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标题: 傅亚雨:中超盛世的模式之弊 为何干不过CBA [打印本页]

作者: 黄石球迷    时间: 2014-2-24 10:32
标题: 傅亚雨:中超盛世的模式之弊 为何干不过CBA
上周,中国足球很热闹。周中燕京啤酒冠名足协杯,周末中国平安冠名中超,赞助金额较以往都有大幅攀升,足协高官脸上堆满笑容,仿佛中超的商业盛世就此拉开了帷幕。窃以为,这样的满足颇为小家子气,在中超投入大幅激增的当下,这样的商业收入增幅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纵向比较,中超的冠名价格从4年前倍耐力单赛季的5000万到后来万达的6500万,再到今后四年总计6亿的大单,增幅巨大,中超公司貌似功不可没、成就巨大,但如果我们横向对比,中国平安年均1.5亿的冠名价格根本就是小儿科,君不见恒大区区一家俱乐部的胸前广告就卖了1.1个亿吗?一家俱乐部“卖胸”的价格就接近整个联赛冠名的总额,我不知道是恒大俱乐部跟中国平安太精明,还是中超公司跟东风日产太愚蠢。再横向对比一下,看看无论是体量、联赛总投入、行业薪资水平、观众人数、影响力都远逊中超的CBA,一年冠名的价格是多少呢?整整4个亿!中超的冠名价值只有对方的不到40%,同为职业体育联赛,大个子的中超打不过小个子的CBA,这样的成绩单拿出来,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以目前中超公司的商业运作结果看,全年所有赞助收入也就仅仅能达到3个亿,中超俱乐部的年均分红在1000万左右,考虑到今年中超俱乐部的总投资额在40亿到50亿区间这样一个级别,中超的投入产出比实在低得可怜。

诚然,受限于国情,中超的电视转播权售卖有天然的、不可跨越的障碍,相比于欧洲成熟的足球联赛,中超商业利益蛋糕中的最大一块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中超商业模式中巨大的短板,但这并不能成为足协和中超公司的借口,在相同体制下生存的CBA为何能比中超做得更好?这里面是否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内容?其实说到底,中超商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做事的人的头脑和视野,而最根本的障碍还是我们说的太多、实在不愿再提及的官僚体制和市场化运作之间天然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超的商业运作开发,在现有的构架下——由政府机构掌控的所谓市场化的中超公司来管理,中间再实行谁也说不清楚的二级分包,从管理结构上就给行政指令、领导意志开了一个可以进行权力寻租、个人分羹的口子。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前的此时此刻,中超新媒体转播权的售卖闹得不可开交,对中超影响力拓展效果更好且收益更高的分散售卖就是无法实现,只能以低价让一家网站实现垄断经营,实为奇葩,险些闹出大乱子。这中间的曲折,绝不是中超公司的人脑袋转不过弯、算不清楚经济账这么简单,而是有高层领导授意执行,这里面的猫腻和利益交换,又有谁敢说,又有谁能说得清?!而这一次的中超冠名,也不是出价最高者得之,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就如于副主席说得那般简单、透明和程序正义?

中超联赛作为一项产业,始终在畸形的商业体系和模式下运作,怎么能为俱乐部股东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管办分离的口号,我们听得太久,耳朵都已经生出老茧,但实际的运作却是一步三回头,迟迟不能有实质性的、大踏步的迈进,说到底,就是克强总理说的“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在高层的支持与关注下,中国足球、中超联赛正迎来难得的、甚至可能是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改革的根本,在于体制、管理模式的改变。就中超的商业开发而言,决定性的举措,就是切断行政指令、长官意志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联,让市场的部分真正归市场管。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相信,中超的商业体量,绝对不会止步于三五个亿的人民币





欢迎光临 巴西足球网 (https://baxi.tv/)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