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标题: 感到压力变得敏感而多疑 与谢亚龙的四次近距离接触 [打印本页]

作者: bu要叫我哥    时间: 2011-12-20 16:02
标题: 感到压力变得敏感而多疑 与谢亚龙的四次近距离接触
(, 下载次数: 24)

作为中国足球曾经的狗仔队员,谢亚龙是我重点关注和采访过的对象之一。我曾经设想过他穿着囚衣在电视上亮相的场景。然而,当这幅画面昨天中午真正出现在央视屏幕上时,我还是大吃一惊,他的发型变了,神态憔悴,目光滞涩,头发花白,再也不是那个儒雅、微笑、从容的龙王了。

  前几年,我见证和经历过谢亚龙从一个门外汉一头扎进中国足球这个黑洞的全过程。其中有四次近距离的接触,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很多细节记忆犹新。

  第1次

  时间:2005年2月22日

  地点:体育总局医院

  当天下午,我和几个记者在足协门前蹲点。此时的中国足球正经历着改朝换代的时刻,阎世铎调离,谢亚龙入主。不过,对于足球记者而言,谢亚龙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很多人都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

  很快,我们接到线报,谢亚龙因为发烧,下午将到总局的医院里输液。于是,大家都把工作地点转移到了不远处的体育总局。

  一直到傍晚时分,谢亚龙总算出来了,他手上还贴着胶布,显然是在保护针口。我们凑上前去,他也友好地点头示意,就这么边走边聊。

  他显然知道我们等候了许久,于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叮嘱道:“不要老这样,蹲点的记者能有什么出息呢?你看那些大记者,谁会这么做?况且,足球都是球员们踢的,你们更应该把镜头对准他们,老跟着我有什么用?”

  一位记者答话道:“你是掌门人啊,现在你就是最大的新闻,我们当然要关注你了。”

  谢亚龙摇摇头:“什么掌门人啊,太封建了,你武侠小说看多了吧?”

  记者们笑了起来,于是改口道:“那就叫掌舵人?”

  谢亚龙又摇头:“掌舵人?林彪才这么叫呢!”

  一位体育科研所毕业的记者跟谢亚龙套近乎,谢亚龙脱口而出:“那你是我的后代啊。”显然,这是口误,“后代”应该是“后辈。”但那位同行顾不得这么多了,仍旧连连点头,口中连称“是、是”。

  话题转到第二天将在香河召开的中超俱乐部会议上,这将是谢亚龙第一次在足球圈中亮相。我问道:“你明天去香河吗?”“去啊,你们报纸上都说了,我当然要去了。”谢亚龙回答。

  谢亚龙就住在旁边的总局家属院里,很快他就到了家门口。“好了,就到这里吧,说好了啊,你们别跟着我了。”他有些警觉地和我们话别。

  第二天一早,谢亚龙果然来到了香河。在闪光灯的聚焦下,他站定,微笑面对镜头,很有风度地频频点头,任凭记者们一顿狂拍。最后,他又像明星般地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那次会议之前,中超老总都建议把当年的联赛推迟,但因为足协领导班子的不确定,这事一直没有定论。在当天上午的会议上,面对大家的强烈要求,谢亚龙顺应民意,一口应允。这态度自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会议结束后,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各位总经理都谈到了对谢亚龙的第一印象,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民主。

  看着谢亚龙踌躇满志的架势,我想起了一段语录:“斗转星移,白云苍狗,这世界变化真快。曾几何时,我们还是台下的看客,如今已成为台上的拳手。命运对我们说,去做一点事情吧,现在是重建秩序的时候了;命运对我们说,去做一点事情吧,现在是直捣黄龙的时候了!”

  显然,涉足之初的谢亚龙是想挽起衣袖大干一场的。但是,他当时一定还不知道,踏上中国足球这条贼船,他就如同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第2次

  时间:2005年4月15日 地点:北京大宝饭店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入主中国足协不久,谢亚龙就感受到了被记者们追逐的快感。他开着POLO车上班的照片也上了网,他的儿子被媒体称为“龙子”……时间长了,谢亚龙也没有太多的耐心和时间保持翩翩风度,他终于有些不耐烦了。

  这天中午,赴德国集训的08之星球员在大宝饭店集结。谢亚龙和杨一民一起赶到的时候,正是午饭时间。进入餐厅时,我冲他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他则皱起了眉头:“我们就是开一个内部会议,你们怎么又来了?”

