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标题: 借枪里用的歪把子机枪图片及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笑的钢铁战士    时间: 2012-2-21 16:46
标题: 借枪里用的歪把子机枪图片及简介
日本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其俗称"歪把子'机枪的來由是因为此机枪的枪托弧形像鹅脖子一样折向一边, 故俗称歪把子轻机关枪
2 p7 h) n" @1 `5 n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 \" A  M# \! q. o5 w; C' z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 T) d- }, b. C( g% p5 q0 Q/ j% W" S1 q口径:6.5mm / E' h5 r; E6 f  H4 M+ N
供弹方式:弹斗供弹 # B" z0 w7 c$ m# p! _
有效射程:3000米
6 R. a/ D; K: A4 Y/ y# e& ^: a( {+ O6 @弹夹装弹:30发
2 N2 S' n3 [* ?; t! k1 e射速:500发/分
/ G; M. r( ]0 x' L( ?) V简介:1922年(大正11年)研制,弹药可与38式步枪通用。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易出故障,装弹较费力。因其枪托弧形折向一边故称“歪把子”机枪。理论上只要有副射手不断向弹斗中装填5发的弹夹,就可以象重机枪一样持续发射,但实战中故障太多,而且存在枪管过热的问题。
  V% {7 K3 W) Z: `日本南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枪(Nambu Type 11 Shiki Kikanju), 于大正十一年(1922)采用, 使用弹斗进弹, 容量为6个5发桥夹, 可用标准三八式步枪之6.5子弹或减装之轻机枪弹。 在子弹进膛前, 有油刷附于弹斗上, 以供润滑子弹, 否则会引起退壳失败。
) y, N! z9 O; V% m4 K3 u! Z/ P1 P* F, g0 m: S  G8 Y
  由于枪托弧形像鹅脖子一样折向一边, 故俗称歪把子轻机关枪, 抗战至韩战, 中共敌后游击队、 解放军都曾大量使用。 该枪在理论上, 可以与步兵使用相同弹药, 十分方便, 副射手可以将步兵用的桥夹投入弹斗内, 即可射击。 实际上应用起来, 持续射击下, 枪管很快过热, 又不能换枪管, 射击必须中断。 而弹斗机件复杂, 常常故障。 因此虽然是个破天荒的好主意, 后来连日本人自己也不曾再用。
! S6 C. i4 U: C3 l# h% K7 {
; E8 E9 d( P9 @7 l3 p' k! T
. c0 i2 O/ A3 X4 K/ Q( i, T6 X" H( N; r3 U1 P- l9 H, L
  k2 {4 X5 `8 }! @& w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3 B. N  v* Z& B, @5 h: O$ P* [. u* Z

9 d% _% E6 [! q6 T$ _! C简介背景# g5 _7 I4 c1 R  H4 Q$ {
结构事倍功半性能数据2 k8 g( H! w( |0 w8 k

3 ~7 ?8 R2 ?' ~5 ]# P8 \6 @7 p+ ~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考虑到连发情况下枪管的寿命,使用的是减装药的机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仿效法国“哈奇开斯”(Hotchkiss) 用润滑油润滑子弹,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共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 D4 R( e& I- p& q' o+ ]

' u6 a! X- y# i背景
  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在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型轻机枪。“歪把子”是中国给日军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在当年中国一般老百姓当中,说得清日本鬼子武器型号、年式的虽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歪把子”这个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 ^+ y) a5 D. y" ^6 z
  “歪把子”如此与众不同首先要从当时日军对一线步兵班、组支持武器的战术使命和战术要求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出现了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军事思想变革的风潮。日本为了增强一线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欧美列强军队的做法,日本开始为步兵班、组设计一型由1~2人操作使用的自动武器——轻机枪。日本陆军对这一型轻机枪的总体战技要求,至少做了如下考虑:   首先,自动武器编入班、组,必定增大一线步兵的弹药消耗量,因此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弹药保障问题。在此之前,日本陆军一线步兵的班、组没有装备过自动武器,都是使用手动“三零”式步枪或“三八”式步枪。弹药保障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弹药的数量问题,即要确保“够用”;其二是弹药的型号问题,即要确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确保“弹药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枪和机枪使用同一种枪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中弹药保障的方便性。  其次,日本陆军还进一步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弹药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从来没有散弹包装的,而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  在当时强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应该说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观念,当然也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观念。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机枪作为自动武器,要能通用步枪这支非自动武器的5发弹夹,这就必须实现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须具有一个能够承载和储放步枪5发弹夹的平台;其二,必须能够满足机枪自动射击的要求,并能把步枪弹夹式供弹具上的枪弹连续不断地送入进弹位置。围绕军方的战技要求,打造出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轻机枪。5 m) g0 k/ O* R3 l9 X

