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0 P1 u3 J6 E* U: E' V) G0 v( K, ~回首世界杯历史,欧洲与南美的对抗,是世界杯交战史上永远的话题,即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亚非足球水平也很难达到与欧美全面对抗的水平。本届杯赛上,欧美抗衡一如既往地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所谓“南美艺术流”,正是与“欧洲力量流”相对应的一个称谓。 2 m+ ]9 n9 G7 g% i3 M4 G2 d # y# c7 o8 n, {虽说现代足球兴起于欧洲,但在上世纪早期,欧洲人对足球的个人技艺知之甚少,或者说研究不深。欧洲派素以注重体力,强调整体配合著称于世,欧洲球员一般身材高大,动作泼辣,拼抢凶狠,推进迅速,防守以盯人为主。南美派则讲究个人技术,无论传、接、带、过人、射门均有独到之处,他们的打法细腻,认为技术是第一位的,体力和速度是第二位的,他们喜欢二三人的短传配合,快速插上,重视个人突破和随机应变。0 w/ j# a" m8 Z4 H/ u) w
7 Y" Q& [& y* a" D8 O* i
1924年,南美的乌拉圭在巴黎奥运会上连胜美、法、荷兰和瑞士夺得冠军,着实让欧洲人大开眼界。当时该队前锋安拉德一人带球从后场直逼对方城门的表演,在欧洲人看来太神奇了,欧洲的足坛人士承认:他们从来没想到过,足球运动竟然是一项如此出色的表演艺术。“南美艺术流”就此奠定了自己的位置。 , l/ N/ r: L9 `( ?& d$ N" W0 E% q* V7 q; D! M: e, k8 ]) ^
一边是技巧,一边是暴力8 H6 w2 C! e' Z$ W
) b; w8 z0 O# V* M5 x在大家的印象中,北欧球员体格健壮,技术偏差;东欧球员性如烈火,一点就着,他们都是足球场上的“不安定因素”。但事实上,在“暴力”方面,南美球员做得一点都不差,这方面的典型,恰恰是上面所提及,以一己之力奠定“南美艺术流”的乌拉圭队。; o- X0 w" S' l* P
. R# n. w! p) A3 A( n
挟1924年巴黎奥运会夺冠之余威,1930年首届世界杯,乌拉圭成功登顶,1950年世界杯,乌拉圭在巴西人的家门口,在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足球场捧走了冠军奖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乌拉圭足球都是南美的典范,即便是后来他们的整体成绩欠佳,但球队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涌现出以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为代表的一批巨星。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恩佐·弗朗西斯科利有多么威风,这里不妨说明一下——齐达内视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为偶像,多次在公众场合承认自己的很多技术、灵感都来自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他还把大儿子命名为“恩佐”——恩佐·齐达内。) L5 {9 E) Q7 \, d# r8 W/ d T; F
( s& Z# q6 k/ \5 u. z拥有恩佐·弗朗西斯科利的乌拉圭队,却在1986年世界杯上因为作风粗野、动作残暴而被视为“国际足球的另类”,对手拒绝赛后与他们交流,更别说交换球衣,乌拉圭队被冠以“屠夫”、“伐木工人”这样的名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亚雷斯频频“出口伤人”,只是继承了其前辈的衣钵,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本身不值得大惊小怪。0 L! r- F' h*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