  在餐厅里,谢亚龙和08之星的教练组一一握手。我则在边上拍照,谢亚龙对这样的情景已经有了些抵触情绪,但又不好发作,于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冲我挥挥手:“你也很辛苦,坐下,咱们一起吃吧。”

  我连连摆手:“那怎么行?我这是在工作啊。”

  目触此景,周围的同行们都“嘻嘻”笑出了声。

  吃罢饭,趁着动员会之前的空当,我们和谢亚龙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起来。我随口说了一句:“刚刚去了一拨小队员,刚适应,现在又换了一拨人,是不是前功尽弃了?”

  没料想,谢亚龙一下子提高了嗓门,很明显,他生气了:“你搞清楚了吗?就批判?记者都这样?事情没搞清楚,就这么批判?”

  旁边的杨一民看到领导生气了,急忙打圆场:“都出去感受一下德国的足球环境,这不是挺好吗?”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看到谢亚龙发火。很显然,在度过对中国足球的适应期后,面对外界的关注和批评,谢亚龙感受到了压力,他变得敏感而多疑了。

  第3次

  时间:2006年3月10日 地点:北京某五星级饭店

  这一天,中超联赛的冠名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了。现场云集了各界名流,当然,现在看来,可以说是群贤毕至,也可以说是群魔乱舞。

  发布会开始,记者们听说了一个新的名词:“爱福克斯。”据说这是一个网络电话,希望借助中超这个平台好好宣传一下。但奇怪的是,这个商家只给记者们提供了一份几百字的新闻通稿,并没有对他们的公司背景、产品功能等等作出详细的介绍。

  发布会上,足协领导一个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谢亚龙更是神采奕奕,又是致辞,又是起立向赞助商致敬,他当然是这个舞台上最光鲜亮丽的焦点人物。

  发布会结束之后,有一家境外媒体的记者追着谢亚龙问国奥选帅的事,这事已经拖了好久,很多人甚至质疑:“选个主教练至于这么难吗?”

  谢亚龙一边走,一边回答着记者的问题。我就跟在旁边,因为,私下里的回应,显然要比在公众场合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有趣、真实得多。

  谢亚龙说:“选帅,就和两个人谈恋爱一样,总有很多事情要搞清楚,只有情投意合了,两人才能走在一起。”

  那个处国记者问:“那很多报纸上登的消息,都不准确吗?”

  谢亚龙摆摆手:“都是记者们为了他们各自报纸的利益,自己瞎编的。”他一转脸,看见我跟在身边,就用手朝这边一指:“看看,这就是我们这边编的高手。”说罢,自顾自地哈哈笑了起来。

  我连连摆手,赔笑道:“别啊,我可不是高手。”

  此时的谢亚龙谈笑风生,挥洒自如。事后来看,正是爱福克斯这个涉案金额高达几千万元的中国足坛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把谢亚龙彻底拖进了泥潭。他当时不知道其中原委吗?如果知道,那他的心理素质太好了。如果不知道,他事后回想起来,一定会对这一天刻骨铭心。

  第4次

  时间:2006年3月17日

  地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的春天乍暖还寒。因为中国女足这一天回国,我在中午时分抵达了机场。

  按照航班的时间,我站在机场的出口,等待女足姑娘们的出现。但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又过了一会儿,谢亚龙独自拉着一个行李出现了。

  这当然是意外收获。我急忙上去和他套磁:“谢主席,我这等女足呢。你从哪回来?”

  谢亚龙站住,仔细回答:“德国,我刚到国际足联参加了一个会议。”然后看看表:“女足是从法兰克福转机,早就应该到了。”

  我一脸茫然:“不会吧,这么快?”

  谢亚龙取笑道:“哈哈,看来你的消息不够灵通啊。”

  白跑了一趟机场,当然不能这么善罢甘休。我对谢亚龙说:“那我就这么回去也没法交代,就给你拍几张照片回去交差吧。”

  谢亚龙虽然嘴上说着“我有什么好拍的。”但还是很配合地摆出了姿势,脸上仍旧是一副外交官的微笑。我对着他,连续按了几下快门。

  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和谢亚龙的近距离接触。此后随着世界杯预选赛和北京奥运会的进行,谢亚龙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媒体和球迷口诛笔伐的焦点。以至于后来到了一发而不可收的地步。“谢亚龙下课”的呼声,席卷大江南北。

  人生多岔道,每一条岔道都可以通向远方,而远方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从一个文弱书生到如今的阶下囚,谢亚龙的人生轨迹在他踏上足球圈之后就一路下滑。在东北的这些日子里,在这些难以入眠的夜晚,谢亚龙会不会后悔踏进了足球这个江湖?如果没有和中国足球交接在一起,他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天知道。



该贴已经同步到 bu要叫我哥的微博




欢迎光临 巴西足球网 (https://baxi.tv/) Powered by Discuz! X3.3