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u8 @* C" R) N3 j4 z0 w9 I# c2 s( E+ a m0 o2 V
1、随前动作: 9 b5 l) Y; r$ \! I' P* ` # p2 |% r H5 n; i- s% D 5 u: A9 E3 S. d8 E 踢球的随前动作,是要求脚与球接触时踢球腿仍以触球时的同样摆动速度继续前摆和送髋。球是弹性体,用脚踢球时脚与球并不是触到即离开,而是经过一个时间,尽管其时间极短。% s4 m; K1 L. |$ s: X
) E# @) T% `! f* b. V0 ` 1 r+ `" t. _& K3 c4 y
$ P7 a, M5 L3 w0 ~
如果用30米/秒的摆腿速度踢球(标准气压的比赛用球)时,脚楔入球体约6~7厘米,球由静止状态转入运动状态,与此同时踢球脚仍以触球时同样的速度继续前摆,此时脚面紧贴球体,由于弹性体的球凹陷时内压增大,球又以极快的速度从凹隐恢复原状给紧贴球体的脚面以反作用力,虽然这个反作用力不会对击球刹那以同样速度继续前摆的脚发生降低摆速的影响,然而却对尚未达到最高速度的球自身运动速度起着进一步加快的作用,同时还影响出球的准确性。: d4 b: d6 [- L" K
! R# l/ U) r% Y0 H% s# V. L
- k0 h8 r+ l% z
- W' |2 d o0 f1 N 随着球速增大,脚速降低,球、脚分离。这时继续做随前动作对球的运动已不再发生任何作用,但是却能加长脚落地时的步幅,因而必能产生制动效果。从而达到逐渐缓和前惯性的作用。 % @8 P4 f' F# x5 B4 ^4 Q4 X- s6 s. t( p
: s7 J- U4 K0 ]; h% F$ P/ |
相反,如果踢球脚触球就立即集止前摆和送髋,那就必然是在击球之前就开始减小用力。这样不仅踢球腿的摆速会降低,同时还会对快速前移的整个身体起着减速的影响,导致影响球速。总之,踢球的随前动作是影响踢球力量和出球准确性的完整踢球动作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训练中必须给予应有的应视。 2 y- h* B0 A' T4 ~* W9 ?/ E2 O7 T+ l$ I8 U6 y
; L) P% v- \( Z1 p+ X! z . W: [& Q0 P2 ] 2、支撑: 3 G7 I; G7 Y4 j* W. a7 t8 [8 F ) x# b; U6 W4 A5 z$ S6 \* F ; }, u( g9 }& A 支撑是指在踢球过程中支持脚的力量、踏地方法、足尖方向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动作。它的作用主要是移动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使踢球腿得以协调发力。5 O/ U. y9 I X" l* r5 k7 M
7 d4 j7 V0 X9 _0 V5 k. o! |% z" }9 R1 n+ A
① 支持脚的位置:是指支持脚与球的距离而言。支持脚的位置对踢球运作的协调性、脚触球部位的准确性和踢出去球的高度、性能和力量有很大关系。 3 t3 V0 y. ]: A& G1 d( r8 N% \* E$ n. G; J7 U/ J' c
* r" l& @& f/ L" U; v$ I/ E4 I 支持脚踏地的前后距离直接关系到球踢出去的高度。当要踢出低平球(包括地滚球)时,为能有效地控制出球高度和加大踢球力量,支持脚在踏地时,足尖一般落在球的后沿延长线上。 0 o4 K* [( l1 e1 g D' Z h) W6 G4 D
2 f5 {* d2 T$ g. R 3、助跑:" ^! _ ^, G Z8 Q' ]9 ~! c
) ~1 p1 M; n; A) R J9 j/ |' Q. x' a
: Y" P0 L$ u! H
助跑是指运动员在踢球前的几步跑动。它的作用是使身体获得一定的前移速度并能调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以利于支持脚处于正确的位置和增加击球力量。助跑最后一步,步幅应适当加大。为增大踢球的摆幅、制动身体前冲和提高踢球的准确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助跑分直线和斜线两种,助跑方向和出球方向相同的称直线助跑;助跑方向和出球方向成交叉的称斜线助跑。 / a! x3 ]/ v. T! n. Y) t% L/ ^; j # O" U, Q( `% k0 `" i% p - g1 j2 ? l0 p/ a" P$ L 如脚背正面踢球的助跑,大多数是在要求出球力量大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要想使踢出的球获得最大的运动速度,就必须在比赛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在踢球前有尽可能快的助跑,使运动员的身体获得一个较快的前移速度,并把这个速度尽量多地传递给踢球脚的摆动上,从而增加击球的速度和力量。, f' r- @3 s$ | r% v+ ~& S
