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 u; d& S: M; D( _重油烧麦要来我们汉口吃,去找严氏,他们家许多年来一直把持着重油烧麦的正宗与名声。严氏最好的几家,每天都要排队,少说得等上20分钟半小时,你才能走到店面跟前。只见店中六、七个人伏在案板之上,有的在擀皮,有的人在包馅。- Y+ u5 z1 D% F+ J9 F
v3 y/ u/ c$ `7 |4 D3 {% z我们的烧麦是糯米烧麦,名头中有“重油”二字,特色就在馅料中。需要用肥肉炸取猪油,小指甲盖大的瘦肉丁和香菇丁红烧,再加上极大量的黑胡椒粉以及大量的小葱末,与糯米混合,才能做成。其重点是胡椒放得舍不舍得,香菇红烧肉做得够不够味,猪油给得恰不恰到。 ( N2 i: D: x3 E6 V" c7 _8 ~3 g+ |% E& v Q2 m% h
等你走近了蒸笼,就可看见伙计的动作了。只见他把一个个洗净的白瓷盘码在笼屉顶上,这是要用蒸汽把盘子烫热,如若不然猪油会凝固在上面,让人恶心。蒸制的过程当中,要开盖洒水,以免烧麦顶端蒸得过干。待他从高高的一摞笼屉上取下正好的那一屉时,好戏就开始了。5 }' @% ^+ M; F! a
8 y1 L- h; H- D5 O+ h. W4 m只见那笼屉宽一米有余,伙计按一按沾水的抹布,赤裸的双手于蒸汽氤氲中如蝴蝶翻飞,将烧麦拾入烫手的瓷盘当中。刚出锅的烧麦,蕴藏着急火烧出的蒸汽带来的温度,伙计为啥要光着手拿呢?重油烧麦的皮薄如农历二月的韭菜叶,几近透光,其馅料就像十月怀胎的孩子急着出世,这时你要是用双筷子去夹,必然惹得皮破馅落;烧麦顶端的口并未封死,拿铲子或是勺去盛,即使躲过了火山喷发,也难逃热油满溢;加上笼屉中的松针常会黏附于烧麦之上,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工具比得上双手灵活。3 K3 z6 Q2 k6 Y
& O6 @1 F6 F6 z. @
买到烧麦,就的开吃了。此物不宜带走,最好找个座坐下来吃——有两个原因:一来满是猪油的东西,冷了腻得没法吃,二来烧麦必须配茶解腻,而烧麦店是提供免费的大碗茶的。这茶最讲究的地方就是太不讲究了,喝的是大叶子的花红茶,要热要大碗。 & O" e7 O7 z+ M' l( D. ]- V 3 j) {1 ~1 n6 R重油烧麦不是精细吃食,不能像吃螃蟹那样慢慢品,就得大口大口的吞食。待一大快烧麦咬入口中,小葱的香味,胡椒浓郁的辛辣,猪油的丰腴,瘦肉块的嚼头,香菇似肉非肉的口感,加上米饭的软糯面皮的韧劲混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口花红茶,直教人大呼过瘾。: L$ Y$ `* ^4 Y4 @6 M0 p
# r/ ~. A4 h$ \+ m6 c若是在寒冬的清晨这么来上一套,胡椒和热茶能让你冒汗,肉丁、猪油与糯米能让你腹内充实,如此便可一早上不怕武汉刺骨的湿冷。如果你吃完没擦干净嘴巴就走上街头,嘴唇上马上会凝出一层薄薄的猪油,就好像是唇膏一般!何其快哉!* X3 N, a2 E+ l( N( u/ b6 b
! Y. v1 D# V5 F4 E* X& F0 m
要说糯米,武汉小吃里还有个更有名的食物主料也是糯米,那就是豆皮,三鲜豆皮。这三鲜豆皮名里带个“豆”字,但通身却看不到豆子。反而材料里糯米占了绝大多数。, O" v- e7 E' e$ b
/ T3 R. A! s ?
看好的师傅做豆皮是种享受。只见一口直径约有一米五的大铁锅架在火上,待锅烧热,师傅便往锅里倒入乳白色的豆面糊糊,摊作薄皮——这便是“豆皮”一名的由来。这一层薄薄的皮也有讲究,做得好的,要用黄豆、绿豆、面粉和米粉打成糊糊,味道才香。待豆皮摊好,师傅会往其上刷上鸡蛋液,豆皮金黄的外表就是这样来的。+ h! F8 O# G: j5 V8 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