5 s7 {7 n; R) H* L" z1 I( N' M" r0 |+ i4 n: q  q- t* ~
结构
  “歪把子”的结构设计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遵从并且创造性地实现军方对战技性能的要求;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枪械原理。  在自动方式上,“歪把子”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其自动机组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  “歪把子”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轻机枪,主要是在供弹方式上独树一帜,这是“歪把子”最大的特色所在。对于使用5发弹夹的非自动步枪来说,其装、退弹的程序是在完全手动的情况下完成的:要自动地完成使用弹夹装填发射的程序,就必须解决自动地向枪内压弹和自动地把空弹夹排出来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不断地重复以适应机枪连续发射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一定的火力持续性,供弹装置必须一次放入数个装满5发枪弹的弹夹,而且又必须逐个弹夹压弹,一发一发地进膛。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既各自做功又密不可分,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弹系统出现故障。为了达到战技要求,“歪把子”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在这个“漏斗”的前面,装有一个带弹簧轴的压弹盖板,当要向“漏斗”中装入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入6个弹夹,然后扳回压弹盖板,使“漏斗”中的枪弹被盖板压住。既可确保枪弹不致从 “漏斗”中掉落出来,又可使枪弹稳固地保持在进弹位置上。接下来,就该解决连续向枪内压弹的问题了。在这一个环节上,应该说“歪把子”成功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弹链供弹机枪的供弹原理。在“歪把子”的枪机框上,开了一个斜向导槽,“漏斗”底部的拨弹臂凸块置于斜向导槽之中。当拉动枪机(包括枪机在射击中前后往复运动)时,拨弹臂凸块在枪机框斜向导槽的作用下,随之做横向往复运动,拨弹臂上的拨弹齿则将弹夹上的枪弹不断地拨压到进弹口部,枪机复进时,推弹上膛击发。由于弹夹被“漏斗”两侧壁限制不能左右移动,故当拨弹臂向枪内拨弹时,空弹夹被留在“漏斗”之中,当最上面的弹夹的枪弹在自身质量和压弹盖板的压迫下进入进弹位置时,最下面的空弹夹则从“漏斗”下面的开口中漏出。事实上,“歪把子”供弹机构“上压、横进、前推、下漏”供弹过程 的协调和默契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循环机械运动。从“歪把子”的这种极为繁琐、复杂的供弹方式,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日军的教条和刻板。据美军记录,歪把子机枪质量较好者能连续射击500发不出故障.  尽管“歪把子”实现了日本陆军基于战斗弹药保障的思想,但却牺牲了一挺轻机枪在战斗使用方面的整体性能。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一句中国俗语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可靠性则越糟。“歪把子”采用的这种供弹方式,结构与动作过于复杂。而这种机构动作的高复杂性,同时也就埋下了高故障率的隐忧。首先,“歪把子”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先是在中国东北地区低温严寒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于是采取了把油壶装在装弹机旁边,随时为机件和枪弹涂油的办法来保持可靠性的办法,这在世界其它国家的枪械中是很少见的;后来在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连油壶也无济于事了。事实上,“歪把子”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其次,采用这种供弹方式,使“歪把子”的人机工程极为恶化。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枪弹从弹夹上一发一发地拨进弹膛,必须在弹膛旁边的输弹线路上,拥有不少于5发 6.5mm步枪弹底缘直径之和的一段距离,为此,能够盛装6个弹夹的枪弹的装弹机,只能偏置于枪身轴线的一侧(“歪把子”装弹机的外沿至枪身轴线的横向尺寸约不小于100mm)。轻机枪在一线步兵班、组中是使用最频繁、使用强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机枪人机工程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战斗效能的发挥以及战场生存能力的强弱。“歪把子”在人机工程方面的问题较多:   (1) “歪把子”在战斗使用中装弹程序复杂,动作拖泥带水,对副射手的依赖性大。本来,日本陆军坚持采用步枪弹夹供弹的理念,原本是出于方便战斗使用的初衷。例如,可以利用射击间隙,及时把“漏斗”补满。这一点乍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但全面地来看,则颇为牵强。