* \" n5 H5 D/ j- Y n6 b ; y8 R2 ^* O9 m8 r8 V+ e$ @3 c3 d5 d% Q x3 D
助跑最后一步要加大,就是要使踢球腿的摆幅增大,同时又使髋、膝关节前移的距离加长,从而为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在激烈地对抗比赛中来球的情况是复杂的,运动员能否把助跑以及加快摆腿所获得的速度都作用在球上,它的关键是踢球时的支持脚必须能够处于所需要的正确位置。而这个正确位置的取得也需要通过助跑来调整,才能达到踢球脚准确地触到球,并且充分发挥前面已经获得的全部力量。 ) n: n9 Z J& O/ K% C) \. r
5 \2 {' X/ b3 t8 {: { 1 I0 _6 e* E Q( c6 D% D% q 击球是踢球动作的核心。助跑、支撑和摆腿等动作的完成都是为了保证准确的击球。它包括击球时间、击球点和在击球刹那的动作表现。 3 |' _8 [8 P, H m4 d$ y X* s+ ]; t: l% A, j* ^; A& {3 K/ K
$ x0 A p! }3 m. V5 V 脚触球包括脚的部位和球的部位两个因素,但并不是它的全部含义。脚触球还包含击球刹那踝关节的动作。脚触球是决定出球准确性的重要球节,也是影响出球力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踢球时脚的部位和球的部位都是正确的,并且踢球的作用力通过球心,球就会依照作用给球的力量飞向预定的目标。 . V0 z/ y! H- | z . R# e, e: E' N: _2 w- S: x/ u& H* b/ s5 X( S7 H9 Q0 S. m' s
用脚背正面踢球时,脚的部位应是第一、二、三楔骨和跖骨末端部分,球的部位应是球的后中部,这是脚背正面踢球时,脚触球的理想部位。因为楔骨是脚背突起部分,与圆形的球体碰撞、接触面比较小,因而力量集中(脚特大者多是跖骨底和跖骨背部)。1 m7 B' Q" E( m+ C8 B* C
3 M/ @* Y7 y. G* M3 W. D b& Z |" |; l9 R
由于伸大腿屈小腿,此时臀大肌和大腿伸肌如: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腹肌参加收缩,使前摆的大腿屈肌的初长度被拉长。从而为增大踢球腿的摆幅,加快摆速积蓄了能量。 * }2 p) t' T5 {1 ^ W; _$ q7 O. n6 Z+ v" ~1 K/ {, ^# L# @7 S
然而,这时小腿的曲屈还达不到理想的限度,这是由于在伸大腿的同时屈小腿,股后的多关节肌同时作用于两个关节,而产生张力不足,也就是主动不足,与此同时,大腿前肌群的多关节肌则产生了被动不足。但是当大腿开始前摆之后,股后肌只做小腿曲,股前的对抗肌就能充分在膝关节处被拉长。 : ]% j+ w: G. Q N- B# C 3 q1 X( V$ e$ r+ l0 s$ ?8 O |& q . N8 S6 R1 [" [4 v4 n4 M
6 \) v, E5 n5 T/ P1 r 因而股四头肌能集中发力于伸膝动作,这就为小腿做爆发式摆动创造了高速有力量的条件。为了增大踢球腿摆动的加速度,小腿要随着大腿前摆直到垂直于地面时应继续加深曲屈,以增大摆动角,这是必须注意的重要的动作。- {5 N) ~. T3 h) z4 k6 G' k) R
5 t$ ?% E* o6 l& ^ A
0 A. K3 w. k. f3 F4 a
踢球腿的前摆应在支撑脚着地的同时,以大腿带动曲屈的小腿绕前移的髋关节的额状轴,由后向前快速摆动,当膝盖摆到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则绕快速前移的膝关节的横轴(同时大腿绕髋关节的横轴)做爆发式的前摆,从而达到膝盖处在球的正上方时击球。. d/ V1 a+ p! }7 U2 o9 e
8 M% _4 D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