没有想到,他17年前写在文中的字字句句用来拿来评说现在竟也毫无违和感。
" C: @5 ?7 u  U/ P& v* [4 a) u2 R  J( s# q
    换句话说,17年前,中国排球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此后也一度做出过非常积极的尝试和努力,但受到管理者指导思想、价值取向的影响,加上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得改革的步子越走越小,每前进一步往往要付出后退两步的代价。以至于17年后的今天,我们热议的仍是当年的旧话题,中国排球的职业化历程付出了16年光阴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
, U( b) e  Y# [  \$ Y2 p' g* Z0 S7 P
( v2 C' j5 T2 a/ H& d6 W
    说起中国排球锐意推进改革、项目管理者意气风发那几年,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高沈阳,他是前国家体委排球处处长,中国排协秘书长,1997年排管中心成立后曾担任中心副主任,后调任网球中心副主任直至2010年退休。
4 t' @0 L+ O; o
- i, B/ \( h# R3 X0 v2 _5 e* w    高沈阳1995年7月调到排球处工作,那正是中国体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足球已经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怎么办?高沈阳上任之初,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排球协会主席的袁伟民给他出了这么一道题。高沈阳为此做了很多调研,他还专门拜访了领导足球职业化试点的足协副主席王俊生和许放,详细了解了足球推动职业化的举措和经验,不久后他又把王俊生请到排协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讨中国排球的出路。' c7 H! {' P2 G, i

, I, W& r( F6 z  a: N    高沈阳上任后观摩的第一项赛事,是在江西南昌举办的1995年全国锦标赛。
! a/ r; m# G; b3 f# c6 G
, ?; h* V0 c" b6 i# H1 F. Y6 a* h    “环顾四周观众席都是空的,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再对比人家足球改革之后球市的火爆,我压力是很大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对国情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但可以肯定的是排球在传统体制下肯定走不下去了,需要改变。”在比赛现场,高沈阳认识了唯一前去报道比赛的记者杨玛琍,无独有偶,杨玛琍也用“排球如果再不改变,就很难生存”来形容当年排球改革的迫切性。7 s1 [2 G/ S* S5 B+ p, b5 }( |5 U
! B# i6 A% p0 T

" {% W9 W0 s( b- j& O    这里必须要交代一下当时中国社会的大背景,在那个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年代,体育已经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投入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政府投入越来越少,同为三大球,足球篮球已经开始下海试水并初见成效,同样投入多,产出慢,金牌少的排球受到的冲击也很大。当时,中国女排正处于“五连冠”之后的低谷中,接连两度更换主教练,成绩一路下滑,不仅在世界大赛上名落孙山,连亚洲冠军也拱手让出。幸有袁伟民出面请回郎平执教中国女排,才算给低谷中的中国排球注入一剂强心剂。在国内赛场,最高水平的比赛也没有观众捧场,运动员面临收入低、没出路的双重困难。受此影响,打排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人才基础越发薄弱……& G  M# ]* b( K) @1 O9 z
& W0 v9 u9 U3 \, N5 S# ^+ V6 P( O8 [
     “我们当时的主导思想是,在市场经济的地位已经确立的前提之下,我们搞俱乐部联赛,要把封闭的比赛包装成公开的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只要这样才能把局面搞活。想让这个新鲜事物生存下去,那就要打破一些传统,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人才必须要流动,只有流动才能相对平衡,越平衡竞争会越激烈,比赛越好看。观众爱看,球市好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但是想让人员流动有个全运会的问题,全运会对于地方来说比奥运会还重要,所以如何既能保证地方的利益又要把这潭水整活了,这就需要政策来引导。”高沈阳并不认为当时中国排球界的想法有多么成熟,但是改革的方向已定,决心已定,重要的就在接下来的行动了。
! @* y; S# ]$ ^" u0 F6 B2 i5 t! ^! n0 H7 _; N4 f
    1996年4月底,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排球竞赛工作会议上,中国排球的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会议确定了以实行主客场制为突破口的联赛改革方案。“天津会议”后来被排球界内部看作是排球的“红山口会议”,不难看出这次会议对中国排球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s! |  \# F% {! A% V$ @# N4 C- x# s
: s/ s* t, D5 F3 u) T1 U# t9 ?& v5 J
    1996年12月21日,首届中国排球联赛在南京正式启动,赛事名称没有冠以“职业”二字,也没有人确信最终是否能搞成意大利那样的纯职业联赛,但是这一年被公认为是中国排球改革的元年,也是中国排球联赛的元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4-6-30 04:48 , Processed in 0.05780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