按日军教范的动作规定,装枪弹时,射手右手握枪颈,左手打开装弹机压弹盖板;副射手位于机枪左侧,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从弹箱中取2~3个弹夹(弹头朝前、弹夹朝后),使弹夹底边对齐后装入装弹机(“漏斗”)中,并使弹夹与装弹机(“漏斗”)后沿对齐,装入5~6个弹夹后,扳回压弹盖板。想必不难从上述动作要领中感到“歪把子”装弹动作的繁缛。倘若是在夜间或是情况紧急条件下补充装弹,在冲击或在炮火下运动之时,副射手没跟上来或者伤亡,很难不乱方寸。  (2) “歪把子”的两脚架过长,火线过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于发扬火力,正、副射手位置过于紧密,战场生存能力弱。机枪的火线高度,是指机枪脚架架于地面时,枪管轴线垂直于地面的距离。“歪把子”的两脚架的架杆较长,以致其火线高度达400mm,因此比一般机枪的火线都要高(通常机枪的火线高度不超过300mm,而且大多数是尽可能降低火线高度)。由于装弹机的位置业已确定,两脚架只有靠前配置才能避免与装弹机相互干涉,再加上脚架偏长,火线偏高,这样一来虽然对打仰角射击有利,但对打平射特别是打俯角射击就极为不利,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老高,才能构成瞄准线。战斗中,在一线战场上,作为步兵中的主要武器,机枪往往是对方集中打击和首先消灭的目标,特别是在非自动武器占主导地位的早期战场上,机枪对对方的威胁很大,因此被对方打掉的危险也很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对付日军“歪把子”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专等“漏斗”枪弹打完,立刻反击过去一个“排子枪”,甚至“手榴弹”。顺便说一句,尽管“歪把子”与“三八大盖”使用一样的枪弹,打起来枪声却比“三八大盖”响得多,加上它射速不快,在众枪炮声中格外引人注意,因此常常成为抗日军民判断战场情况和态势巧用兵力的一个要素。  (3) “歪把子”全枪的结构布局,都是以服从于使用步枪弹夹供弹这一陆军的要求出发的,因此其它一切布局问题都围绕装弹机甚至让位于装弹机。由于装弹机偏于枪身轴线左边配置,造成了以下缺陷:一是全枪质心偏左,连续射击时,射手始终要有一个向右正枪的“劲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射弹会越来越偏左;二是迫使瞄具右置。一般枪械的瞄具,通常配置在枪身轴线的正中间或者配置在枪身轴线的左侧,这样比较适配人的头、颈、眼和脸颊的人体工程。瞄具偏右配置,人的头颈就要歪过去才能瞄准,于是就权宜之计地把枪颈向右歪,“歪把子” 冠名由此而来;三是导致了操枪的别扭和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扛枪时,“歪把子”的装弹机压迫右肩,枪面会向右翻转,须向左拿着劲儿才行。如果把“歪把子”扛在左肩上,由于装弹机碍事,而且枪身不能完全搭在肩上;②“歪把子”没有提把,不便于快速提枪行进,机枪又比步枪粗大许多,不能直接握着枪身,故常常只能取扛枪或端枪姿势。长时间端着一挺10多千克的机枪,而且其质心又在装弹机之前,臂、肩、颈、腰之疲劳,是可想而知;③“歪把子”的前、后背带环都设在枪的右边,而且在背枪或挎枪时得把装弹机翻向上或倒向下,十分别扭; ④端枪射击时副射手被射手左侧遮挡,补充装弹困难,往往是端着枪打完枪弹后,需要把枪放下来装填枪弹;⑤“歪把子”的“鱼尾”形枪托,与整枪造型搭配起来倒也协调,不过在抵肩据枪射击时,托底板的突出部正好抵在射手的右锁骨上;⑥“歪把子”枪管上的散热片外径过粗,致使枪的质量无端地增加了不少。由于没有设置提把或前护手之类的部件,枪管打热了之后手就没有地方抓握,所以“歪把子”出厂时,权宜之计地在它的枪管散热片上包了一个防烫灼帆布套;⑦“歪把子”的两脚架是全枪最不可理喻的地方之一,其脚头用驻栓连接在脚头环上,既没有收折定位,又没有支撑定位,操枪过程中,两根脚架会随着惯性“叮当” 乱甩,架枪时,常常会因一只脚歪斜架不住枪。  总的来说,“歪把子”是一挺独具特色的机枪,但不是一挺十分优秀的机枪。最终还是被弹匣供弹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所取代。抗日战争中,中国抗日军民也很看重缴获的“歪把子”因为直到建国为止,机枪的数量都不够需要,后来正规部队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就倾向于淘汰“歪把子”供给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日军后来想用九六式6.5mm轻机枪逐渐取代“歪把子”的地位但始终未完成,在日军中它使用到了投降为止,在中国军队中它一直用到了朝鲜战争时。“歪把子”充分显示了日本较早时期枪械技术方面颇为“独异怪辟”的特点……  操作:自动   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v! U7 I6 B0 l2 t
(, 下载次数: 22)
; T: ^! u; D- g2 a1 c/ b3 L2 J4 J3 W! C* }: [$ N& ~
0 x, F. C, O5 w: j$ J1 ?8 ^7 L& v

# c+ @3 ]2 k6 W( l, e% E6 ^
* ?( w; f/ ]- C8 S 该贴已经同步到 微笑的钢铁战士的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22 13:21
日本那个时段的武器其实很差劲的,据说王八盒子的子弹壳有时会向上弹起2米高,可惜那时中国的武器更差
作者: 寂寞如烟    时间: 2012-2-22 18:31
中国的轻机枪呢?
作者: 伯仲叔季    时间: 2012-2-23 12:55
那个时候中国有机枪吗?% V5 A1 p* n: }8 _7 u- x6 A7 g% H/ ]: W
好象进口了很多德国的马克沁机枪吧,国产的怕没有吧




欢迎光临 巴西足球网 (https://baxi.tv/)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